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一辈》系列(三)
作者:梦锁清秋
高小和初中阶段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需要去离家八里地的林场就读,中午需要带饭,每天往返十六里路。上了不到一学期我辍学了。当时父亲还被管制,做为黑五类的子女,受尽了欺凌,没有玩伴,他们都不敢理我,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我都是独来独往。我们每天上学都是沿着小火车道走,中途道边有个石垃子,立陡立陡的,每次经过那里我头发丝都会竖起来,尤其是放学回家,天逐渐黑了。听说石垃子上有老虎,还有一条巨蟒。再说当时以郭大肚子为首的几个男同学,经常在我经过时,事先爬到山顶上往下滚大石头,有几次,差一点要了我的命。回到学校里,在班里也经常受气,有个叫刘立新的男同学经常用脚踩我的桌子。踩我的作业本,一边踩,一边喊:打倒大地主,打到尹逮捕,后两个字是父亲名字“德甫”的谐音,每当听到有人这样喊我父亲的名字,我都很扎心。每天都是以泪洗面,下课时哭,上课时还是哭,当时的班主任姓杨,扯着破锣嗓子对着我喊:“行了行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还哭起没完了”。每当老师这样责备我时,我会更伤心,能哭上一整天。就是那种无声的哭,簌簌地流泪,直到把眼睛哭肿。虽然父亲十八岁入党,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但是父亲性格刚烈,为人耿直,得罪了一些人,才遭此下场,也是文革使然,处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鸣的年代,我不想每天受气,就辍学了。

辍学半年后,有一次我去林场粮库领粮,粮库就在学校旁边,刘洪文校长看见我,把我叫住了,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学习那么好,怎么辍学了?”我就把原因一五一十地跟他讲了,他听后,对我说:“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早晚有一天会晴天的。孩子忍一下吧,回来上学吧。别耽误了前程”。奇怪,我竟然听懂了。于是就回学校复读了。前提是我要求不在那个班级,那个时候一个学年只有一个班,我只好留级了。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班主任,她叫王淑清,刚从师范校毕业,杨柳细腰,大眼睛,双眼皮,柳叶眉,高鼻梁,人长得很漂亮。走路有点外八字。她是我心中的女神。可能与老师有关,从不歧视我,留了一级,年龄也比其他同学大一点,文革也到了中后期,不那么激烈了,我也就不受气了。加之我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字也写得漂亮,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作业本会被传到全校各个班级参观。那个时候买不到字帖,我写得字,无非就是横平竖直,间架结构找得好。那些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会把我用完的本子要去,照着练习。我一时间在学校里名声大噪。有一种翻身农奴得解放的感觉。终于加入了红小兵的队伍,可以与其他同学比肩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考前三名的同学,学校会在公共场所贴光荣榜,我的名字赫然在目。不仅如此,学校还会敲锣打鼓去家里送喜报。老师还在班级里集资,给前三名的同学买了大日记本和钢笔。记得那时得前三名的有我、赵景春和孙桂英同学。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会围着我们得奖的同学伸着手说:“你欠我两毛钱,你欠我两毛钱……”那个时候心里别提有多自豪啦。
由于老师的亲和力,我们这些女同学,吃完中午饭,都会去老师家里玩。我们的班主任就像魏巍笔下的老师一样。我们每天都喜欢黏着她。下课了,看到她大辫子一甩一甩地回办公室,我们都会感到失落。
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校长的老婆,叫徐梦芝,教我们几何,没什么水平,上课讲不出什么子午卯酉来,只记得她很会骂人,骂人都是一串串的。很多歇后语。跟她学会了不少骂人话。如“洗脸盆扎猛子,不知道深浅”,“赖蛤蟆跳在脚背上不咬人膈应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蚂蚁穿豆腐,提不起来”,“地瓜去皮,白薯一个”,“水桶没梁,饭桶一个”等等,不胜枚举。被骂习惯了,也就成了耳旁风了,左耳听,右耳冒。当然,挨骂最多的当属那几个降级包子郭大肚子之流。尤其是老师讲课半天吭哧瘪肚的时候,他们会在后面不是干咳,就是起哄。这时,老师脸涨得通红。索性不讲了。把教案本给我,让我照着抄,于是乎,抄作业成了一股潮流。为此,我的几何到现在也一直不好,耽误了一代人。我们初中毕业的时候,她把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叫出去,每人送了一个日记本,里面还有留言。对我们说:“以前,我哪里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你们原谅,我那都是恨铁不成钢呀!我要转走了,你们要好好学习。”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其人将死,其言也哀的句子。因为她平时对我并不好,记得上课时,我的同桌是个男同学,他比较喜欢碎碎念,上课总是喜欢讲话,老师就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们,有时会一边讲课,一边用鄙夷的目光斜视我们,回到办公室就喷我们,造谣生事,说我和他谈恋爱。以至于在全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搞得我抬不起头来。她不教我们了,我丝毫没有留恋的感觉。后来听说她转到临江林场去了,几十年过去了,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了,当我得知她和爱人刘洪文校长去了头道经营所时,很想去拜访一下,刘校长是从经营所书记任上退下来的。可惜我没能如愿以偿,他已经离世了。但我永远把他铭记于心,他是我心灵的一盏灯。

作者兼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黄土地编辑制作总监,《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