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静川,本名于江龙,网络与纸媒体双栖自由撰稿人。参加过鲁迅文学院92届作家研习班、诗选刊第三届高研班、吉林省文艺评论家第一届、第二届骨干人才高研班学习。小说、散文、诗歌及评论,已在《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绿风》《芒种》《岁月》《诗歌月报》等纸媒体上发表千余篇(首)。系中国诗歌学会、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作协理事、副秘书长、诗人委员会副秘书长。著有文集《隔世的忧愁》,入选文集45部。主编和参与编辑过《吉林画报·教育》、《当红网络诗人》、《中国网络诗歌2011年年选》、《诗人采风》、《长白岛》文学、《长白岛文辑丛书》、《少陵诗刊》等。现居吉林市。

从鸟群到鸟人

——浅谈张晓民的诗歌
静 川
《羽毛或雪》这本诗集,晓民送我很久了,我本来早该为他的诗集写点文字,缘于生意忙,或说是我的懒惰,一直给晓民的诗评打着欠条。晓民是个很诚恳的人,他的诗和他的性格是揉在一起的,我们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常开玩笑,说谁和晓民喝上一天一夜,谁的诗也会像春天的小溪,也会源泉不断。晓民的爱情诗写的确实钟情,首首有故事,情感细腻也有热度,他的词藻神采,语境的光华皆寓于诗歌的纯朴之中,这也是晓民对诗歌艺术的个性表达。晓民的爱情诗,有情爱也有触动心灵的内在隐喻。写诗,为人,他都情动于心。

和晓民认识20多年,也读过他很多爱情诗歌,他诗中的情感,真的无法赝制,他就是一位情诗王子。在我第一次读他写的《钢琴少女》,就被他诗中的场景打动了,他很会找写诗的切入点,他是这样切入的,很智慧,“首先,让我把你想象为我的情人/而不是妹妹/……”写好一首情诗,对诗写的主体人物构思很重要,如果你把眼前弹钢琴的少女反过来想,这首诗写的再好也会败笔,如果是妹妹,挚爱的情感就无法继续升华,只有她是情人,才会有“让我聆听你,然后再听你/歌唱//……你的七月之躯/已穿过秋天金色的田野/给我带来/无边无际的梦幻与疼痛……”逸美的意境悄悄的来了,诗人的梦幻是和钢琴少女一块儿“静静地坐在那片黑色的丛林之中/……你洁白的裙裾/羽毛一般的身影,让我再次看见/峡谷深处的叶片、枝头之上的风//看见四散的羊群,收回爱情的火焰/纯朴的光芒,绵远悠长……”我感觉此刻的晓民,一定是双眸微锁,视幻与钢琴少女的野外浪漫。写诗,必须要收放自如,语言冗长容易情感脱节,晓民在这一点上处理的非常好,他笔锋回转,“弹钢琴的少女,你舞蹈的手指/像一群欢乐的小鸟,一片一片/啄食春天的雪/诗歌中的粮食、泥土之下的根//弹钢琴的少女,你的欢乐是你的美丽/你的泪水是我的伤痕//……你不能为我弹出/忧伤的乐曲,正如我在这个世界/无法找到最后的家园…… ”《钢琴少女》这首诗,结尾耐人寻味,你不能为我弹出忧伤的乐曲,正如我在这个世界,无法找到最后的家园……,朴实的语言,让我想起佚名诗《上邪》里的忠贞不渝的爱恋,但不是誓言。19世纪40年代美国有位大诗人叫惠特曼,他有句名言,说: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晓民的诗在真情之外,还有惠特曼所说的纯朴。

晓民写了很多情感诗,诗中的故事都真实可信,对诗中人物的形象刻画含蓄、节制,并不牵强情与爱的罗绫幔帐或秋波雨声。晓民的诗,和他的长相是不符合的,晓民是个纯东北黑汉子,一起喝酒有兴致的时候,白酒啤酒都能一口闷,有点匪气。但他的诗,却有委婉之美,我觉得,羽毛是他爱情逸美的情愫,雪,会是一个人内心的隐秘或是一种纯净的安放……
晓民的诗感受力和表现力,都非常好。避开他的名气不谈,单就诗歌文本所呈现的魅力,的确让人难以抗拒地喜欢,“擦去你脸上的最后一粒尘埃/我便看见真正的雪了//真正的雪/比雪洁白/比雪宁静//真正的雪/不是落在田野/树枝/和粮食的上面//而是像一只干净的鸟/静静地/落在我的心里/落在我的十二月的/花园……”(选自《真正的雪》)晓民的爱情诗语境和意象都很细腻,别出新意,他喜欢雪,但他在爱情的圣洁中却发现了比雪还皎洁的内在心灵的含义,诗人发现真正的雪,是他内心永驻的那种挚爱,这种挚爱是愉悦的,是热烈的,他要用一种豁达的内心世界表述他对爱的拥有,“一个冬天阳光如此灿烂的天空/我手持一束洁白的羽毛/奔走相告……”(选自《真正的雪》),晓民的爱情诗贵在热烈和浪漫之外还有追求圣洁的一面,他绝不手持一束“玫瑰”奔走相告,他要告诉你“真正的雪/已经落在我的心里/纯洁的爱情/已被点燃……”(选自《真正的雪》)这首诗是晓民诸多爱情诗当中很经典的一首。读这样的诗心潮澎湃,流畅的诗歌语言貌似信手拈来的,却处处精到出彩。晓民的爱情诗和我读过很多的爱情诗很不一样,他对于爱的表达没有沉郁,却又深邃、细腻、纯洁、缠绵和坚韧的深情,独立他的诗风。

