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牧作品 精选散文
香山枫叶红
文‖夏牧
秋风过香山,满山枫叶红。十月香山,如诗如画。
香山,秋菊泛香,香溢紫郡;桂花盈馨,馨锐难抑。秋风裹挟惊天馨香,在晴光朗日中弥漫,在这京城西山绵延不绝。
走近香山,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浸淫着剔透之香。不知那位仙主为这枫林之山钦点这么一个香名。这香字,半雅半俗、半怜半情,让人幽思,叫人遐想。
当你为这弥天之香的始觉所陶然所沉醉,那就不免太匆促太轻率了一点。香山之于人的诱惑,不仅仅是嗅觉的天敏,而视觉的惊奇,才是她最大的绚色。

是的,是绚色。香山的秋景是绚丽的烂漫的,色鲜色艳。鲜的成色,如天雨洗涤过的明亮,艳的色泽似鸡血浸染过殷红。且不是一景一处,而是漫山遍野。
在古都南京,我晋谒过佛教圣寺栖霞山,枫红如血,锦若灿霞,但仅限于栖霞寺周围。在长江三峡,我看过满山红叶似晚霞的胜境,但不免有稀疏零落之感,而香山的红叶却是别有一番天地。
走进香山,即如走进红色的海洋。从景区空门进入西山脚下,除了馨香盈沁,便是红氲拂面。香山不高也不大,但她的红是独特的。抬眼望去,浅山蜿蜒,千树万丛,空灵映秀。蓊郁的树色一到金风之秋,便如神手泼墨似地尽染红色,红叶艳如传奇枫冠。
没错,是枫,一种秋色染红的枫树。香山的秋红,除了大片大片的黄槭树,便是红枫。黄槭树是清乾年间才栽植,而红枫自金代始建甘露寺时便拥有。八百年的岁月沧桑,不仅没有淹没她的赤色灵魂,相反更加燃烧起火红的时代激情,在这盛世年华绽放夺目光彩。

枫,是枫树类的总称,包括青枫和红枫。故名思义,青枫是一树青绿,而红枫是秋来如焰。如果说青枫是岁月的黛色沉淀,那么红枫便是夕阳落霞的燃烧。人们更多的是偏爱红枫,唐诗宋词更不例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枫醉未到清醒时,情落人间恨无缘(李商隐);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流连忘返的诗人,为枫情生、恋枫醉切,日暮忘归,恨无难缘,可见枫叶之魅力。
香山是红枫家园,品种丰富,堪称国内之最。香山红枫尤以鸡爪血色枫、红叶羽毛枫、日本千叶枫为多。看香山红枫展翅是视野享受,也是心灵陶醉。枝是枫的披架,叶是枫的精灵。香山的枫,枝条绵柔,柔中带刚。千枝万条在同一水平线上倾斜,恰如千手观音伸展的柔肢玉臂。这枝条随枫树攀爬山上,层次分明,混杂有度。远远看去,或成时女披风,或如飞檐挂壁。
近观枫树,枝条绵长,密布细绦,绦之两侧均匀排列枫叶。那叶不是竞逐式的向上攀翘,而是两侧对应互生,序列平展着。那叶片层层叠叠于一个水平线上,仿佛巧手剪纸般别出心裁。而枫叶的天然平叠,是任何能工巧匠都无法造就的。枫叶和枫枝就是如此完美地勾勒出香山的枫景之美。

一树不成林,万木成胜景。香山的枫林,就在于庞和多。香山也叫西山,方园三千多亩。香山是公园,也是天然胜景。整个香山包括火红的黄槭树,拥有红叶枫林十多万株,为国内四大枫林之一。沿着山坡而上,步踏石阶曲径,两侧是疏密有致的枫树,树树披红挂彩。此时吟咏杜牧枫诗,是怎样一种愉心之悦,只有风情骚客才能体会。
"一年一度秋风劲,辽廓江天万里霜。不是春光胜似春光。"风是红叶推手,霜是枫叶染料。十月风霜扫过香山,满山枫叶开始走红,而当重阳节后风盛,风霜裹着寒意,一路抚慰枫叶,那叶便渐次染红变深,那便无与伦比了。此时拾级香山,会拿春花光彩比较火红枫叶。毫无疑问,我爱春天里的五彩缤纷,但缤纷中的春天,似乎缺少点什么。对,缺的就是气势,一种望靡难抑的气势。而秋天中的红枫,香山的红枫就是这种气势。一望无际,层林层染。灿若云霓,艳如霞蔚。尤其是风过山恋,红叶涌涛,撼人心魄。这是任何春花闺秀都难比拟的。

香山枫叶相伴过无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乾隆皇帝为打造皇家山形园林,亲自钦定引种火枫黄槭树;1925年霜落枫叶时,国民党中激进派在此召开会议,力主宣布中国共产党为非法,并要求开除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在国民党中央的执行委员和后补委员,史称西山会议;1949年初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驻香山,勾画出新中国的蓝图。十月秋风染红枫时,把这蓝图变成了新中国的伟大现实。历史竟是如此地巧合,国民党反对派在香山红枫亭上策划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为非法,而24年后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却在此钦定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山,说不尽的故事,看不够的红枫。十月之秋,我曾两度登临香山。不同路径,景观有别,但共同不变的是,这血色之红艳,是她永恒的主题,也是香山激越难掩的情怀。

作者简介:
夏牧,江苏盐城人,教育工作者。17岁时所写人物通讯首登新华日报,善论文散文、诗歌小说。从文46年有近千余篇首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文学报、深圳特区报和新华月报、河南文学、湖北文学、双槐文学、散文百家、都市头条等百余家社科文学类杂志和平台,多篇作品获奖并荣登央视中国当代文学杰出文豪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