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是一块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近段时间,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主办,许昌市烈士陵园管理处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许昌党史人物主题展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此次展览展出了不同时期许昌籍和在许昌党史上有一定影响的50位人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为“红色理财专家”的革命家,他就是红军杰出的后勤工作者郑义斋。他是许昌人,牺牲时只有36岁。

出身贫寒,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1年的夏天,许昌城内,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家人为其取名邓少文。“父亲邓魁整天挑副货郎担,走村串户做小生意,母亲每天在家纺线织布,一家人的生活紧巴巴的。”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王长恩在一篇关于郑义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郑义斋从8岁开始断断续续读了4年私塾,除此之外就是割草、担水、干家务和帮助父亲做生意。”
为了生计,13岁的邓少文不得不来到县城一家杂货铺当学徒,经常挨打受骂。一次,他被打得头破血流,实在受不了就跑了。老板将其父亲抓去狠狠地毒打了一顿。结果邓魁一病不起,不到半年便含恨而去。
忍着悲痛将父亲送走后,邓少文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慢慢学会了印刷技艺。1923年,一场闻名全国的工人运动兴起,悄然改变了邓少文的命运。据《中国共产党许昌历史第一卷》记载,在京汉铁路全路总同盟罢工期间,许昌、长葛等地的各界群众给予了广泛支持。1923年2月6日、7日,铁路沿线许昌、长葛等地的群众举着彩旗,队伍浩浩荡荡。人们群情激奋,声援铁路工人大罢工。他们当中有教师、学生、商人、农民等。20岁出头的邓少文积极站在斗争的前列,但也正因此他丢掉了“饭碗”。
后来,为了生计,邓少文成为京汉铁路的一名铁路检票员,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共产党,懂得了一些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有意投身共产党的革命事业。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大批共产党员遭到杀害。面对“白色恐怖”,邓少文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利用自己在车站当检票员的身份保护共产党员,帮助党组织在京汉铁路沿线运送秘密物资和各种文件。
也就是在这一年,邓少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多次出色完成任务,成为“红色理财专家”
邓少文精明能干,革命意志坚定,1930年春天,中共地下党组织将他调往上海“义斋钱庄”担任经理。“这个钱庄一面作为党筹集经费的企业,一面作交通站。这时,他对外是经理,对内仍作交通工作。”他的妻子杨文局在1982年4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红色的理财专家——忆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一文中说,“从此,他改名郑义斋。”
郑义斋在钱庄工作期间,经常四处奔波,来往于上海、武汉、北平、天津、大连、青岛等地,为党组织筹集和周转资金,为苏区红军购买、转运军用物资。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完成不同的任务,他时而扮成阔佬,时而扮成伙计、商贩,有时还扮成算命先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郑义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一次又一次任务,从中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同时,他在钱庄刻苦学习业务,逐步具备了当家理财、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与党的财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红色理财专家”。
据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科科长卫菁华介绍,1932年起,郑义斋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川陕等地,任工农民主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兼工农银行行长等职。他组织发展苏区经济,保障红军供给,支援红军作战。1935年,郑义斋参加长征。1936年6月,他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同年10月,其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转战甘肃省河西走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郑义斋组织收购粮食,制作被服、弹药,供应部队作战需要。

英雄喋血,红色精神激励后人
“1937年3月14日,郑义斋等人在赴西路军总指挥部途中,于临泽康龙寺以南的石窝被国民党军包围。”卫菁华说,为了不使携带的经费落到敌人手里,他当机立断,命令战士张开清带上黄金和银元冲出去,自己组织掩护。
突围的前一天夜里,面对怀孕已经8个月的妻子,郑义斋曾说:“我们现在处境很不好,随时都要准备牺牲。”他还宽慰妻子说:“我刚才说的是最坏的结果,我们会冲出去的。你我都是共产党员,要挺得住,要坚强,跌了跤不要紧,爬起来再干。”1992年出版的《许昌党史人物传》中《郑义斋》一文,对当时的场景这样描述。然而,不行的是,在激战中,郑义斋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6岁。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在高台烈士陵园为西路军英勇牺牲的将士们建了纪念碑。徐向前元帅的碑文题词是:“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我军的无上光荣。”2009年,河南省评选“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结果揭晓,我市推荐的宋聘三、郑义斋、肜德忱当选。
在许昌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东南角,如今有一座红色的义斋亭,这是一处碑亭式建筑,为纪念“红军高级将领”郑义斋烈士修建。在烈士公墓二层平台南侧,松柏掩映下,郑义斋烈士墓碑赫然在列。每到清明、七一等重要节点,社会各界都会前来祭奠英烈。

追溯历史,缅怀英烈;追寻初心,坚定信仰。郑义斋烈士的革命人生虽然很短,却给家乡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革命满怀一腔似火的热情和奋不顾身的信念,也在不断地激励着许昌人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