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唤现实题材儿童影视作品力作
作者:刘杰
近年来很少见到这一题材的影视力作,青春片、校园片表现的多是介乎于少年和成年人之间的青春时节,当代童年不被影视产业欢迎。
究竟是什么原因这种缺位?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现实题材儿童影视作品也许只有抓住当代少年儿童最有说话的生活,没有找准与他们对话的角度而不能赢得小朋友的心,失去广大小观众的支持,不能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文艺生态角度来看,在今天发达的网络时代有大量的动漫产品、游戏产品和儿童图书的突击,少年儿童文艺需求各种各样,这无疑降低了小观众对国产影视作品的刚性需求,加大了投资儿童影视作品的票房风险和收视率的压力。
七十年代,一部《闪闪的红星》让多少孩子强烈约感受到父辈们坚守的信念,体味到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一部《好爸爸坏爸爸》成为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孩子和因疏于陪伴孩子而内疚的家长桥梁,《家有儿女》这些作点留下了不同年代少年儿童成长的记忆。
中国有三亿左右的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和提升,他们需要在这个屏幕时代看到真正的他们。
如何为当代少年儿童创作出讲述他们故事的精品力作?创作者要坚足“一切为了孩子”的伟大信念,坚定地致力于创造出真正有实现感、能让今天儿童产生共呜的影响作品。
同时注重艺术的含金量,通过高超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方式带领少年儿童积极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已。更重要的是,儿童影视需要深入当代未成年人生活的现实。
我们前辈发现和创造出“三毛”“嘎子”“潘冬子”等艺术形象,影响了几代孩子。今天的剧作家是否足够了解今天的孩子?比如,面对“二胎”政第,剧作家是否发视并表现出曾经的独生子女们的内心矛盾、冲突、孤独。在如,面对国家鼓励创新的时代风潮,剧作家是否抓取到未成年群体中已悄然走到潮头尖的佼佼者?
儿童影视作品是学校之外培根铸魂的重要之地,是孩子们的灵魂和精神寄托的地方。
通过文艺影视作品,帮助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应该负有的责任。我们期待当代少儿影视优秀作品在很幕荧屏上塑造出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少年儿童形象。

作者近照
刘杰、男,1964年出生,中国湖南邵阳绥宁人,现代著名诗人,中国先锋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初期与海子、汪国真、顾城等先锋诗人的代表人物一起推动了中国诗坛迅速发展,整整影响了一代人。1991年由广西民族出版诗集《三重奏》,被称为“独特的文学”现象,他的诗歌红遍大江南北,曾在《诗刊》《诗人》《星星》《人民文学》等大型有影响的刊物发表作品上千篇(首),1989年荣获《诗刊》春青年会一等奖,同年荣获《十月》文学最高荣誉奖,1990年荣获《人民文学》一等奖,荣获各种大奖达五十多次。作者曾和策划大师叶茂中一起荣获中国十大广告策划人。被媒体称为“三湘第一策划人”首届“超级女生”策划人。湖南策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丰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珈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联系电话:15111374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