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生日
文/李永
春节的气氛还在迷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奶奶是正月十五的生日,奶奶离开我们快四年了,奶奶要是活着,今年正月十五过八十五岁生日。奶奶总是夸自己有个好生日,但从来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总是说今天吃好的,顶如给我过生日了。在我记忆当中,奶奶只过过一次生日。
我是长孙,从小跟爷爷奶奶住,虽说一个院子,但睡觉一直在奶奶家,所以我和奶奶特别亲。2011年,我开始飘泊在外打工。朋友介绍了一个在东胜给拉煤车开提煤单的营生,第一次出远门,走了四十天,虽然平时也和奶奶通电话,但奶奶还是很想念我。我回来那天,抱着我哭了好一阵,说我瘦了。我说在东胜每天打好多喷嚏,奶奶说:是奶奶想你哩!
为了陪孩子读书,我们一家搬到了县城。我在清水河伊利牧场(现在是优然牧业)开车,每当和奶奶通电话,老是叮咛我开车要小心,饭菜好不好?当时觉得人老了啰嗦,还有许些烦,但现在再也听不到奶奶啰嗦的叮咛了。
在我离开农村的第三年,奶奶明显消瘦了许多,不思饮食,夜里呼吸困难。大姑和二叔领着奶奶去医院看病,胸片显示两个肺只有半个肺在工作。大夫说80多岁了,没有手术的必要了,回家养的哇,养好了能活一年半载的。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不相亲医生的诊治,奶奶一生不吸烟怎么会是肺癌,肺部不痛,牙病却痛得厉害!看着奶奶还很精神,肯定不是绝症,我自己安慰着自己。奶奶的真实病情我们没有告诉她。
为了养家,我在外地打工,一个月只有四天假。这一年的正月十五,我和大姑、二叔提前商量好了,一定给奶奶过个生日。奶奶的生日是在大姑家过的,一来是为看红活,二来是大姑二叔和我们都住在县城。这天我回来了,一进门,奶奶哭了,说她的病好不了了,看不好了。我强忍着悲痛,没有哭出来,我说:村里得癌症的往死痛了,您又不痛,肯定不是赖病。我指着七岁的儿子说,宝贝(儿子小名)圆锁还得您给戴面锁了,您能活一百多岁。众人也劝说奶奶,奶奶听了我们的开导,心情好了许多。吃完饭,我们陪着奶奶去看灯展。那晚,奶奶特别精神,还看了两个地方的焰火。
爷爷是老师,去逝后,奶奶每月领着几百元的生活费,舍不得花,尽接济了儿子孙子们。奶奶一直有牙病,十几年前,臼齿都掉完了,后来前面的牙也掉的没几个了,从来没有镶过牙。第二天,奶奶为自己破费了一回,花了一千多块镶了一嘴牙,刷白刷白的。奶奶说,终于能嚼烂饭了。我听了,难过了好长时间。奶奶不是没有钱,是舍不得。
奶奶勤劳惯了,去逝前的小院种满了菜,只留下一条进出的小路。我们去了县城,父母住我的院子,奶奶住老屋,这年端午节大姑一家、二叔一家,我媳妇儿领着两个孩子一大家子回村陪奶奶过端午,唯独我因为工作忙没有回去,给我留下终生的遗憾。初七夜里,我辗转难眠,半夜十二点突然接到大姑的电话,说奶奶不行了,让我回去。一路上,我想这次回来一定多在几天,好好陪陪奶奶。可是一门,才知道奶奶已经走了。大姑怕我开车着急,没告诉我实情。我一下愣了,终于明白与奶奶永远的分别了,顿时热泪和鼻涕肆流,长声哭泣。报怨家人没有提前通知我,后来才知道,初七这天晚饭后,奶奶突然肺出血,吐血不止,一会儿就没了。奶奶为家人操劳了一生,生病去逝却没有牵累一个人!
奶奶活着的时候,坐不住,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奶奶去逝已经三年零八个多月了。



李永, 内蒙古托县古城镇什力圪图村人。热爱文学,擅长诗词散文写作。托县作家协会会员,《竹韵汉诗协会》会员,《托县作家协会美篇》编辑,《云中点将台》责任编辑。
2015年起,在《托克托报》、《云中文苑》、《北方周末报·芳草苑》、《竹韵清幽》、《诗者》等刊物先后发表几十篇(部)诗词、散文和小说。
2017年春参与了微电影剧本《黑水泉豆腐》的创作,为编剧之一。
2018年3月和内咸老师共同创作的美篇《我们一起回托县吧》,几天内点击量达到一万四千人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