晓民的爱情诗写的不仅洒脱和浪漫,还很中肯,沉稳,他对爱情的理解和对诗的构想是理性的,他不大男子主义,作为男人的我,也喜欢找晓民这样人做自己常聚的哥们,因为,我喜欢一个男人对于爱情的态度,我在2013年4期《黄河》里读过晓民这样的诗句,“我在前世就该被你俘获/就该为你俯首帖耳/手下称臣/在你羽翼的覆盖/抚摸之下/做一个忠实的奴仆……”(选自《鸟群》(组诗))诗意是什么?我觉得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渴望,为爱而做奴仆,是一种高贵的情感,我想,我愿意用晓民的内心世界,擎起我的所爱,也想有份他的心境,和爱人坐在他的诗里,“幻想你能在一座蓝色的湖边/为我筑巢/生儿育女/我在你和你的儿女之间/细心耕作/勤俭持家/偶尔喝酒/吃一些粗茶淡饭/听你歌唱/为你写诗……”(选自《鸟群》(组诗))晓民的情诗不仅浪漫,还有一种对生活的质朴和安逸表达在诗里,让人读了,觉得爱的靠谱。

写诗,确实应该有很多尝试,张晓民也不例外,不管他有心抑或无心,他这些年的诗,一直与“羽毛”和“雪花” 纠缠不清,我觉得,这样无休止的纠缠到不如走出这种写作的困惑,内心会更加豁达。《鸟人》这组诗,我是在《作家》2017年增刊上读到的,感觉他的诗风突变,这种奇特诗写表现在隐喻之外,我到喜欢晓民这种不需要沉潜的写作方式,更形象表达了他诗中的“鸟”还是那只“单管火药枪”。故事以诗小说的形式铺开,《鸟人》这个主题,本身就不需要饱含什么隐喻性,“鸟人”,东北方言其实就是“鸟(diao)人”,晓民的立意无论是自喻抑或虚构,我们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天天想象/我同桌葛万玲洁白硕大的乳房/却不敢抚摸她已经伸入/我鸟巢里的胖乎乎的小手”也包括“我要让我活出/一种鸟儿的模样/我要让我/深爱的女人/活的更像一个女人”,这正是晓民在鸟人这首诗里精心策划的诗眼。我觉得晓民生活的很真实,我和他在一起做朋友不用设防,他的人就像他这首诗一样,活得真实,并且激情澎湃。“那把总在春天钢管直立的火药枪”,充满一个男人的激情、力量、朝气,非常形象的比拟,也不想暗喻或沉潜什么,也不需要更深的挖掘诗中的多层意象,从诗中直立象征语言已经充满了很大的诱惑,让我们充满了想象不尽的期待和回味。

对于晓民而言,“鸟人”无论是“自嘲”还是“戏说”早已过去的一个时代,他都借此机会对自我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灵魂和命运中隐藏的东西,同时也揭示人的属性,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相比而言,自嘲式的言说要比正经八百的书写已经丢失的那些事实更加可靠,同时也规避了伪叙述带给读者的困惑,那个时代,难道我们不“傻”吗?那个时代,男女同学坐在一起学习的书桌中间都要画个分界线,所以,就更淡不上你心中的喜欢和恋爱了。就像我,童年时的青梅竹马不也是嫁给了邻居。晓民的诗《鸟人》最好的经典之笔还是借着他喜欢的“一片羽毛”、“一束鲜艳的玫瑰”,他从现在的年轻人身上,感悟出他曾经丢失的青春和新生代爱的张力和诱惑。说实话,我也多次像晓民一样,自己悄悄回归记忆的村庄,我们所丢失的东西实在太多,只缘我们不懂,不懂,就是“傻”,就是“鸟人”,这不是晓民故意给我们留下的猜测或悬念,因为晓民写的这首《鸟人》,我们都心知肚明,只是我们没勇气表达在诗里。
诗歌以隐私化的方式进入公共生活,其语言的规则还是值得注意的,网络平台尚可以接纳几句过于渲染和极端的词汇,但出版界和纸媒体,恐怕会拒绝某个用词。《鸟人》是一首很好的诗,结尾和一些词汇,我觉得应该再打磨一下会更耐读。

(责任编辑:雪沫)
注:新排的版面2023年1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