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可爱的人
——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神华神东队上湾中队副队长屈宝柱
文‖苗雨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涌动,神东煤炭集团犹如石破天惊,在秦晋蒙“金三角”一步步岿然耸立,从这一塞外荒野贫蛮之地,黑色崛起,浮沉涌现,30多年来,将近30亿吨的最优质的动力、化工和冶金专用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祖国最急需的四面八方,为中华民族在短期内得以迅速腾飞,为祖国追赶超越实现富强繁荣,立下了立竿见影的汗马功劳。
人间世事,总有两面性。在最初“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大开发、大发展政策指引下,在黑金变白银的喧嚣沸腾、急速崛起之中,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的各类煤矿及道路交通、煤油化工等高危行业,各类安全事故便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而一旦引发事故,冲在第一现场并且能够有先进装备和条件承担得起紧急救援任务的便是神华神东矿山救援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神华神东队上湾中队副队长屈宝柱,正是在历次最危难险重时刻,敢于向死神挥拳,令死神望而却步的急救先锋。



家
屈宝柱1981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属蒙古族达尔扈特人。达尔扈特人,是蒙古族中专门为成吉思汗守陵的部落。达尔扈特是蒙古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担负神圣使命的人"。至今为止,达尔扈特人已经忠诚地为成吉思汗守灵近八百年。守卫在成陵周边的达尔扈特人,共有80多家,现有大约500人。屈宝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8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小儿子2岁。妻子在成陵管委会从事门票销售及财务工作,照看孩子的事全靠屈宝柱的父母在帮衬。屈宝柱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按照家人的安排和打算,屈宝柱也该是在成陵守业的,然而他在2002年体校毕业后,却毅然入伍于内蒙古武警特勤部队,从此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伍后又于2007年进入了当时的神华万利公司救护队,又过起了部队特有的半军事化生活。拿他的话说,就是在这里才有那种集体气氛、有兄弟般的情谊。部队的这种简单纯洁却又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真挚的团队生活气习,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的骨髓,成为他生命独有的钟爱。
提起家人,他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因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对家人照顾得少倒也罢了,然而在家人最需要他的危难时刻,他却总是不能到场。
2011年,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遭遇了难产。当时,他正在山西保德县的一处事故矿井进行抢险救援,待到抢救处理完第一波危急险情能够暂且喘口气的档口,他不由自主地拿出了放在更衣室外的手机,因为前几天,老婆就打电话,说她快要生了,自己感到很紧张,很害怕,让他无论如何,都要赶在孩子出生之前请假回来。当时,他们队正好接连接警,休假队员们也都被紧急召回,人人都在忙于抢险救难,他怎么能够走得开呢?于是,他就安慰老婆说,生个孩子,没啥大不了的,有父母照顾你,别害怕!等我忙过这阵子,一定第一时间就回来了。老婆当时就哭着对他说,人养人,怕死人,我怎么就不害怕了呢?他当时就只好说,我回来,我回来,我尽量回来!可刚刚接完电话,却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抢险救援任务中去了,而将老婆生孩子的事,早就抛在了九霄云外,就如同他老婆后来埋怨他那样:好像她是在给别人在那里生孩子一样。如今,一下子看到家人打来了十几个未接电话,他当时就毛发直竖,浑身一阵紧张,预感到家里可能出啥事了。
他当时下意识地给家里打通了电话,紧接着却又无奈地挂断了。是啊,在当时那样一个与死神搏杀的生与死的抢险救援现场,此时此刻,家里即是有天大的事,他也是难以脱身的。这就如同上了战场,你能且只能是向前冲杀,而岂可向后退缩?
