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哥哥/作者:刘锋
说起我的哥哥刘柱,远近闻名不敢说,但那也算是个人物,人送绰号——万能人!
哥哥八岁那年,大姐出嫁,婆家给了一台缝纫机。那时的缝纫机可不亚于现在的家庭小轿车重要,我母亲使用时感觉声音不对,就起身去找村里唯一一个懂行人,想让人家给修修。母亲找回人一看,我哥却在给缝纫机拧螺丝,当时把我母亲可吓的不轻,把哥骂了一通。拧好螺丝后,修理人一试,诧异的打量着我哥说,都弄的挺好,奇怪……
哥哥从十三岁起,除了上小学,就总是忙着,下学后割草,担水,扫院,搂生火柴等等家里杂营生都他做。父亲下午劳动回来后,搬辘辘浇自留地还得去跟着地里拔渠道,晚上直到井里没水了,才能跟父亲一起回家。
七十年代初,哥哥辍学了,不是因为哥哥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和弟弟两人都在外地读书,家里负担太重。哥哥不顾家里劝阻,自动放弃了学业。哥哥成了家里的主劳力,更成了生产队的精英。锄、搂、耕、耙,扬、碾、种、割,样样精通,哥哥一学即会,干了多少年农会儿的人见哥哥干的活,都得竖大姆指。
八十年代初,实行了农村责任制,这时的哥更是大显神手。冬天做豆腐,夏天种糜粟,漏开空空还跑运输,这是村里人跟我哥开玩笑并风趣的说。虽然风趣,但也不离事实。哥哥确实不知从哪学的做豆腐,一到冬天,除了做,还得自己开着三轮车卖,从不闲着。过两三年,又跟一个瓦匠师傅学会了瓦工。瓦匠师傅同时带了四个徒弟。一个月后,师傅指着他们四人一起干的活说:你们自己看看,人家刘柱干的活是有楞有角,横平竖直;你们干的是凹凸不平,歪柳掀毒(毒:方言,实指臀部)。一个半月后,师傅跟我哥说,你出徒了,我三十年干的活也不一定有你干的结实和漂亮。这瓦工手艺一会,垒墙,垒根基,垒炕自不必说,他还学会了铁匠,膩匠,油工,焊工,水电工,无所不能。因为他在磊院墙时,看过这些艺人们干活,他一学就通。这些手艺会了可忙坏了我的哥。每天东边叫,西边请,更没有歇闲的时候!
九十年代未期,我哥春天种地也特忙,他不是只给自家种,村里的地几乎全让他种。为啥?因为他自己在四轮车上安了液压泵,铺膜机,播种机。喷药、种、铺膜、一次成功。那时人们没有见过这样的机器,可我哥已经自己设计,自己安装并使用。春天一下雨,我哥可就忙坏了,连明赶黑的种。一户接着一户的种。

后来村里六七千田土地整体流转了。承包人每年种玉米,都需我哥给拉霜,村里找不到一个会干这的,干是能干,但两三征长的地,东扭西歪,全是扭的三角,要不就成了梯形。我哥是拉的又直又正。哥哥只管拉霜,不管种。种的人跟着我哥拉的霜种。村里人们说,这也是刘柱的一绝!
我哥还有好多绝活,谁的家里烟的不行;谁家丢了钥匙进不了家门;谁家的房漏了,;谁家的水管漏水了,或堵了;谁家的三轮四轮发不着了,;谁家要个旺火架,炮架子;谁家想改个下水……。他除了不能给人看病,只要是你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找我哥都能解决。村里人后给我哥起了绰号——万能人!

刘锋:1982年就读于托克托县民族中学,1983初中中专考入内蒙古电子学校。87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古电子局电子器材公司(电子大厦),1990年自学考入内蒙古工学院工业管理系就读。两年半毕业后在本单位继续工作。1996年下岗,后工作在东鸽电器城。现家在呼市,喜欢诗歌散文。以事实说话,从文墨中找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