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候的我们
—谨以这张照片和这首小诗献给我的学友们
作者:郑尚谦 诵读:梦锁清秋
1964年清明节,我们六中一(四)班的全体同学来到烈士陵园举行退队活动。我珍藏的这张旧照片记录的就是当时的场景。烈士碑前呈献着我们满怀哀思亲手编制的花环,站在碑前我们心中升腾着让生命绽放光华的梦想。那是一场新里程的洗礼,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告别红领巾,
心中烙印的仍然是红色的念想;
告别童年,
却怎么也走不出童话般的梦幻。

面对敬慕的英灵,
忍饥挨饿,我们悲悯的是整个人类;
背靠高耸的纪念碑,承载重负,
我们胸怀的是五洲四海。
懵懂,因红色的漂染而沉甸;
稚嫩,因理想的召唤而芬芳;
朦胧,因七色光的辉耀而明晰;
燥动,因浮夸的破碎而矫枉。
我们曾像那个时代一样疯癫,
我们曾像那个时代一样荒唐;
我们曾一起劳累喘息,
我们曾一起流泪到天亮。
我们曾因迷茫而上下求索,
我们曾告别颓废而再度扬帆。
我们始终手牵着手,
相互理解、相互慰藉、相互温暖。

我们一起走过泥泞坑洼,
我们一起挺过酷暑严寒;
我们一起历经风云变幻,
我们一起让心灵涅磐。
同栽的幼苗已枝叶参天,
共建的友情正绵绵长长。
不要说花落无声,一切都在变迁,
我感受不变的是你当年纯朴的神韵。

不要说尘埃落定,一切都会随风而去,
我感受永不褪色的记忆,
还是胸前飘扬的鲜红领巾,
和我们平凡的生命中有过的炽热青春!
(谨以一张旧照片和这首小诗献给我的学友们)
2006年7月26日
修改于2011年8月4日

作者简历
本名郑尚谦 湖北省工会研究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过知青、纺织女工、文秘、基层工会工作、基层党务工作、教师等多种人生经历。因工作关系曾是应用文章的写手,有三十多篇政论文章在国家和省、市报刊上发表后获奖。退休后开始胆怯地涉足自己从小就挚爱的文学园地。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黄土地编辑制作总监,《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一千八百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