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玩具
文/李永
童年是天真的,无优无虑的,快乐的,我也有这么个童年。七、八十年代生的孩子,那时候的作业及少,更没有补课。一放学和星期天疯耍,经常耍到吃饭的时候才回家。我们玩具有四角、沙包、玻璃球、夹铙子、弹弓、冰车、冈(打冈用的冈)、链子枪等等!
玩这么多玩具当然与年龄段和季节有关。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主要是以玩“扇四角”为主,也叫甩四角。四角是废书纸叠成的,通过“剪刀石头布”决定先后手,后手者为防守方,将四角正面朝上放在地上。先手者为进攻方,手持四角,朝着地上的四角用力甩打,地上的四角如果发生翻转,就算赢了。不转,后手接着打,直到翻转为止。一到下课,三三两两便在校园里开始玩。
我们村有一千六百多人,村子大,人口多,自然玩伴也多。十几个玩伴里,数“老万”扇四扇不厉害了,大家都爱和他玩,赢他的。老万大名叫李建平,他大叫李喜良,古代有个“万喜良”,村民们称之呼“万喜良”,所以李建平也随之姓“万”了,“老万”便成了他的外号。
那时候的小学有活动课,一节活动课有四十分钟,值日生打扫班里卫生,其余学生在校园操场上活动。这天的活动课我和二密柱、云建强叫上老万到操场上扇四角,我们用“牛皮纸”做了几个大四角,特别沉,老万扇不过去,不大一会儿,老万输光了的口袋里的存货。老万跑回去教室从书包里取出半本没有封面的书,开始叠,我们也帮着叠。一节活动课老万把半本书叠了又输完。放学时,老万对我们说,明天继续扇,他要往回活(土话,往回赢的意思)。
第二天,老万早晨没来上课,我心里忐忑不安,老觉的会发生什么事。果然,半前响,他大领着眼睛红红的老万来了学校,老师没收了我们赢老万的四角!教育我们说,叠四角要用废书纸,要问问大人们书纸有没有用!后来我才知道,老万偷了他大的一本线装《水许传》,全叠了,晚上回去让他大胖揍了一顿。
几年后,老万他大因病去世,他妈带着他远嫁他乡,至今再没有见过那个圆脸,胖胖的,眼睛大大的,憨憨的老万。
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玩的最多的游戏是“打冈”(也称打老小)。找个空场地,画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圈,十来米外再画一条线,圆圈中点放上“四角”或“硬币”,从书包里拿出“冈”来。“冈”是钢板做的,也有石片冈,选冈最讲究,一块好冈,就像战场上的武器,技术好,冈好,才会赢的多。最好的冈是1厘米厚,成人把掌大的钢板。如果咂硬币,这种冈最好了,如果咂四角,石片做的冈最好,后来玩打冈最多的还是砸硬币。这是多人游戏,最好四五个人玩,有时候也会十来个人玩。
一人一分,把硬币叠在一起放在圆心,开始扔冈,谁的冈投的离线近,谁第一个用冈砸圈里的硬币,如果扔冈出线的排最后。第一个砸硬币的,边投冈边喊“老”,如果望了喊,会被取消这一轮的游戏。可以直接砸硬币,也可以把冈投圆圈里,等下一轮离硬币近些砸。把硬币砸出圈外,硬币就是你的了。如果没有把硬币砸出圈外,第二个投冈离线近的用冈砸第一的冈,边扔边喊“小”,如果打中了,硬币就归为他了,如果第一个扔冈的把冈投进圈中,第二个人必须把冈砸出圈外才算赢。技术好的往往会站线直接砸币,技术不行,没有把握的会把冈尽力往圈中投,如果后面的人没有把冈砸出圈外,你站在落冈点砸硬币,这么近的距离,一般都会把硬币砸出圈外,也有倒霉蛋,看到这么多硬币,心情激动,手一哆嗦一一砸偏了!到嘴的肉丢了。这时,第二砸硬币的会高兴的又蹦又跳。
五六年级,玩的更多的是链子枪,链子枪又叫火柴手枪。哪个时候,链子枪是儿时孩子目中的“神器”。粗铁丝拧成的枪架上,串着若干自行车链扣,链扣的另一个孔供枪栓活动。最前端的链扣需要打入一个自行车辐条顶端的螺帽,以恰好留出一个火柴棍大小的孔。整串链扣和枪栓分别用从自行车内胎剪下来的橡皮筋箍好,使用时掰开最前端的链扣,将火柴棍塞入螺帽形成的孔并向外拉出,而火柴头上的火药则留在螺帽内。扣动扳机,枪栓高速撞击火药,从而产生能让我们无比满足的巨响和烟火。哪个时候,梦寐以求什么时候能拥有一把自己的链子枪。没有链子枪只能拿好吃的或小人书与有枪的小伙伴换着玩。
哑巴哥是邻居三有大爷的儿子,比我大六七岁。哑巴哥天生聋哑,却心灵手巧,从记事起,哑巴哥给我做过很多玩具,弹弓、捕鸟用的夹铙子、冰车。哑巴哥做的玩具既美观又好玩,尤其夹铙子做的特别精致,分大中小三种,捕像鸽子大的鸟用大的夹铙子,捕麻雀这样的小鸟用小的夹铙子,有一种鸟叫“三草鸡”(具体书上叫什么,我现在也没弄清楚)比鸽子小,比麻雀大,我们就会用中号夹铙子。“三草鸡”肉质鲜美,往往捕上几只在地里烧着吃。也许是吃肉少的原因,一到夏天,哑巴哥就领上我们几个小伙伴去村南的小树林捕鸟,顺便也满足了肚里的馋虫。
这天我满心欢喜的去找哑巴哥做一把链子枪,哑巴哥死活却不给做,打手语说玩枪危险,用火柴费钱,有些小伙伴玩链子枪把家里的火柴用光了,没少挨打,这个我知道,我说我不会用家里的火柴,好说歹说哑巴哥答应给做了,却没有材料。粗铁丝好解决,就是链子和螺帽难找。那个时候,自行车还没有普及,旧的自行车零件及少,我家有一辆自行车,那是我大去年买的,还新着里。有一段时间,老盼着自家的自行车快些坏掉。
有一天,哑巴哥给了我一个小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把链子手枪,还有两盒火柴,我欣喜若狂,连忙取出火柴,熟练的装添“弹药”。
“叭,叭”。
哑巴哥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啊,啊!”的在一旁笑着看我玩,过了一会儿哑巴哥打手语说要去后山给人放羊,这把枪给我留作记念。我当时小,以为他会很快回来。这一走就是三十年,听说他现在还在放羊,且光棍一个。
虽然那时我们的童年玩具没有现在孩子的玩具丰富多彩,却倍伴我们有一个难忘的童年。

李永, 内蒙古托县古城镇什力圪图村人。热爱文学,擅长诗词散文写作。托县作家协会会员,《竹韵汉诗协会》会员,《托县作家协会美篇》编辑,《云中点将台》责任编辑。
2015年起,在《托克托报》、《云中文苑》、《北方周末报·芳草苑》、《竹韵清幽》、《诗者》等刊物先后发表几十篇(部)诗词、散文和小说。
2017年春参与了微电影剧本《黑水泉豆腐》的创作,为编剧之一。
2018年3月和内咸老师共同创作的美篇《我们一起回托县吧》,几天内点击量达到一万四千人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