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的公众号,从最开始到现在,我录了好多好多的作品,就感觉现在越读,我的感觉越难。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不觉得难,因为你懂得少,读完了之后录完音觉得特别美,现在我一回头听以前的作品,哎哟,简直都不敢听,这就是一个学习进步的过程,还是刚才我说的那句话,就没有一篇作品是好读的,真的。
尤其最近这段时间,老师让我们分析作品。然后在这个分析的过程当中呢,我更加有深刻的体会,世界上没有一篇作品是好读的,无论他是长的还是短的,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还有小说等等文体,都是有它的难度的。不是说哎呀,这个好读,那个不好读,没有那样区分,没有那样之分。那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们为什么会有感觉,这篇作品好像比那篇作品好读呢?我是这样感受的,就是如果某一篇作品,他能够很快地和你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同频,比如说很久了更多的这个交汇的地方,比如这首诗能打动你,能让你很快的理解,那相对来说你理解的过程就短,那你理解的过程短呢,你表达的时间也会快,那相对来说就是好读。那如果这篇作品你理解他有一段的距离,就需要一个过程,那这过程呢,就拉长了你学它,的一个长度,你就会感觉这个作品不好读。那我们跳出这样的一个圈子之后呢,结论还是这样的,由于你的阅历不同,对每篇作品的感受和接受能力,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一个程度决定了你在直觉上感觉哪个好读,哪个不好读。那实际上它的本质还是这句话,世界上就没有一篇好读的作品,因为我们想把它读好,所以呢,那篇都不好读,我们都要用心地去体会,用心地去感悟。
这个就是涉及到你的勤奋度,我相信我们学习朗诵的人对文字都不是讨厌的,都是很喜欢的。否则你不能留在这个群里,你早就走了,是吧?一定是喜欢的,喜欢文字,喜欢声音,喜欢这样的艺术,所以呢,你在此刻还会留在这里,是吧?一定是喜欢的,喜欢文字,喜欢声音,喜欢这样的艺术。所以呢,你在此刻还留在这里是吧?所以我相信,只要大家每天按部就班的去练这个基本功,然后不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这二者结合,一个是硬件的基本功,一个是软件的软性上的基本功。对文字理解感悟,这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这二者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那你的朗诵水平想不提高都难。
其实,在学习朗诵的过程当中,我的内心也经历了和大家一样的一个过程。从最开始什么也不懂,到最后懂了之后一点一点在进步。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内心有很多的感受来和大家分享,因为咱们群里的朋友各个学习阶段的都有。咱们这个群相对来说呢,新朋友多一些,所以呢,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样的一些学习的体会。我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刚才我和大家交流的这一个观点,就说到这里。就是说,没有一篇作品是好读的,任何一篇作品想读好了,都要付出,都要用心的去体会,我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理解我说的这些话。
二、用心研读,嘴脑并用,动脑在先
我再和大家交流一个问题,就是说,在学习朗诵的过程当中,你想提高的话,还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是什么呢?就是你要用心。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话,就没有做不好的。我看到群里有很多朋友,不光是咱们这个群啊,我说就是整个微信群有很多人很勤奋,真的很勤奋,每天读啊读啊读啊,但你为什么进步就不那么快呢,那是你的嘴巴,和你的大脑没有结合在一起,你的嘴很勤快,很勤大奋,但是你的大脑没有动,你只是在动你的嘴巴,这样的话,你的进步是非常慢的。你给别人的一个表象,就是说,你很勤奋,你天天在读。那你进步了吗?那你为什么不进步?你这就要反思自己,你的大脑动了吗?
