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音乐:《妈妈我想你》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庄蝶之梦,擅赋诗词,静守初心;闲弄文墨,独吟古今。轻捻清浅时光的一缕风,织清风于方寸;淡抹月出云霄的一朵云,绘明月于星斗。只闲谈风月,不妄论时政。蝶梦诗心,心影飞鸿舞天;婉约文字,字镌素心悲欢。



妈妈的老日历
———感恩节的思念
文/庄蝶之梦
那本已经泛黄的老日历,是妈妈生前的最爱,它至今依然挂在妈妈住过的老房子墙壁,留存着爱的气息和思念的味道。
————题记
一、老日历是妈妈的识字课本
妈妈的老日历,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拿着家里的日历,向刚上小学的我提问上面的字怎么读?当时我的识字能力有限,有好几个字竟答不上来,妈妈也不责怪,只是笑着摸摸我的头。我以为那是妈妈在考我,怕妈妈对我失望,就早早向二哥请教学会了查字典,不等妈妈再次提问就先一页一页去认识日历上的字。后来看到妈妈不只向我提问,还向哥哥姐姐们提问同样的问题,一问才知道,原来妈妈从小没读过书,不认字,我家那本老日历竟是妈妈的识字课本呢!
难以计数妈妈从老日历上认识了多少文字,只知道曾经目不识丁的妈妈,后来竟能读懂我的小学课本了。别看妈妈认识的字不多,生活经验那可是极其丰富的,对于二十四气节,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还有什么天干地支等等都非常清楚,以及相关的民间神话故事,讲起来娓娓动听,比广播里的小说还吸引人呢!我还跟妈妈学了一个小本领,就是利用自己手上的十二个指关节,根据一个人的年龄推算其生辰八字与属相。
妈妈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不用画图样,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在妈妈的手里变出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的形态,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我常想:如果妈妈从小有机会读书,那她一定是一个绝顶聪明又多才多艺的大才女。

二、老日历是妈妈的生活指南
挂在墙壁上的老日历,在妈妈眼里那可不只是一个识字课本那么简单,它还是一部生活指南呢!根据四季节令,农民春播秋收,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可在妈妈的眼里,老日历上的节令还是妈妈准备为孩子们春夏秋冬换装的信号。而且,在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忌讳和讲究,还有不同的传统美食,这都是需要妈妈每日关注的事情。
每年杨柳初青的时候,清明的节气就不远了。和煦的春风脱下人们臃肿的冬装,如丝的细雨洇湿了人们新春的希望。清明节在南方被称为寒食节,在绵山还有一个关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和随臣介子推的民间传说故事,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虽然清明节的由来现如今已无法考证,但它早成为中国日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从古至今,为清明作诗作词者大有人在。流传千古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耳熟能详的佳作早已是妇孺皆知。我也曾经为清明写过一首《七绝·清明》:“清明昨夜雪回风, 山路遥遥暖日红。 檐下雨丝凭上下, 门前流水自西东”。虽与杜牧的境界天差地别,但总算是一点心意吧!
清明节对于家里有小孩子的妈妈们来说是很在意的,因为清明节前该准备的事有很多,所以我至今犹记儿时过清明节的隆重。记得每当从老日历上数到清明前五六天的时候,妈妈就忙着用她那双巧手给我们用面食捏一些各式各样的“小鸟”,还用可以食用的色素为这些蒸熟的“小鸟”点画上密密麻麻的红的绿的颜色,等晾凉了,再穿成一串串挂在窗前,美丽极了。妈妈制作的这些面食“工艺品”称作“寒燕儿”,不仅是寒食节的象征,也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贵客和亲戚才能吃上一顿白面,所以。看着眼前精美的“寒燕儿”,我们兄妹几个都舍不得吃,直至放到干得崩牙的时候才吃,咬不动,就舔湿了一点一点慢慢啃,那才叫过瘾。
我们老家过清明节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童年时期的小孩子在清明前,后背上必须戴两串花翎串,以此躲避鬼节的邪祟,守护孩子。花翎串是由许多小小的圆布片和一段段的小草棍儿用双股线穿成的,每串尾部都有一个用花布剪丝缝制的穗子。就是用各种颜色的花布剪成一个个的小圆片,每片与每片之间都用小草段隔开,花色越多越好看,但必须至少有一个蓝色和一个白色的。花翎串上圆布片的具体数量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决定的,计数时要减去最上面的蓝色圆片——代表蓝天,还要减去最下面的白色圆片——代表白地,中间也要减去一片——中间要藏一岁,寓示长命。清明节辟邪讲究“前三后四”,所以至少戴足八天,有的大人为“保险”起见,会让孩子戴到十天左右。戴足时间的花翎串不能扔掉,也不能烧掉,要埋在土里才行。
当然,诸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更大的节日就越发得热闹了。我们从不担心错过品尝带有节日特色风味美食的机会,因为它们都在老日历更醒目的位置上。家家有钱没钱,都要过节过年。相比之下,还是当年物质匮乏时过的节日更让人快乐。在老日历上,那一个一个的时令与节日,就是妈妈的生活指南。

