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教授
作为从事民办教育二十多年的我,从普通老师到校长亲身感受了民办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之苦之累,老师之忙碌之悲哀,校长之压力之无奈。为了生存和发展,所有民办学校都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高中学生每月学习时间28天或29天,每天上课12节或13节。班主任每天9到位或10到位,从早上五点半到深夜十一点多,就是教室寝室办公室不停的转。一般老师即使没当班主任也闲不到哪里,每周20多节甚至30节课,还要抢时间做无偿的辅导,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学生成绩。校长更是被人称为“比鸡起得早,比夜猫睡得晚”的职业,早上检查学生到校情况,晚上查看就寝纪律,课间巡视校园安全和课堂教学情况,还要接待家长、接待领导以及应付五花八门的检查、汇报,再苦再累既不能向学生老师发泄,更不能向老板和上级发泄,只能自己默默的忍着抗着。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月下来学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老师筋疲力尽、强颜装笑,而校长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自己制定的政策呀!还有更令人无解的激烈、狗血的生源竞争,这里就不展开了,一句总结——拼尽老命、丢尽老脸、亏尽老本,为了完成招生指标,每个人都是拼了!
近期偶然的机遇,有幸学习到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孟国泰校长创造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相关理念及实绩资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越看越兴奋、越学越想学,学习之余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与孟国泰教授亲切交谈
★感想之一,时势造英雄。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理念像遨游在汪洋大海中的一盏灯塔,照亮了民办学校前进的航程,更像深陷传统教“狱”中的民办学校师生的救世主,把他们从苦难深重的题海战术、禁锢封闭的牢笼生活中拯救了出来。由此我想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饱受欺凌、积弱积贫、在黑暗中苦度的中国人民,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精英中的传播,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有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邓小平、习仲勋等英雄辈出,才有了新中国的站起来。同时我还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革命末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观念混乱状态下的邓小平,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推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中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和强大,才有了中国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样,在中国现阶段体量庞大的民办教育中,八仙过海、各选神通,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学方法,而孟国泰校长创造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经过了21年时间的历史检验,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而且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完善,配以“三标课堂”的实施,新教育将更显神威,其创始人应该是我们民办教育的时代英雄了。
★感想之二,君子所见略同。
什么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我的理解是:尚自然、展个性、求自主、悦身心。
尚自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精彩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个不同的人成为最好的不同的人;展个性,让学生保持自己的天性,张扬自己的个性,阳光面对生活,阳光面对人生;求自主,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解决自己的事情,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的事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悦身心,只有心情快活、精力充沛才能更好的学习、创造,所以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之达到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的愉悦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2000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讲过“知教育者,与其守陈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由此可见,孟国泰校长创造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与古代圣人和前辈先贤境界何其吻合!同样,前些年火及一时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以及北京11中等教改名校的教改课堂都或多或少有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影子,其操作程序和方法与“三标课堂”有较深的联系。由此可见,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哦。
★感想之三,新教育之新。
1.理念新:尊重自然、尊重人性、追求高分但只把高分作为高快做人的副产品;
2.课堂新:“三标课堂”不同于其它零零种种的所谓“高效课堂”。没有了导教案、导学案的繁琐和禁锢,没有了集体的廉价表彰,更没有打击自尊的公开批评。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简单明了,老师站在学生的后面,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是中国最简单、快乐、灵动、高效的课堂,是“好吃、好看、有营养”的好课堂;
3.课程新:尊重国家课程体系、尊重课本但不唯课本论,依靠学生开设新课程,由学生开发、学生设计、学生主导的课程甚至达到2000多种,都是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的有益课程,比如“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

孟国泰教授演讲现场
4.观念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创始人孟国泰校长总是能深入挖掘现在教育中的弊端并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新观念,“我们的教育历来是自上而下的。自上而下的文化、自上而下的课程、自上而下的课堂、自上而下的管理,压抑了人的个性,削减了人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这样的:有脾气,无志气;有乱想,无理想;有冲动,无行动;有情绪,无情感;有顽固,无顽强;有自大,无自信;有试题,无问题;有自己,无自律;有体格,无人格;有妥协,无和谐;有学历,无能力;有文凭,无文化。”本着职业的观念,孟校长建立了人性化、科学化、激励化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尊自强自信的意识;
5.方法新: “三标课堂”就是要构建一个“多快好省”的课堂。多:笑声多,掌声多,欢呼声多;快:快速,快捷,快活;好:设置目标好,达成目标好,反馈目标好;省:省时间,省精力,省资源。对教师而言,组织引导学生是快乐的,疏导、引导是快乐的,激励、夸奖是快乐的。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快乐的,合作学习是快乐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是快乐的;持之以恒是快乐的,观察是快乐的,识记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想象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做人是快乐的。
6.效果新:2016年,孟国泰先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学校南阳19中、蒙自新安中学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课程课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学校南阳19中是一所位于城郊结合部、有着许多外来务工子弟就学的学校,但经过半年“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洗礼,其中考的合格率、优秀率、高分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分别是300%、669%、1450%,成为了河南省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最高的学校!
7.激励新: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创始人精心编制了《我爱我的国家》、《自主歌》、《学问歌》、《互动歌》、《学习歌》、《支撑歌》等通俗易懂、饱含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小诗歌,激励学生爱国爱校爱学习,激励学生自主独立敢担当。犹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细无声息。
新时代教育名家集结
8.文化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流动的文化。他们从每一个学生个体出发建设了全新的文化体系,括个体文化、对子文化、小组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校园文化,由此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文化链条。个体文化包括己梦、己训、己规等,对子文化包括对子梦、对子训、对子规等,小组文化包括组牌、组梦、组名、组徽、组训等,班级文化包括班梦、挑战文化、班级五图、班级三榜等,年级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年级特点,校园文化包括老子文化走廊、学生言像走廊、班级宣言走廊、笑脸文化、礼貌文化……
我要去践行作为20多年民办教育的老从业者,由于自己的井低之见和孤陋寡闻,当老师时让所教的学生走了不少的弯路、吃了不少的苦头;当校长时让手下的老师受了不少的折腾、造成了很多的冤大头……如今,学习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和“三标课堂”的新课堂模式,对以前的做法深感愧疚。我要去践行,权当是亡羊补牢、权当是将功折过。
1.认真学习领会“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挖掘其理论依据、人性支撑依据。熟练掌握“三标课堂”的操作程序,准确把握每道程序的容量与标高。同时,把“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与“三标课堂”原理有机结合,探究其1+1大于2的最佳效果;
2.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让每个教师深刻理解相关理念、熟练掌握过程操作,特别是要去掉老师的思想包袱、打破其传统教法的约束,鼓励每个教师勇于参与教改、善于参与教改、乐于参与教改,让全校教改工作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理论思想指导下蔚然成风、延绵不绝。
3.任何一种新理念的推广和获得认可都需要一个相对过程。所以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定不移的顽强意志,充分估计困难、坦然面对困难、乐观向往未来。
4.任何一种理论(或理念)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指望照搬理论所有事情就能一蹴而就,再先进的理念也必须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找到最佳结合点、找出突破口,一鼓作气,让理想变成事实。
5.任何一项改革总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有下定决心客服困难的勇气,又要有虚心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取经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取得成功。
责编:罗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