这个动脑和动嘴,这二者也是要同时进行,你在读的时候你光动嘴巴,不动脑,你这个形和神是没有统一的,对不对?那你怎么能进步呢?其实在读作品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把时间花费在嘴巴动之前的。比如说我们在读一篇作品,无论是一首古诗还是一篇散文,无论什么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我就说我自己的过程,我不是拿过来就读。首先我要大概浏览一下这段文字,哪怕一首古诗。那么几十个字是吧,我要首先看一下,第一件事要扫盲。什么叫扫盲呢,就是说,有些字我们不认识,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查字典也好啊,搜百度也好啊,等等,要给它一个正确的答案,知道这个字的读音,这是第一件事,就是认识我们不认识的字。那第二件事呢,我们还是要扫盲,这是扫的什么盲呢,就是我们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平时读了很多年的,一个非常熟悉的一个字,是你读错了一个音。我就有这感受,现在想不起来是某个字了,因为读了好多年就一直那样读的,你以为是对的,某一天忽然觉得那是不对的,那是平时我们在没有学朗诵的时候,我们没有关注这个字音,就是自以为是,认为是对的,这也需要扫盲。
为什么我一直提倡大家不要把那个文稿发在群里,一是你发到群里,你手机上也是看不到的,不能挪动,不能滑动屏幕。另外,看手机屏幕累眼睛是吧。还有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学习不能偷懒,你给它抄下来,或者打印下来,给他变成纸质的,也作为你的一个学习资料,很多年以后,再回首的时候,证明我曾经在远方之声学过朗诵,对吧?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积累。在这个纸上,或你抄在本子上的话,我们还可以在这个纸质的资料上来标注字音,来标注它的注解,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分析作品,理解内涵,定好基调
这是刚才我也说到的,拿到一篇稿子,首先要扫盲,那扫完盲之后呢,我在总部群里边和大家交流过。以前,扫完盲之后就涉及到分析作品。分析作品,首先要定这个作品的基调,这个基调就是这篇作品,我要读的时候,他的一个基本的一个情感,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先给他订一个调子,否则的话你就跑调了,对吧?朗诵也是一样,你要给他定个调子,这是在朗诵之前需要做的,订好基调之后呢,要较深入的理解作品。理解作品,首先要看这么大,这么多的文字,得给他划分层次是吧。这篇作品他说了什么,他是怎样告诉你的,他分了几块儿就是层次吗,每个层次都表达了什么,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一个语文常识。在我们初中的时候,老师就留过这样的作业。所以我们这些并不是高难度的,只要你用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好,没有问题的,只是你用心的程度的一个问题。然后,这些功课都是在你张嘴读之前你要做的,而不是我看到这篇文字,我瞭了一眼,哟,写的挺美,我马上就读,不是那样的。在这之前要做很多工作,我刚才只是简单地说了这些,还有一些。因为今天只是随意的和大家聊一聊,如果再说那些就多了。我跟大家交流的这些主要就是说,读一篇作品一定不要拿回来就读,一定要有一个分析理解,还有扫盲的一个过程。咱们群里新朋友比较多,咱们就跟随远方老师的教学流程来学。
其实,我刚才和大家交流的这些还有很多,因为比较深,说了可能大家也不见得能做到,也不见得能领会多少,是吧?咱们这个群里的老朋友,就按照你们的进程来学。那新朋友呢,要按部就班把基本功练好。然后,如果大家练到了一定程度,我在有时间的时候再和大家逐一地来交流。我的交流,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一个学习的感受,我听老师的课之后的一个学习的经历,我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示。因为,我是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无止境。在这条路上,要永远给自己找毛病,不要自以为是。其实,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都是要有一种谦卑的姿态,以一种审视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作品,给自己挑毛病,给自己找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关于更多的交流,我今天就不再和大家说了,刚才说的也不少了。其实,关于理解作品、表达作品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有机会的话,时间成熟的时候,我会给大家逐一的分享。
今天呢,就和大家说这些吧,也是很随意的,就和大家交流这些。我是希望我说的这些,我这些心与心的和大家交流的这些内容,能对大家真的有所帮助。我呢,是一个性格非常直爽的人,老朋友都了解我阿,没有时间弯弯绕。想说什么直接就告诉你,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希望随时和我交流。我有什么,也会非常直接的来告诉大家,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吗。我也希望我是一个能够经常送出玫瑰的那个人,也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一起在这个群里共同进步,这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好,今天就说这些吧,感谢!
* * * * * * * * *
【“鸽子”简介】“鸽子”
鸽子,【远方之声】总部群、总部二群群主,自由写作者。她自幼酷爱文学,十三岁发表处女作,早期作品散文、随笔散见于报刊、电台等媒体。诗歌作品散见于网站、论坛。在国内几十家报刊均有诗歌发表,著有诗集《弯弯的忧伤》。她的作品以清新、浪漫、真挚、极具韵律美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诗观:让诗歌给灵魂一个出口,用真情描摹多彩人生。热爱朗诵,要用最真的声音,传递最温暖的情感。
【编辑提示】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喜欢《鸽子的诗》及其诵读,敬请点击以下二维码,关注其公众号,尽可阅听美文美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