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面对家中生活贫困和疾病的困扰,在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她没有抱怨苍天的不公,毅然挺身支撑起一个七口之家,给家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让这个贫困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王晴晓今年17岁,是我市贾岭镇闫梅行政村一个贫家庭的长女,家中弟妹五人,母亲智障、其中有个妹妹残疾,靠父亲一人常年在外打工。 2017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王晴晓一家7口人被村里识别为因残致贫低保贫困户,享受低保待遇,残疾补贴,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各项行业扶贫政策的实施,为王晴晓家带来了希望,王晴晓的父亲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认为: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单靠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还不够,必须甩开膀子大干,才能彻底改变家中贫困局面,踏上小康之路。

从此以后,王晴晓的父亲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工地打工,面对5个孩子与智力残疾的妻子在家,王晴晓的父亲人在外心在家,在外地务工时,心里还是一直在牵掛这个家。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晴晓是长女,从小就深知这个道理,在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承担起照顾母亲与弟弟妹妹的重担,为了照顾好这个家,她毅然放弃了上学,她知道自己的前途和家比起来己微不足道,也是最佳选择,更是全面承担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每天天不亮,她便早早床生火为弟弟妹妹做饭,吃完饭后再送她们上学。回到家中后,她再耐心给母亲喂饭,等给母亲喂完饭,此时锅里的饭都凉了,她只是草草吃上几口了事,然后锅碗瓤勺又要洗个遍。父亲外出打工时,总都要为她留下一些钱供家中开销,常言说过日子比树叶不稠,然一个七口之家仅靠这些钱还远远不够,这时她只好到附近的一些代销点赊一些油、盐、米等生活用品,记好帐等父亲回来一同结帐。每当家中有人生病,她总是跑上跑下为他们请医拿药,端水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虽然是一位姐姐,更像一位父亲和母亲。穿衣问题也是家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家中贫困,往往靠一些爱心人士进行捐助,对于这里捐赠的衣服,她总是根据季节进行分拣整理后存放,以备后用。年少的她没有对任何人抱怨过命运的不公,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庭。

目前王晓晴的弟弟王金斗被贾岭镇民政救助,送到广西杂技学校学习技术,王晴晓在家照顾着二妹,三妹,二弟,还有一个智力残疾的闫艳雷妹妹,他们最小的仅有六岁。面对未来的生活,王晴晓笑容满面,她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她说:“等弟弟妹妹长大成材后,家里脱贫后能过上小康生活,那才是她今生最大的愿望。
有党和政府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我们相信王晴晓的愿望一定早日实现,她一定等同大家一样过上幸福和谐的开心日子。
(项城市贾岭镇政府黄国赞、李向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