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哥们的病早日好转,阿弥陀佛
!
探析《碾子沟的往事》(组诗)
文/洪烛
静川的这组《碾子沟的往事》组诗,以其独特的创作意象、深邃的意境、鲜明的写作特点和富有魅力的诗歌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时期他在乡村生活的回忆录。内容丰富,经历复杂,全组诗我很看好二爷、马三娘、回乡等首,尤其喜欢诗风这首。虽是传统的叙述形式,但经典古旧的意象总会拉扯到遥远的时代,也许是同代人才能体会个中滋味。静川的诗蕴含了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学的真挚态度。
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运用了众多具有乡村特色和时代印记的元素,如二爷、露天电影、小青、马架子房、七夕之夜等。这些意象不仅勾起了读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更成为了承载情感和历史的重要符号。比如“二爷的牛皮靰鞡”“露天电影的白色背景和黑色画面”“马架子房的土坯和黄草”等,都极具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歌的意境营造丰富多样且富有层次。在《二爷》中,通过对二爷踢散会场人群这一情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对混乱时代的悲愤和反抗的意境;《看露天电影》里,读者能感受到乡村夜晚人们赶去看电影的急切与兴奋,以及电影带给乡村人的精神慰藉,形成了一种充满期待与满足的意境。
写作特点上,诗人采用了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真实地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和琐碎小事,使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又在叙述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魅力,充满了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诗人运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的景象和人物的性格,如“我家的第一个老宅,是我父亲用土坯切的,山坡的黄草顺卧屋顶”,简单几句便勾勒出老屋的模样。同时,语言又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如“一团火,只灼烫自己的牵挂”,将初恋时内心的纠结与热烈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时代的思考方面,这组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特定时代的反思。通过描写那个充满混乱和压抑的时代,如马三爷的遭遇,揭示了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和伤害;而在描写现代乡村的变化时,如土地的分配和农业手法的改变,也让人思考时代发展带来的利弊。
从文学态度上看,诗人以真诚和敬畏之心对待文学。他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技巧,而是用最朴实的文字讲述最真实的故事,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这种对生活的尊重和对文学的纯粹追求,使这组诗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一大组诗歌很长,我就着重《二爷》《马三娘》《回乡》《诗风》这几首诗的更深入解读,包括对诗歌语言结构的分析:
《二爷》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有力,通过朴素的叙述展现出了二爷的形象和那个特殊时代的风貌。
“二爷有个绰号,叫二迷糊。其实,二爷很清醒。”开篇直接交代二爷的绰号,形成一种反差,引起读者的好奇。
“那个时代,站在二爷身边开会的人,也闭上眼睛,装迷糊。二爷不爱参加任何会议,他烦那个时代,都是整人的方法。”以直白的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虚伪和二爷的真实态度,“装迷糊”与二爷的“清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二爷对时代乱象的反感。
“那一年冬天,全屯子人都闲的无聊,圈拢马三爷,讲《三侠剑》,有人偷偷汇报妇女主任,说他放毒。当晚,马三爷的脖子上,就挂上马车厢的木板。细铁丝像有仇的邻居,一点一点地,勒成历史的伤疤。”这段描写详细地叙述了马三爷的悲惨遭遇,“圈拢”“偷偷汇报”“勒成历史的伤疤”等词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心的险恶和手段的残酷。
“有人把马的尾巴塞进马三爷的裤子里,说书人不敢说痛,我的眼泪,被窗外的雪花掩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剧性,“不敢说痛”和“眼泪被雪花掩藏”形成一种无奈和压抑的氛围。
“那天晚上,二爷突然在会场里睁开双眼,他用牛皮靰鞡——,一脚一脚踢散,会场里的人。”结尾处二爷的爆发,“突然睁开双眼”“一脚一脚踢散”,简洁的动作描写展现出二爷的愤怒和正义。