抢险救援彻底结束后,他连电话也没有来得及打,就驾车紧急赶往家里。当看到老婆孩子安然无恙时,他长长地输出一口气来:看来是我救人积德了!他将满脸的汗水擦出了一道又一道的深深的泪痕。而老婆却一直对他歪着一张枣核嘴,始终没有正面看他一眼,更没有和他说一句话。
他亏欠这个家的太多了,他明白。后来,他学会了做饭。只要他休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为家里的老人、老婆和孩子们做好最拿手的饭菜,等着大家回家吃团圆饭。只要回到家里,他就一刻不离地陪着家人。他经见过的事故太多太多,遭遇到的凶险不计其数,他太珍惜能和家人在一起的这种温馨时刻。慢慢地,媳妇逐渐适应并理解了他工作的特殊性质,每天下午吃过饭后都要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听他报个平安。如果打电话没有人接,就知道他又是去抢险救援了。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打电话都没有人接,正担心得要和队里联系时,却在电视上看到了他在矿难现场冲锋陷阵、疲惫不堪的身影,妻子顿时热泪横流……以后,他再回到家里做饭,妻子却说他做的饭不好吃,早就抢着去做好并端在他的面前了。妻说,你上班累了,回家就该好好歇息着。如果实在要想干活了,就带孩子玩去。




队
做为一名专业的矿山救护队员,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往往要穿戴厚重的防护服,背负近百斤重的氧气呼吸机、防毒面具、各类专属工具及必要的食物和水等,因此,队员们在平时不出警时,就必须要进行超强的体能训练和应对各种烟、火、气等的实战化专业对抗演练,天天如此,从无间断。每天模拟训练时,大家的口号喊得异常响亮:练得好,生命有保障;偷点懒,生命就搭上。矿山救援神华神东队大队长张日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在艰苦的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多流汗水,才能在真正的抢险救援现场,攻坚克难,少流血水。平时训练,大家互相督促,你追我赶,超越比拼,真刀对硬枪,热血对顽疾,毫不含糊实实在在地练就了应对各种突发凶险事故的超强过硬本领。
军人出身且具有强悍体魄的屈宝柱,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自己,业务比拼中从不服输,并在全国性的各类比武中屡获名次:他曾获得过全国武警比武狙击枪第二名和个人全能第八名;获得第一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综合体能第一名、呼吸器操作第二名;获得第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团体第一名;第九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医疗急救第二名、个人全能优秀奖及团体三等奖,神东矿山救援队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
他是大家公认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在业务上,他不但能吃苦,而且肯钻研。他将救灾用的普通探险棍,巧妙地装上了信号喇叭和气体检测仪,实现了一棍三能:敲帮问顶、信号传送和气体检测,有效地节省了抢险救援时间。工作间隙,他也会高歌一曲,将最拿手的蒙古族祝福歌曲奉献给大家,极大地活跃了团队氛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救护队员们,大多是行伍出身,在救护队时间长了,大家共同经过历次生与死的考验和磨砺,犹如从同一个战壕里并肩奋战而来的生死弟兄,那种血与火凝集而成的亲情和纽带,无关乎血缘,却比血缘更为神圣和伟大。在队里时,大家在一起;休班时,大家仍然以各种理由:搬家暖房、孩子满月、老人过寿、婚喜宴请、宰杀年猪……互相联系着又聚在了一起,谁家里有啥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弟兄们。甚至包括退休了的队员,大家也会经常聚在了一起。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人人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弟兄们不知是什么缘由,就这样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真挚情谊。






国
神华神东矿山救援队自1978年成立以来,90%以上承担的是地方煤矿、化工、交通及火灾等各类紧急抢险救援事故。2007年,大队被国家安监总局指定为全国23个矿山救援基地之一;2018年,大队又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列为全国38支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伍之一,担负起了履行国家应急救援的神圣职责。目前,全队有8个中队,20个小队,共256人,年投入运营经费上亿元。
这是一支招之即来的队伍:白天出警仅需1分钟,夜间出警不超2分钟。屈宝柱说,他们在值班期间,全天24小时待命,几乎不出大门半步。夜间睡觉仅脱去外套,随时准备出征。
这是一支来之能战的队伍:屈宝柱说,但凡他们接警处置的,大多都是较为严重的凶残事故,每个队员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方能完成如此艰巨任务。
