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作协都市头条

初次邂逅“莲花官厅”,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年姐姐师范毕业,分配到花塘中学任教。一次,跟随姐姐去学校玩,姐姐指着学校边上不远处几栋破旧不堪、到处还长满青苔杂草的青砖白瓦老宅,说这就是末代皇帝的老师——朱益藩的故居。由于当时官厅只是作为历史文物简单的保护,还没有对外开放利用,无缘参观“官厅”的景况。
隔墙领悟庭院幽深的老宅静默的历史风烟,现在想想也还是别有一番韵味。

“官厅”故名思义是古代官人的邸阁,“莲花官厅”也称“花塘官厅”,之所以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官厅”,因为这里是清朝京师大学堂朱益藩的故居。
莲花县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誉。“泸潇”是明代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刘元卿的号,刘在莲花闪石的石城洞前创办复礼书院,高举江右理学大旗,当时影响甚巨。“碧云”是莲花的一座山岭,在城南花塘,山上有碧云寺,自古为读书人喜爱的胜地,“碧云文章”堪称莲花文风的代表,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末代帝师朱益藩的家族。朱家一门“三进士”,五科六举人的科考奇迹,是当地千余年科举取士一段传诵不衰的佳话美谈。
暑假的一天,天公作美,清澈明朗,秋风送爽让人心宁神静,带着女儿再一次走进位于漫放桥的“花塘官厅”老宅。
朱益藩的官邸“官厅”,门口的鎏金门联显摆了厅内的文史古迹底蕴的丰厚。一进大院,女儿就被院内的前所未见的恢宏气派,震撼了幼小的心灵。在偌大个院内成“一”字形排开,南方祠堂式,砖木结构。每栋三进出,陶砖青瓦,飞檐翘角,风格别致,四周不见一扇窗户,两侧和屋后都有风格迥异的附属建筑。单从房屋的占地面积及其规模就可以想象出昔日朱氏家族在当地的名望与辉煌。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朱益藩的旧宅也称新“官厅”。这是一栋三进的古宅,天井采阳,融合了北京四合大院、江南山水园林,及赣西民居建筑风格。古宅的建筑风貌,体现了主人朱益藩在京城为官,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和他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旧宅的瓦檐是用半月形的琉璃瓦装饰,上面用楷体镶嵌一浮雕“福”字,篆书的“寿”字是在犹如舌状的突出部分,旁边皆饰有简洁的花纹。门楣是大青石雕,寓意福寿浮雕蝙蝠与南极寿仙镶嵌在左右,中间镶刻着镇邪的阴阳八卦。整栋房子,雕梁画栋之处,皆缀有祥云瑞草、长寿未央等图案文字。整栋旧宅从外观上看,体现了主人一大美好愿望——祈福祈寿。
据记载:朱益藩旧宅是至今留存下来的江南古建筑的杰出代表。
我们移步来到了庭院最里的旧宅,里面分隔大小不一的多间,大部分墙壁已挂满了规则各异的史料,小间分别挂上了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曾在此咋起居、教习的牌匾,大堂是朱益藩求学、为官生涯一些轶事。

朱益藩,字艾卿,号定园。自幼聪明,四岁便能执笔作大字,读书能过目成诵。光绪十一年(1885),考取拔贡。次年签发广东试用知县,光绪十五年,中举人。次年入京,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受命在南书房行走,兼任经筵讲官,历任顺天乡试考官、湖北乡试副考官、陕西提学使、山东提学使、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总监督,两次担任选拔赴日本、欧洲留学生监考官。宣统二年(1910),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朱益藩身居要职,勤政廉明,刚正不阿。他督导属吏认真执行考场规则,一丝不苟,敢于与权势作斗争。朱虽身为官吏,但心怀黎民,具有民本思想,尽力为民办事解忧。江西两次闹洪灾,朱益藩四方奔走,联络江西籍京官,向各方呼吁募捐救灾。
民国四年(1915),朱益藩进京任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开始帝师的岁月。朱益藩素以书法名世,晚年深得王羲之、米芾之精髓,笔墨趋于炉火纯青,可谓渴润相间,雄秀得宜,具有相当高的造诣。朱益藩同时又善诗能文兼精中医学,惜生前所著诗文手稿均在“文革”中被焚毁,几乎无一存世1917年6月,张勋登门游说,要求朱益藩参与复辟清室,并出任辅政大臣。但朱益藩能洞悉时势,认为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拒不同意张的游说,认为复辟帝制将有罪于民族。

