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我们的生命符号——名字
作者:三木秉凤
“相由心生”乃佛教禅语即心相统一,若用尘世言辞解读就是“表里如一”!宗教的智慧很难用当代科学作出解释,因为宗教思维已经超越了以三维时空“科学”构筑的定势思维,除了量子科学之外,世界任何哲学及科学都不能解释宗教!“相由心生”意味着什么?外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映射。而我们的名字也是内心映射出的一个生命符号!看似简单的一个名字,其实已以“名字之管”窥探到了“生命之豹”的全部!不管我们给小孩起的名字多么华丽顺口,但只有刻在墓碑上的名字才代表其生命的全部!例如鲁迅。所以我们的名字符号远非名谓这么简单,古言名正则言顺,言顺方能事成!万物总有一个代号以区别各自的身份,我们生命中也总有一个符号称之曰名字,这个名字也许来源于父母孺称,也许来源于师长更名,也许缘于后天的某个经历或故事的自我确定,但几乎会伴随我们走完生命全程的名字才是我们的生命符号,只有它才能扬“名”后世。
然而这个代表我们生命的耳熟能详的符号,又有多少人能够读懂它真正的含义。如果有人问您姓什么?名字是什么?您会不加思索从而脱口而出。然后有人问您名字中蕴藏着哪些信息?也许我们或惊悚不已或沉默以待矣。
宇宙信息由大千万象来携带,名字到底包含了些什么信息?很多人从来没有深虑过这个问题。回顾大约一百年前旧时代人们对男女之名有不同的对待。中国过去农村对于孩子小时没有名字只有暂时的昵称或代号,例如如果生个男娃,长者就以大狗二蛋三毛等乳名称呼,一直等孩子上学堂后才正式给孩子起个学名与姓搭配形成孩子学名,来代表一个学生以与其学生之间的区别,男孩到了十八岁就要举行成人礼,沐浴斋戒束发冠带以代表独立进入社会承担成人之义务,故在乳名昵称以及学名之外再由长者赐个字,名只有老师父母等长者才有资格呼叫,而字就成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大众称谓即社会符号。相对于男孩符号的独立自主,女孩子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古代妇女讲究“三从四德”等妇道,所以她们在家未嫁时多数没有姓名更别说赐字,都是大丫二妮三嫚这样地随意称呼着,等女孩出嫁则随夫姓称谓,在夫姓后带个氏字如王氏刘氏等就也算号一生符号了,以致于命终刻在墓碑上的名字依然是个“某氏”字相。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之名字中包含深深性别社会歧视,女孩从“闺中待嫁”到“相夫教子”妇女的终生命运轨迹大都近似。
我们习已为常地被人们称叫着直到有一天突然反问自己许多问题!我的名字是有形阴体的代号还是无形灵阳的符号?还是两者结合的人格太极的标识呢?名字活着代表肉体而死后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或道德的承传?对于自己的猛然发问感到似乎有些茫然无知。因为如果说名字是阴性身体的代号,那么名字和身体就是从属关系,有身则有名?身体没有名字当该随之消亡!而为什么古圣先贤涅槃千年,其姓名符号仍然在“欲火重生”中被后人记忆与拜念!如果说名字是阳性灵魂的符号,哪么灵魂投胎之后,这个符号为什么不随灵带走而是重新命名下一次生命形象?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用语言无法描迷,如果不得不去描述名字的意义,我们力求从名字中列出三层含义。一、它是人身专用也即权益代表,是一个血肉之躯的外在代表,是人生各种权益的署名者,所有权益不是放在家中保险柜里而是存放在你的名下。二、它是标志也是符号。《道德经》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人只有道德高地不失才能名垂史久,即使肉体死亡,其精神生命依然活在后人心中,方言为天长地久之寿,然而这个活在后人心中的精神也只能用名字这个符号来作为人的标志了,过去的形象是否伟岸已不重要而精神符号长久才是根本要素。三、它是标识也称贴签。这是由名字延伸出的太极人格的完整评价,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相对环境之内,这个生活圈子会对这个人的功过是非作出相应评价,把人的品行、道德、思想、才干、贡献等强加到这个抽象人格名称之上从而产生或褒或贬社会效果,这就是名字的社会延伸,超越了独立人格的意义,这种与名字相关的东西如名声、名誉、名气、名位、名分、名望、名节等外延都已大于姓名本身所产生的影响,生命符号的魅力由之显现。
生命短暂,名垂几世?请尊重我们自己专用的这一生命符号!我们的人生尊严也许并不仅仅活在当下的“风光无限”中!生命仅仅是一段曲线,而姓名所诠释出的意义与价值早已超越了这条线的长度与宽度!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是被子孙纪念还是被后人唾弃,已然不是死亡后我们所能主宰之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