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 庆 大 赋
孙述考
2019.9.24日15时13分一16时49分作
今年国庆又来顾,今日吾作国庆赋。年年庆国庆,心情与浪舞。国家成立何艰苦,二十八年争朝暮。
欲言国之事,先忆建党初。一九二一年建党,泱泱华夏展宏图。一大十三人,相约在南湖。宣誓为党抛头颅,敢将性命浑不顾。宣誓何坚定,铮铮有铁骨。人生愿为大丈夫,顶天立地大笔书。建党依马列,组织即为母。一生为母赴汤火,从此踏征途。莫笑尽书生,书生活读书。读书即为经天下,带领民众谋幸福!
瞭看中华地,民国肇始初。民国十年国尚弱,半殖民地养鞑虏。孙公倡三民,袁氏有图谋。张勋复辟笑迂腐,民国军阀不同谋。国家尚羸弱,民众依旧苦。五四运动为国土,青年振臂呼。此时青年人,言即为民族。抛弃卿我柔情愫,心系炎黄为要务。
中共何纯粹,不为个人图。入党不为名与利,不为作官享清福。中国共产党,名字非凡俗。从此寻求同道者,敢于开天效盘古。
中共成长路,其路何艰苦。唯有孙公联中共,可惜孙公忽作古。蒋氏承玺却反目。剿灭共产党,吾党受其辱。其间出了众叛徒,多少烈士不瞑目。
中共实践久,忽然有思路。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军队上正途。从此建红军,吾党崇文武。军队必须跟党走,莫让军队误歧途。
国府岂容忍,分庭已成熟。一山不能容二虎,必须剿灭在国土。从此斗争急,国共俱反目。党内领导有错误,红军死伤亦无数。
毛公愤然走,井冈寻出路。南昌起义正结束,朱毛会师在此处。从此朱毛合,红军坚且固。朱总司令毛委员,运筹帷幄战国府。二万五千里,长征何辛苦。翻越雪山饥肠辘,穿越沼泽草尽腐。马没人亡不得扶,冬雪飘飘北风呼。千山鸟绝日已没,红旗列列如战鼓。
红军跋涉至陕北,陕北军民欢且呼。陕北迎来毛委员,山丹花开满山铺。蒋氏忧如焚,蚂蚁在热釜。计谋困死苏政府,中央号召反企图。战士开垦南泥湾,种粮种棉衣食足。
日本侵华江山哭,国军撤出东北无。战争抵御何艰苦。张杨逼谏蒋氏怒,国共战线统一处。国军从此编八路,新编四军也来补。国军如同增双虎,抗日战争如火荼。百团大捷惊日梦,国府吓得梦难入。中共发展太迅速,战区后方势破竹。攘外必先安其内,蒋氏指挥乱脚步。
一九四五在末伏,日本投降向国府。毛公提出建联合,联合政府是出路。蒋氏独裁依如故,消灭共军如扫土。中央不堪受其侮,号令军民战蒋府。蒋氏此招又乱步,中共军队已成熟。毛公思想得民心,三大战役似催枯。毛公作诗高声呼,将士振奋战匪徒。宜将剩勇追穷寇,百万雄师摧蒋府。蒋氏吓得慌手足,百万国军寻出路。退避香港赴台湾,从此蒋府撤大陆。
一九四九正清秋,中共成立新政府。十月一日天安门,毛公一身中山服。天安门上何严肃,毛公身边立文武。毛公亲手升红旗,一声宣言震五湖。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耀今古。中国人民站起来,从此翻身来作主。礼炮声响如战鼓,军队齐整高声呼。十万民众载歌舞,庆祝中国新政府。
中国成立惊四海,最先拥抱是前苏。中苏新老两阵营,气得北约直跺足。中国联合亚非拉,赢得情谊如手足。北约侵略北朝鲜,抗美援朝不容辱。朝鲜战场何艰苦,打得美帝急退步。三八线上止战争,中国打得美帝服。
中国经历百年辱,满目疮痍谁来补。毛公号召学愚公,愚公移山皆来读。中共探索新出路,人民公社连农户。大兴水力开河道,修建八万多水库。地中开渠能引水,农业丰收民欢呼。大炼钢铁建工业,重建工业新基础。教育扫盲开夜校,全民免费可读书。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精神传五湖。号召工业学大庆,大庆精神如光烛。当年英雄民间出,皆因毛公大笔书。社会风气何淳朴,拾金不昧育童孺。军民团结如一家,政府真是民公仆。毛公最善育思想,三反五反防贪腐。三年灾害是何故,大放卫星报虚数。有人问毛毛笑曰,这些数字太迂腐。吾年少时曾种地,亩产粮食最有数。
文化大革命,在此不多书。毛公初衷反资修,唯恐中国走老路。社会主义有前途,公有制能均富。七六年民记住,三公谢世太急促。天地江河同悲哭,地动山摇人惊怵。三星坠落自天幕,人言寓意三公故。
一九七九年,邓公又复出。经济改革自兹始,改革开放春风呼。从此新中国,世界屹然矗。唯有党纪太松懈,几乎官员皆贪腐。习公今执政,严厉挥巨斧。无论苍蝇和老虎,反贪反腐永在途。习公今治党,党纪不容触。一心一意为人民,党才有前途。习公何高瞩,倡导大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和一路。
中国正腾飞,成绩举世睹。今年国庆又将临,今日吾作国庆赋。
孙述考,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