自1924年以后,朱在北京深居简出,教子读书,研究书法。晚年深得王羲之、米芾之精髓,笔墨趋于炉火纯青,在书法上具有相当高的造诣。一生中,著有《南斋纪略》、《宸垣纪要》两种笔记。纵观朱益藩的一生,为人子以孝,为人臣以忠,为炎黄子孙,心怀民族大义。
人在旧宅中,望着长廊中的不朽的史料,心绪氤氲在主人的思想光芒中,熏陶感染,就连十二岁的女儿都赞叹不已。
从朱益藩旧宅出来,边上一栋就是列宁学校。此栋又称“翰林第”,乃是湖南巡抚的朱之杰之长子朱益浚所建。此栋房子的建筑风格与朱益藩旧宅有着很大的区别,外墙高于内墙,更无一窗户,充分体现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主人朱益浚当时身为湖南巡抚,湖南匪患猖獗,故楼房建筑的安全防范意识更为突出。

走出列宁学校,两栋房子中间有一块铺满石板的空阔地。据说这里当年也有一栋三进的房子,称进士第,是进士朱之杰,也就是朱益藩父亲修建,只是年代太久,残败萧条无法修复,故在后来全部清除。
参观完两栋古宅,看着犹意未尽的女儿走出大门。怏怏不乐的走在曲径通幽的石子路上,突然又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向一片柳荫蔽护的角落跑去。我抬头一看,原来差点遗忘了官厅里珍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江南山水园林。园内,那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塘亭廊,还有假山、古井丶石拱桥等古代园林的杰作,使女儿留恋往返。特别是那池塘里的鱼儿,时而追逐嬉闹,时而腾空而起,悠闲自得,引得女儿一片欢呼雀跃!

我带着女儿还饶有兴致的登上了那玲珑别致的三层楼阁,奇陡的旋转扶梯每登一层都要晕头转向。站在最顶层俯瞰,远处碧云岭峰青山绿水;近是官厅古宅宏伟壮观;亭台楼阁如画美景,尽收眼底。古老的官厅,你的精巧的园林建筑果然吸引人们,而你那常驻的春景,更让人心驰神往!
朱家两代人建了三栋官厅,却因为朱氏后代逐渐迁往异地,整个官厅便托人代管。随后,官厅的用途发生了很大改变,并与革命结下了深厚的机缘。1931年,官厅成了中共湘东南特委驻地,湘赣省委第一次党代会和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都在此召开,红六军团前身湘东独立师、红十七师曾在此组编。官厅还创办过“列宁学校”,少年胡耀邦曾在这里当过教员。
新中国成立后花塘官厅成为莲花县花塘小学教学园地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官厅现存一块“列宁学校”牌匾,是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所题。因官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在莲花县委县政府的重新修缮下,现已辟为萍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莲花县对外旅游观光的一大胜景。

时过境迁,经历数百余年风残雨啸的花塘官厅,曾氤氲着书香的老宅,岁月已将它们昨日的辉煌一雨涤去;但其厚重的文化思想依旧在朝南紧锁的门庭若隐若现;那古老沧桑的四壁,无言地诉说着老宅历史的变迁;尽管早已粉墨登场,但依然掩饰不了它昨日的风采。
今日,在繁华与时尚的发展中,静静地徜徉在老宅其间,感受着它久远的历史回音,总是让人有种不一样的感怀……

【作者简介】 陈小平 曾服役厦门警备区某部,现就职江西水务莲花公司。
——★广而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