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雁冰
文:自由二哥 诵读:梦锁清秋
2019.09.27
我怕想起雁冰,因为,一想起他,总会很伤感。
我又不得不时常想起雁冰,因为,他的文字老是在脑海中闪现,他的音容笑貌,那么鲜活,好像还在叫我:“二哥,秋天来了,我们再去一次冯家湾吧……”
九月八日那天,天气很阴冷,常年风和日丽的春城,下起了丝丝细雨。我很后悔,那天早上,我驱车远行。在高速路边的休息站看了下手机,好多朋友在微信上发来的问询,让我有点蒙,当看到老麦先生(雁冰二哥)发的“讣告”,我震惊了,胸中,有一种痛,无法言说。

按年龄,雁冰可以叫我“叔叔",我比他虚长二十余岁。但是,我们是“两代人的兄弟”,我们的上一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曾经被逼着相互用墨汁抹黑了脸,挂牌游街示众,就在那个叫“冯家湾”的峡谷里,一个三代人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地方。

雁冰离开冯家湾时,还没上小学,按说只会有些朦胧的印象,但我感觉,雁冰对这条峡谷,特别怀念。他说,他经常梦见这山谷。这,不仅仅只是因为儿时的记忆吧,还有他一再说的,他的父亲,把人生最好的十七年,留在了这里。

因为怀念,在雁冰丰富的诗文中,才有了《冯家湾》、《冯家湾的老冯》;才有了《伙房的饮食》、《河边的叔伯》、《琴声背后的忧伤》;才有了《瀑布和我》中描述的“瀑布和我,只隔着一支香烟的距离。”特别是雁冰的绝笔《峡谷里的春天》,那是雁冰的灵魂在临近升天时,在冥冥之中,去那峡谷里,回味人生的第一声啼哭。

我常发自内心的夸赞雁冰的才气,那音韵感极强的文字,那空灵飘逸而又充满真情的诗句。雁冰总是自谦:“二哥过奖了。”仔细想来,雁冰好像就是为诗歌而生的,他自己写的简介:“用心灵创作,用灵魂写诗,用脚步行走天涯,用诗酒感悟人生。”真是其一生的高度概括。

我是去年年底才开始偶写点小文发发朋友圈的。今年三月,雁冰把我写的一篇散文推荐给了梦锁清秋老师,承蒙梦锁清秋老师深情诵读并推荐到“都市头条”刋发,还上了“精华榜”,由此提高了我学习写作的兴趣。这才有了后边好几篇小文再上“都市头条精华榜。”特别是《父亲的祖屋》那篇,刋发几月后的某一天,突然增加了七千多人的点击阅读量,真让我受宠若惊。

也是雁冰的推荐,拙作《我的课堂》还曾获选在昭通市广播电台播出。
不夸张地说,雁冰是我学习写作的“贵人”。
想起今年春天,处处樱红柳绿,我和三弟约着雁冰,去山间观桃花,去葡萄园赏芬芳,去弥勒泡露天温泉,去云南红酒庄,品那酒庄的镇庄之宝:“世纪之梦”,还有,去法式大教堂,旁听那上帝的福音。在葡萄小院的小圆桌旁,一瓶老树葡萄,酿出了三篇文字:《葡萄园之旅》《红酒闻香》《春天的酒香》。
还是今年春天,还是一行三人,我们驱车数百里,回到那条魂牵梦绕的峡谷,去了却雁冰的心愿:再看看冯家湾,特别是,下一次煤井。

一路上,雁冰很兴奋,回忆起儿时的嘻戏,感叹着峡谷的今天,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远近闻名的彝民首领庄园“陇家花园”,我们感受了庄园的百年历史,也目睹了彝乡的沧桑巨变。当晚,雁冰一蹴而就,写出了那篇厚重的《土司的背影》,我也写了篇应景的《又见拖姑梅》,三弟开玩笑说,真是“一座旧庄园,两篇新闲文。”
让我意外的,是雁冰对煤矿井下之行,非常看重,甚至觉得人生能有此行,是一大幸事。雁冰以此行写出的《在井下》《井下两千米》,非常生动、形象、感人,甚至有读者评价为“极品”,我等一起下井,虽然感叹煤矿井下的今非昔比,却远没有雁冰那样观察细微、联想丰富、充满感情。
冯家湾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在那峭壁之下,在清清的洛泽河边,在那棵黄桷树前,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奔来眼前,这小小的夹皮沟,承载了多少梦想,又有多少生动的故事,充满着善良和辛酸……
回到昆明,雁冰开始创作以这条峡谷为原型地的长篇小说《疯狂的矿石》,只可惜,四十三岁的雁冰,刚写完没几章啊……

都说诗人离不开酒,我不知这是不是真的,但我确实听雁冰自嘲,他有好几首得意之作,都是在大醉之后完成的。这足以解释,雁冰,为什么那么好酒,他不会不知道肝病患者经常饮酒意味着什么,但他对诗歌的热爱超过了生命,他这岂只是在用诗酒感悟人生,他这完完全全是在用生命写诗啊!
雁冰,你走得太匆忙了,九月一日那天,我们还一起品茶,九月三日晚间你就因肝昏迷入院,闻讯后六日上午我和三弟还有杨校长一起去医院看你。看着昏迷在病床上那瘦小的身躯,我们唯有一个心愿:雁冰,早点醒来吧,你的亲人需要你,你的朋友需要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冰粉”需要你啊!
但是,雁冰再也没能醒过来。

前两日,我和弟弟请雁冰的父亲,还有雁冰诗文中提到的当年那位琴声后面的忧伤青年小聚,提到雁冰的酒,老人家打开了话匣:“雁冰的肝,早就不能喝酒了,但他经常以有了灵感要写诗为借口,要喝两杯,为了酒,我们父子两纠葛了十几年啊。”说着说着,老人家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实在找不到劝慰老人家的话语,只想到了一句:“叔叔,雁冰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那么多优美的诗,文章千古事啊!”
是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诗人的甘苦,外人无法体会。
我不想把怀念的文字,写得那么悲情,我愿送上一束花,让天国的雁冰,鲜花常伴,我更想再敬雁冰一杯酒,让雁冰在天堂,写出更美的诗行。

作者简介:张昆华,云南人,笔名:自由二哥。曾任国企负责人、公务员,后下海经商,现退休居昆明。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黄土地编辑制作总监,《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一千八百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