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西部连载之五
被装满的一天
葛喜花著
出来五天,今天装得最满,不仅仅是脑袋,还有这副皮囊。

昨夜和天岫畅聊到十一点多,今早三点多就起来写昨天的慢游日记,边写边探讨着老红糖的诸多问题。

八点钟我拥抱她娇小的身躯,感知她内心世界的超级强大,依依不舍中告别。
大巴车载着夕阳红专列一团的四十人从青铜峡返回中卫。午饭前的两个小时时间带我们去卖枸杞的地方,听讲解知道了“天下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干吃枸杞,喝了枸杞茶……”买的人不少,有的买一购物筐,有的买一购物车。我悄悄告诉姐姐:“咱不用买,天岫给拿来两盒。”

下午的第一个景点是金沙岛,字面意思显而易见,像金子一样的沙子随处可见。但是我错了,因为进里面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摆渡小火车停在第一站,哇塞,好大一片花海,红的黄的粉的,按照色系开成片,走到近前,哦,是日日草(步步登高),大家争着拍照,有一个女的说:“这照片不能发,发完了别人会以为是莲花山。”可见日日草的普及程度。

往前走放眼望去,老大老大一片紫色,多大面积不会估算,反正就是大。花这个东西多了堆放在一起挤挤插插才好看……

这成片的紫色不是薰衣草而是马鞭草,她普及的也很广,因为沈阳的浑河岸边,阿那亚(秦皇岛)的小区门口都盛开着紫色,只是没这么壮观,没这么成气候而已。
我不知道马鞭草的花语是什么,我只知道紫色应该具有浪漫的魔力。三个摄制组在拍婚纱照,白色的婚纱覆盖在紫色的花瓣上,这个组合,绝了。仔细看看,花海里的装饰小建筑都是白色的,大大的几个英文字母,我不确定是不是“我爱你”、钢琴模型、椅子……

老太太们挥舞着五彩丝巾,摆着各种姿势,老头子们咔嚓咔嚓就是拍,就连平时牛叉哄哄的老地主和横了吧唧的姐夫也被紫色施了魔法,变得异常听话,让嘎哈嘎哈,蹲下就蹲下,站着就站着,遗憾的是他俩的拍照技术真是不敢恭维,白瞎这浪漫的紫色不说,浪费了俩大美女的资源是正格的,我看得上眼儿的寥寥几张照片都是来自自拍杆。
第二站叫做荷花池,跟这个名字很搭,好大一片荷花,虽然过了盛花的季节,但那渐衰的大片荷叶和七扭八歪的莲蓬都书写着昨日的辉煌。
天,蓝得清澈;云,白得清透;树,绿得清翠……顺手拍一张照片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摄影师,画家不来可惜了。
两点钟被归拢到大巴车上,奔下一个目标~通湖草原。
宁夏离内蒙古竟然近到几十分钟车程,一天游两省这是真的。
通湖草原是我们此次行程中内蒙古的唯一一个景点儿。
车上导游开始统计自费项目:骑骆驼,骑马,骑摩托车,坐沙漠冲浪车等等,有一个标准就是六十岁以上能玩儿的除了走和看所剩不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长得不那么老的,都给自己设定六十岁以下的年龄(身份证忘在车上了),并且记住相对应的属相,其实商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把风险放在游客身上而已,想玩儿,责任自己承担。
骑马,骑骆驼,骑摩托任选其二,我和老地主放弃了摩托车,我会骑,而他不敢,姐夫和姐姐放弃了骑骆驼。
六峰骆驼一个驼队,坐在三层垫子的驼背上,硌屁股呢,想想当年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先祖们屁股肯定磨出茧子。
驼队在沙漠中绕着大圈儿,驼铃叮当叮当地响着,看向远方沙天相接的地方,我的心在跟着荒凉沉重起来。
与姐姐汇合,原来姐夫选择放弃骆驼是因为他把去年在泰国骑大象记成了骆驼。骑摩托姐姐害怕,让工作人员驮着她飞了一圈儿。
最刺激的是沙漠冲浪,吉普车在沙峰上飞上飞下,有点儿过山车的感觉,但是我和姐姐都没有啊啊喊叫。
骑马,骑马,骑马喽……
大半年无数次在小说《梨花沟风云》中设计骑马的情节,自己却连个马毛儿都没摸过。
我所骑的是“我当家的骑的枣红马”,左脚蹬在叫啥来着?不会说,反正铁的,脚尖插进去固定,能使上劲儿,哇,脚蹬住了,手抓住马背上的把手一跃就上去了,安阳,一跃那感觉忒好了,那就是~飞身上马,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梨花沟。很遗憾,安全起见,马走得比牛还慢,那种策马奔驰的狂野只能坐在马背上想了。
骑马检票又一次被查年龄,也许是之前沙漠冲浪被查过了,老地主放松了警惕,人家一问他顺嘴整出来一个六十,小伙子说你不能骑马,伸手就往队伍外面薅他,我的:“他是六十岁,但是我们东北人说毛岁。”他自己马上附和说自己五十九,人家问属啥的,早都打好草稿了:属鼠。
通湖草原坐落在腾格里沙漠之上,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4.3万平方公里,沙子晶莹剔透,比苞米面略微粗一点儿,一望无际,连绵起伏,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七点半举办了大型篝火晚会,面对面体会了内蒙古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歌舞中完整演绎了一遍娶亲。和观众互动,好多人一起围着篝火翩翩起舞……
摔跤、喝酒、骑马……
我看着人家风驰电掣,依旧遗憾我没捞着:“一磕马肚子,像箭一样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
至少,马,我骑过了……
2019、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