整首诗语言结构紧凑,通过对比和具体事件的叙述,深刻地反映了特殊时代的荒诞和二爷的正直。
《马三娘》诗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了乡村生活的质朴气息。
“我家住在山下,马三娘家住在山上,我家新起的马架子房,果树比我还小,马三娘在狼洞砬子下面住了大半辈子,她家所有的海棠树,都果实累累。”开头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两家的位置和环境,“果树比我还小”这种充满童趣的表述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
“那一年我和弟弟爬上狼洞砬子,爬上马三娘家的,黄海棠树,我以为树多枝叶茂密,能藏住三娘的视线,我和弟弟的破背心,不一会就鼓了起来。”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偷摘果子的场景,“破背心鼓了起来”形象地表现出收获的喜悦。
“童年的坏习惯,最后都被岁月遗忘了,那一年在医院的病榻上,我看见了马三娘,她笑着告诉我:三娘每一次都看到了你们小哥俩,就是没出屋,怕吓着你们,从树上摔了下来。我握着三娘的手:‘原来您都看见了’,她点点头,我掉下了眼泪。”这部分语言充满温情,马三娘的善良和宽容通过她的话语展现出来,“我掉下了眼泪”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出对三娘的感激和愧疚。
全诗语言结构流畅,以回忆的方式讲述故事,情节自然展开,情感真挚动人。
《回乡》诗歌语言富有诗意和抒情性,同时夹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整个夏天伤痕累累。经不起秋天的凉意,牵牛花像村头的喇叭,从花蕊里,滴出一滴岁月的锈迹”开头的比喻我先有了疑问,为什么是“整个夏天伤痕累累”?后来我在电话里问了静川我的理解,原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那一年永吉县诗人的家乡洪水泛滥,灾情严重,吉林市文联、作家协会的作家们都慷慨捐款,当然也包括作者,这首诗是作者在抗灾一线回来以后创作完成的,他当时发在新浪博客上,后来被《诗刊》编辑娜仁琪琪格选中,发表在2011年《诗刊》一期下半月。所以,沧桑和凄凉的比喻,我才安然接受。接下来的诗意我就好理解了。
静川的诗语言形象,譬如“牵牛花像村头的喇叭”一朵牵牛花能让作者想起当年村头树上挂的铁头喇叭,并且能想到花蕊里滴出的水珠竟能联想像岁月的锈迹,这样的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已经为整诗的意象和意境搭建了合理的铺垫,并且开始深入回忆。“攥一把黑土在散开,乡情,就在梦里成了团。”等的表述充满了诗意的想象。
“雨在集体户的屋外,风和我一起,吹响酒壶的嘴。我没找到父亲的眼镜,父亲的酒味,能让我找回老家,看这一路的,高粱、大豆,和弯成驼背的老邻居。”通过对雨、风、酒等元素的描写,烘托出回乡时的复杂心情,想起当年上山下乡的集体户生活,想起喜欢喝酒戴着老花镜的父亲,还有“弯成驼背的老邻居”,这一系列形象地描绘,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变迁,时光的匆匆的无奈。
“河边的柳毛子怎么也长不成高大的树,鸭子的翅膀拍打着混浊的河水,童年时摸鱼的情节,还在老李头的胡茬里游荡。日落的西山,已找不到我当年放牛时候的唱段,微雨来时,小霞姑娘的蓑衣,依旧打湿我的梦。她的羊群和云彩一样飘远了,爱情就在那棵槐树下,被牛舔了一口。”结尾部分充满了对童年和往昔的怀念,语言生动且富有画面感,“柳毛子”“鸭子”“蓑衣”等乡村元素的描绘,让乡情更加浓郁。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意蕴的诗写,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烟火气息、乡村气息,我确实很喜欢这样的表达。以抒情的笔触自由地抒发回乡的感受和回忆,情感层层递进,引人共鸣。
《诗风》此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思考性。
“在乡下,教会我写诗的人,都被时光种进泥土。父亲不像五谷,种进土里很多年了,也没长出来。”以形象的比喻“被时光种进泥土”表达诗人对前辈逝者的怀念和感慨。这些诗行也在暗示作者也是从农村走出了的,曾经,也是熟练的庄稼汉。
“我家的那块农田,被队里分给别人很多年,理由是:少主已经搬进喧闹的城市。现在的土地,还像原来的稿纸,庄稼还像一行一行即将成熟的诗,只是黑土地上的作品,手法,都变了样子。”这段诗行隐喻深刻,没在乡下种过地的人他不会知道,当年的有机肥种庄稼,纯铲三遍趟三遍地的传统农耕,和现在用化肥和农药种出的庄稼手法能一样吗?长出的庄稼碾出的米能一样吗?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叩问了时代变化对乡村种植的影响实在令人无奈,良心和勤奋只能低产减少收入,科技很活不仅使人可以懒惰而且高产,收入可观。
全诗语言暗犀利,以简洁的语句层层深入,引发对现代农业粮食安全的另一种思考。我读过静川很多旧时光的农村题材的作品,但这组诗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读者在品味十年动乱时期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展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和对一个时期特定历史时期的叩问。
2018.11.6.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