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艾瑞统计,2017年微博平台内拥有10万人以上粉丝的KOL数量较2016年增长了57.3%,而微信公众号数量也早已突破1000万大关。自媒体数量急剧增长,其在社会化营销产业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当搜狐、网易等资讯门户,酷狗、荔枝等音频媒体,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优酷、土豆、熊猫直播等视频媒体纷纷被自媒体攻占后,有人大胆预言:自媒体将会取代传统媒体。

从收入维度去看,自媒体职业者月收入上万元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当自媒体遍布各大网站抢占主流媒体饭碗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新时代,挣大钱的渠道又多了一个。自媒体的营收主要来自于品牌主广告、经销商和区域的营销推广费用、以及创作者的自营电商收入,咪蒙、罗振宇等知名自媒体人士就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靠自媒体挣得盆钵满盈。
而从影响力层面看,自媒体之所以能抢占主流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得益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自制信息并在更大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大大增强。从制作到发表,自媒体的高效信息传递是传统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
在技术层面,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现存的主要表达渠道,这些渠道具有非线性传播、零门槛、低成本等特点,而这种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的控制,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筛选、以及议程设置的特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三大层面来看,自媒体是有一定价值,它能加速内容市场的发展,但由于新旧媒体在内容上的差异,自媒体要想彻底取缔传统媒体还很遥远。自媒体泛滥会导致其内容缺乏创新,用户流失;且自媒体供给数量大增,其广告价值也随之降低。自媒体月入百万,名利双收的另一面,是自媒体人在这个快时代潜藏的焦虑。
自媒体能否赚钱有三个衡量标准:
一是用户量以及用户关系,自媒体的用户数多、粉丝粘度高,广告主就会找上们来,这是自媒体存活的基本条件。
二是即便10w+的文章,也要看有没有商业价值,如果毫无实际变现的可能,无法对读者产生实际影响,那么这样的自媒体内容也只是昙花一现。
三是在自媒体中的排名,也就是影响力。
从以上三个衡量标准来看,自媒体的大格局基本已定。受移动端用户红利减退的影响,真正能活得好的自媒体人已经不多了。
如今的公众号已经由开始的个人单打独斗转向了团体竞争,也就是内容已经开始向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输出。资本的介入和产业链的形成让自媒体趋向资本化、团队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内容开始被淘汰,人人能靠自媒体赚钱的幻想破灭。
现在的自媒体行业进入了最后的红利期,但还有许多人跃跃欲试。他们渴望能够从零开始,将自己打造成下一个自媒体大V,而多数人则在这条路上茫然地走着。总的来说,自媒体内容创作的未来只能回归到内容质量上,一是在内容供给上增加精品;二是在需求响应上提升针对性。只有打造出一个响亮、可持续生长的自媒体IP,才能赢得用户的长久支持。否则,没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要“靠自媒体养活自己”,最终只能是一个嘘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