屈宝柱刚进入救护队不久,2007年9月17日,包头一地方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救护队全体出动,紧急投入到这次抢险救援之中。他一个人马不停蹄地从井下背、扛、抱出4具遇难矿工遗体,在最后清理现场,当看到被冲击粘贴在墙面的血肉模糊的惨烈现状时,他当时就泣不成声难以遏制地呕吐了起来。当时的凶残场面,他无以言表,但他却清晰地记得,有17名可怜的矿工兄弟是再也不用没明没黑地在那方决绝的天地去拼死拼活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座矿山的,他只记得那一煤矿的井下输送黑煤的铁轨,有好长的一段,已经被炸飞到井口对面的山头,并深深地镌嵌在了山的骨头之中。他原本认为自己是个十分坚强的大男子汉,但这次救援之后,他觉得自己脆弱无比。他两三天都没有睡觉,甚至不敢去躺在床上,害怕眼前重现“恐怖电影”。
2008年7月1日,神木县汇森凉水井煤矿综采工作面发生了炮烟熏人事故。神东救援队的两个小队到达现场后,屈宝柱率先和9名队员,第一时间下到井底,勘察摸清了情况。当将全部16名遇难者遗体运送到地面,一排溜放好后,他突然害怕了:就在刚才抬运遇难者时,他的后背一直被人用拳头摔打着,有时甚至是用脑袋在顶他……他立刻被惊吓住了,浑身颤抖,如筛糠一般。如此好几天,只要一闭上眼睛,他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各个死者的遗容,令他辗转反侧,一度失眠。
渐渐地,大家有了经验,救援结束后,就结伴去吃烧烤,喝点小酒,力求忘记救援场景,早点就吃豆腐脑,以毒攻毒地来渡过心理难关。屈宝柱将手机铃声,由过去的警铃声,调为舒展欢快的音乐和声。过去在部队特别爱看恐怖电影的他,现在从来不看了。过去开车飞快,现在竟然不敢超过100迈。在他的观念中,生命已经由刚强变得脆弱而珍贵。
每年大大小小的交通安全事故,他们救援无数。破拆、抬人、灭火,想尽一切办法安抚死伤者。期间,屈宝柱磕碰、划伤不计其数,他默默地忍受着,从没有对任何人声张过。
生死总在刹那间。一次地方煤窑井下着火,前面有人困在了里面。因为火势太大,烟雾迷蒙,前面什么都看不见,而且煤顶也燃烧了起来,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队长正准备下令撤离时,屈宝柱却早已冲进了火海,接着另外几名队员也一举冲了上去,将困在对面的4名矿工全部成功地背出了火海。上到地面后,他感到走路歪歪斜斜,一看,原本厚厚的消防鞋底,早已被大火侵吞烧化了。
在历次抢险救援中,令他最感欣慰的是2008年7月31日神木县孙家岔镇赵家梁煤矿采空区大面积冒顶事故和2017年4月19日大柳塔实验区板定梁塔煤矿透水事故。前一起事故,经过123小时精准施救后,使井下9名遇险人员,除一人遇难外,另外8人全部获救,创造了顶板事故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后一起事故,屈宝柱本来还在医院治疗腿伤,他却毅然前来参与到一线救援之中,经过77个小时奋战,将6名被困矿工全部成功救出,创造了神华神东救援队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屈指算来,屈宝柱在矿山救援队已经13年了,参与大大小小各类救援1000多起,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了无数宝贵生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德行善,大爱无疆,他是最幸福而美满的人。
每每谈到这些救援的成功案例时,屈宝柱显得激奋异常,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达尔扈特人所担负着的神圣使命。作为全国仅有的38支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伍之一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神华神东队,不正是担负着保护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吗?达尔扈特人屈宝柱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找到了他的根本;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了他神圣的使命。军人出身的屈宝柱,骨子里融入了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之心、爱民之心和爱国之心,他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
苗雨田,男,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市。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中国《长篇小说》杂志签约作家,神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发表、出版作品200余万字。曾获《陕西日报》副刊评选一等奖、陕西电视专题片奖、《长篇小说》杂志“最佳影视小说”奖等。出版长篇小说《红柳林 蓝柳林》、《黑金白银》、中短篇小说集《玉兰带》。长篇小说《黑金白银》入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中篇小说《郝总,好总》在《大中华月刊》2012年第1期发表后,被国家级大型刊物《海外文摘》2012年第2期予以转载;短篇小说《王满贯打工记》在《雪莲》2017年第7期头条发表后,被最具影响的中国《当代小说四季评》(夏季)评为是当代的骆驼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