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半山,张德顺(1946.12.7——),山东沂水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当过小学、中学、大学老师;任过团、师、军区某兵种干事;担任过汉阳区长等职。著有《易经疏解》、《老子疏釋》、《萍踪夜谈》、《半山诗词》、《新编龙文鞭影》;参与編写《简明中国哲学史》、《琴台》等。(原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享受副市级医疗待遇)现已退休。

王谢堂前燕归来
——读李晓艳女士诗词有寄___半山
“心语动金缕,流韵壮木兰。二十四弦大江边。妒煞道韫,江城咏佳篇。对月品萧竹,摘星和酒填。翠微轻摇映婵娟。赤壁新賦,恰似东坡仙。”一首《南歌子》,概括了半山读李晓艳诗词的心得。
我与李晓艳女士是在博客上认识的。后来得知她是“未名诗社”社长,並寄来《李晓艳诗词选集》一本。闲暇之时,经常翻阅,深为其才华所打动。
乍的看来,作者在诗集的设计上就颇具匠心,她请王明松先生用毛笔进行了全文书法,书法师从羲之,人称“王体”;诗词语近谢道韫,秀口吐玉,诗语清丽优美,不由让人想起了“王谢堂前”的典故,給人以美好的享受。

全书分绝句、律诗、词、曲……几部分,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灿烂夺目。反复读吟,深感诗人慧眼觅句、达观寻音;处花间诗词沾香、拾道遗情感真纯。绝句堪绝、律诗慎密、词里透情、曲中蕴意。类花间词,又不全是花间语,令人一击三叹,美哉!
首先是绝句堪绝。绝句在这夲选集中占很大份量,看来作者很喜欢绝句。而她的绝句多数是写“花草鸟虫”,可以理解,女同志嘛!但她咏花,乃借花言志。你看其咏樱:“嫣红滿树淡寒烟,勾起龙思恨九渊。瓣瓣花飞凝血泪,溪流落艳祭仁先”。诗人从歌吟樱花,想起了日寇的侵华史,忆起那些为革命而牺牲了的千千万万的先烈们,由咏樱变成了一首悼词,可谓心中怀英雄,诗中道挚情。又如《桃柳浓春》中“烟雨濛濛岭绽红,絲絲嫩柳吐新绒。人间多少春光醉,不尽诗泉涌画中”。揭示了作者步景醉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心世界。是啊,在其绝句里,草木有性、虫鸟有情,山水寄意、余音无穷。
其次是律诗的缜密。诗词集中共有律诗三十首,字里行间充滿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对同事、朋友之间的真情,对周围事物的感情,文如其人,缜密严谨,无妄语、清沏見心底。她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词中,颂曰“星星之火可燎天,击浪南湖着锦篇。举世尘征令鬼怵,闻名袍补动君玄。胸怀浩志谋民福,眼放天穹荐庶贤。一代神君天下敬,光芒耀宇矗华巅。”这首诗气韵回荡,道出了对伟大领袖无限的祟敬之情,也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而对同志、朋友之间,或因病慰问、或相聚共叙、或悼念忆旧,无不充滿深情厚意。半山笑曰:晓艳诗友的诗是“诗中禅语,词里佛音”,应该是有其道理的……
再者是曲中蕴意,别有韵味。实话实说,曲难谱,谱曲贵心声。诗词选集共载曲十四则,其中《天净沙》四则,这可是难谱之曲,五音稍微偏差,便成南腔北调,哈哈,且看她写的曲,细读起来,还颇有韵味。君不见【越调.天净沙】.春光:“桃芬笑落清溪,溪流粉蕊依堤。堤柳舟翁斗鲤,鲤红绮丽,丽人醉臥花梨。”这是一首顶真格的曲子,即融景于情,又使人读起来耳目一新,別有趣味。至於它曲,各有风彩,在此不一一赘叙。
她的楹联、古风、新诗,都打有深刻的“李记”烙印,不媚、不俗、不同凡响。其《琴台访知音》宁静幽远,且赏:“远眺飞檐静,近观雅藏韵,左牵清浊汉江水,右悬幽幽月湖镜……”;其诗句优美,情景交融,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浮想联翩。其志远:“寒霜雨雪坚竹志,苦辣酸甜励人生”!
吾读其诗集选,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是为评。

且勿“错上加错”.张德顺(山东临沂)
写小说允许“无中生有”、“闭门造车”、“夸大其词”。半山知道,在小说中,许多人物与原型大不一样:“黑旋风李逵:”是教书先生,他的家李户庄离半山故居十二里。;武大郎不是卖烧饼的,身高近1.9米,是牟平县原县尉;苏小妹没有“三难新郎”。特别岀奇的是潘金莲,“闺门贤婌”被人刻画成“淫妇”,还被写入《金瓶梅》。
小说是小说,现实中也有以讹传讹的人和事。“三人为虎”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一些“东窗大腮”,闲着无事,专门猎奇,传播小道消息。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小”的说成“大”的!把“廉”的说成“贪”的。其目的无非有三:一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已;二是哗众取宠,骗取信任;三是看领导的眼色办事,讨好领导。
半山不信迷信,但信“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信大家回过头去看看,那些喜欢害人的人最终是什么下场!
汉口江滩别样景,诗路铭刻吟咏人.张德顺(山东临沂)
诗云:“芦花摇雪碍船过,云叶随风逐雁飞”。对汉口江滩,半山多年来最喜欢的是春看风筝飘江波,秋赏蒹葭苍穹天。近年来经过精心构造,添加了不少景观,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匠心独运,令人羡慕。
有一次,半山与诗友聚会江滩,傲啸客诗友叫车载大家看“诗路”,坐车兜兜风、赏景,不以乐乎!那诗路更是使人耳目一新,为诗韵江城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武汉外滩遍及三镇,在中国独一无二。而三镇各俱特点:汉口江滩听钟声,看防汛纪念塔;汉阳外滩看大禹治水;武昌外滩则印有历史印记……。昨天战友郭晓青游览发来绝句:“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近山枫叶色,船中老衲迎游波。”半山欣赏之余,予以录之。

“双凤亭”游寄.张德顺(山东临沂)
在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上,有双凤亭,是纪念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建。亭高10米,重檐三层,六角攒顶。颇具匠心。特别是二程立像,使人仿佛处於“立雪”之中。
半山受好友吳方法之邀请,曾与皇甫国、姚泉名、黄昌其、李晓艳、丁华秋、王惠铃、高寒等人前往参观。
记得在读大学时,哲学老师曾专门讲述过二程。半山对其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专门作过研究。在“信阳陆军学校”,有一同事还分析过“二程哲学”特点。
半山感到,二程哲学,综合儒道佛於一体,起於木兰山,成於洛水旁,终成“洛学”大家,其思想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石,令人羡慕!为纪念此行,特作为纪之:
水调歌头.过双凤亭有寄.赠方法兄.
露寒篱菊艳,风定雨絲垂。双凤亭下漫步,无雪也成诗。沉积人文厚韵,理学唯心所寄,时代炽然期。洛阳倡天下,黄卷深根基。
独羡君,终晚节,笋竹稀。俯河水缓,人影动晃俊才思。洛邑纸书传读,人物弄珠江海,精妙翰林栖。时下话前哲,慕古可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