三、老日历是妈妈的计数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日历的功能通过妈妈不断地开发用到了极致。偶然间,我发现家里的老日历还是妈妈的计数工具呢!妈妈不会写字,但口算能力特别强,算盘也打得特别好,我还没念书时妈妈就教我背珠算口诀,还教我用算盘打着玩“凤凰单展翅”和“凤凰双展翅”的珠算游戏,特别有意思。妈妈是我家的“财政部长”,所有的开支用项都由妈妈做主,只有遇到大事时才会征求一下爸爸的意见。我家的账本都在妈妈的脑子里(因为爸爸也是不识字的),每一笔收入与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深得爸爸的信任。
我记得上小学时,有天晚上看到爸爸妈妈正规划大哥的婚事。只见妈妈一边翻着老日历计数,一边对爸爸说:“下星期给老大订婚买衣服时顺便给小四儿买双尼龙袜子,再过十八天就是小四儿的生日了”。听到妈妈要给我买尼龙袜子当生日礼物,我很高兴,也很好奇:妈妈为啥记得这么清楚?凑近一看,才发现那本老日历上居然有好几种不同的记号,一问才知其中的奥妙。原来折成三角形的记号是我们的生日,折成四方形的记号是时令节日……总之,那些不同的记号代表着我们家里不同的大小事,为了方便妈妈更清楚地计算时日的长短。
通过老日历一页页小小的纸张,妈妈计算清楚了每一个她认为重要的日子,然后有条不紊地张罗着、准备着,把我家的生活打理得妥妥帖帖,调理得有滋有味。

四、老日历是妈妈的爱与思念
岁月如流水,流淌着平凡世界平平淡淡的日子。转眼间,家里排行最小的我已经成了离乡求学的游子。自古幺儿最让父母牵挂,最受父母偏爱,我家也不例外。自从我求学远离父母身边,我家的老日历的计数功能就更加突出了。妈妈通过老日历数清了我离家后所有载着父母思念的日子,也数清了我回家前所有载着父母盼望的日子。
每次离家前,妈妈都会牵着我的手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与同学们好好相处。一人在外不易,好好儿地自己照顾好自己。那时家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唯一的通讯方法就是写信。妈妈会认很多字,但一直没学过写字,一则供家里的孩子上学资源有限,二则每日忙里忙外也没有时间,所以妈妈总是让我二哥代笔写信给我。每封信里,妈妈都告诉我家乡的变化和家里的情况,以及对我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嘱咐,结尾时,总要提醒我已经离开家有多少时日,到放假回家还有多少时日,该拿的该放的都要提前收拾好了。妈妈常常说:黄金难买三回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每次出门前一定三回头,想想有没有落下的东西。因为我小时候老是粗心大意丢东西,所以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我这件事。
看到妈妈的来信,我仿佛又看到了妈妈翻阅老日历的背影,我知道,我家老日历里的记号更多了,又增添了为我离开家的日子和回家的日子所做的记号,那些新的记号里珍藏着妈妈对我的牵挂和惦念。
直至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各顾小家的时候,妈妈的老日历部分功能才慢慢失效,唯有计算她每一个孩子离家与回家的日子这项功能却越来越强,因为在那里寄托着老妈妈对我们的爱与思念啊!
我家的老日历使命重大,从来不撕页,每过完的一天,就翻到上面用渔网线固定的线套里,所以直到用完都是完完整整的。后来虽然家里有了更漂亮的挂历,但妈妈总是还要另外让我们给她买一本老日历挂在墙壁的老地方,用她爱我们的独特方式天天看着数着她的老日历。
如今妈妈走了,我们悲痛从此阴阳两隔难以相见。为了保留妈妈对我们的爱与思念,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不舍得拆下妈妈那本老日历,因为我们知道,那本已经泛黄的老日历,是妈妈生前的最爱。因此它至今依然挂在妈妈住过的老房子墙壁,留存着妈妈爱的气息和思念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