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岸边的石狮子
文/安格尔
在托县旧城的饮马巷西顶头,是黑河的东坝沿。饮马巷故名思义,一直是老托城人去河边饮骡马牲口的街巷。在坝沿上,有两只石狮子面西背东,傲然屹立。
石狮子原来是旧城老爷庙(关帝庙)山门前的吉祥物。后来在文革中,庙宇拆毁。石狮子被移在河边,作为镇河之物。
狮身用料材质为白石灰石,底座长宽高为96.5厘米x54.5厘米x47厘米。整体高度为1.74米。第一层底座上刻嘉庆二年,(也就是公元一七九七年)杨某敬立,图案为牡丹缠枝纹。第二层宝座雕刻莲花瓣,倒刻朔平社三个字。狮身雕刻饱满庄严,栩栩如生。两只狮子头上的毛发雕刻为螺髻,每只有螺髻47个。脖上拴带上各有铃铛一只。尾毛都雕刻成祥云纹样。雄狮右前足踩绣球一只。母狮背上背小狮一只,左足踩四脚朝天小狮一只。二狮龇牙咧嘴,怒目远视,威风凛凛。
受佛教文化影响,狮子头顶刻有佛主的螺髻,底座釆用了观音的莲花。而牡丹缠枝纹在民间代表着富贵。那为什么母狮足踩小狮呢?据传,万物皆有灵性。当初工匠担心两只石狮子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修炼成精,危害人间。利用虎毒不食子的道理。分别在母狮背上和左前爪下刻上了两只小狮子。这样一来,母狮护子,公狮恋着母狮,就只能乖乖的呆在原地,看护庙宇了。其实母狮的造型也暗含了老古人多子多福的美好祈盼。公狮子右前足踩绣球,民间流传这样的一句话:狮子滚绣球一一一好的在后头。而倒刻的朔平社,是出资的买卖字号名称。当人们弯腰低头去看这些文字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参拜了关老爷。设计上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如今,二百二十多年过去了,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只有这对石狮子静静矗立在黑河岸边,注视着人世间的岁月沧桑。
写于2019年3月22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