
【民间故事】
《 洞宾庙祠留遗笔 乾隆补题算圆满 》
浙江☆赵锡洪
编辑☆刘茂元

当你来到河北邯郸吕祖庙祠游览时,在庙祠昭壁上就会看见“蓬莱仙境”四个遒劲有力的毛笔大字。再看看这四个字体,犹如龙腾虎跃,气势非凡。但是,你再仔细一看,这“境”字与“蓬莱仙”三个大字一比,气魄又觉得差远了,关于“蓬莱仙境”这四个字的来历,竞与神仙与帝王一段风趣的故事。

唐朝中期,邯郸当地百姓修建了吕祖庙祠。等庙祠一切兴建完工时,还有庙门没有建好,负责兴建庙祠的监工,准备了四块磨得精光平整的大理石,每块都有5尺见方,准备请文人墨客写四个字嵌在庙门额头上。消息一传开,方圆百里的举人,秀才纷至沓来,足足有好几百人,都想在此大显伸手,展示书法才华。但是,他们不是拟词不当,就是字写得不好。眼看工期即将到来,急得监工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事有凑巧,好事多磨。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在天上呆久了,觉的头昏脑胀,呆闷了天街,又想下凡游玩一潘。当吕洞宾路过邯郸吕祖庙祠时,看到监工十分着急的模样,觉得十分好笑说:“这写毛笔大字又啥难的,你们不嫌弃我字差,我来写呢?”

监工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的团团转。吕洞宾看在眼里,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自言自语道:“让我来试他一试,看看能否帮他。”
于是,吕洞宾就摇身一变,成了个讨饭老伙,满头银发,五绺长须飘在胸间,肩膀上搭着一个破褡链,左手提个讨饭碗,右手拿把破笤帚来到庙前。并且为了让人日后猜出他的真实身分,还在身上留了个记号,背了两头直口的褡链,合在来好刚是个“吕”字。

监工见一讨饭老伙来到庙门前,见他可怜巴巴的样子,赶紧从厨房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另外还加了半碗肉汤,叫讨饭佬吃饭。吕洞宾非常满意,转身到南边墙脚下,用笤帚蘸着碗里剩下的菜汤,朝四块头理石上胡乱地刷起来。监工一看:大事不好了,这讨饭老伙,真是不自量力,不识好歹,竞然吃饭多管闲事,糟蹋庙祠石头。于是,监工就出口伤人,骂出声来:“你这讨饭老伙头,真是吃饱了没事干,你是不是疯了,在此胡乱涂画什么呀,还不快走!”

吕洞宾急匆匆地写下了“蓬莱仙”三个大字,一见监工发火骂出,手拿讨饭碗,一溜烟功夫就跑的无影无踪了。监工也顿时傻眼了,怎么这讨饭佬,转眼就不见了呢?莫非是他懂法术不成。

监工走近四块石头一看,看看石头上究竟写了些什么,看来看去就是看不出名堂经呢,后来一位石匠挑了一担水,从照壁前走过,一不小心摔倒了。连人带水桶的水全倒在地上,一些水散泼在石头上,只见石头面上出现了“蓬莱仙”三个龙飞凤舞,熠熠发光,真是仙风道观,不同寻常,在场的人无不赞叹不已。
监工回过神来一细想:刚才这个写字的断定是吕洞宾大仙呢!原来是神仙下凡显灵题字来了。太可惜了,后面个字还没写呢。监工悔恨不已,他也自言自语地说:若我刚才不发火骂他,也许第四个字也许写好了呢?

第二天,知府大人来验工,看了吕洞宾的字连连拍手叫好!于是,知府大人请了不少名家补写第四个大字。但是,还是没有那三个字有气魄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好几个朝代又过去了,其间尽管有不少人总想补上第四个字,但总觉的还是留下遗憾!直到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这里。乾隆皇帝当场挥毫泼墨,将“境”字并题石头上。因为他是皇帝,谁也不敢评“境”配得不好。

就这样“蓬莱仙境”留下了千古佳话,民间故事也越传越广泛了。至于,吕洞宾原先想在石头上写的第四个字,到底是岛,界,游,人,还是境,谁也无从考征,说不清楚!
这真是:
洞宾乞讨吕庙前,手拿笤帚题府门
菜汤当墨令人笑:遗憾四字没有写
一晃过了几朝代,石上依旧蓬莱仙
感谢乾隆下江南,补写境字算圆满
作于2019年9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