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自灵魂的修练》
作者:三木秉凤

人间的幸福与高兴快乐,并不是同类内容的概念!因为幸福源于精神的满足,我们需要用灵魂去感受,幸福让我们内心法喜充满;高兴快乐源于欲望的满足,我们用身体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感受很难用具体文字作出准确的描述。但幸福指数及概念在西方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记得有个西方学者将幸福划成三个深浅不同的维度即快乐、投入、意义,而浅层次的幸福会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向深层次幸福转化。
具体而言“快乐”就是享受物质与初级精神的满足感,“投入”则是将这种幸福与周围分享即《孟子》所言的由“独乐乐”向“与民乐”转化,这是幸福的中级阶段,而“意义”则是格物穷理、悟彻生命之后的类似宗教性的快乐即极乐、恒乐、慈悲喜舍博爱之乐即源于灵魂的法喜充满。

人类生存的意义及方向大凡包括两类,一是物质及欲望的满足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二是精神及灵魂的满足即超物质的追求与享受,其中宗教修养、哲学修养、文化修养等灵魂修养都在其列。我们是做一个物质贵族还是做一个精神贵族?人类穷理所求不过幸福二字,然对幸福理解却层层有别,犹如宗教中“佛用一音讲法,众生随类各解”之含义,焉何如此大相径庭?
首先要定义幸福的内含。有人将幸福作过三层解读,一是物欲享受,二是精神满足,三是明悟宇宙道理后的淡然寂乐即超越物欲与精神的恒乐状态。我言人间真正幸福应当在肉体快乐、快感、快意之上,且与灵魂相应,并由灵魂感受。

幸福绝非短暂易逝之物,应是简单、纯粹、绝对、超然之状。普通之人的幸福包含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希望的期盼等两者结合之势,犹如母亲的幸福,来源于血缘子孙成龙成凤后的精神成就,而非儿女们的物质回报。当然不同年龄对于幸福也有不同体验,人的幸福往往缘于两端,即少年之无想之福与老年无欲之福。凡夫俗子将幸福建立于物欲之上,“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很幸福的(赫拉克利特)”。
自古贤士君子将幸福建立于精神满足之上,而圣哲将幸福建立于通达明悟宇宙人生道理的“极乐”之上。由之而观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你所拥有的东西!

当今资本思想盛行社会里多少人拥有权势财富美女后却空虚无聊没有了幸福的感觉!从一个财富贵族向精神贵族的转化之唯一途径就是修炼灵魂的高度,有形的肉体生命与无形的精神生命之阴阳合和才构筑了生命的太极,而陪伴我们一次次往还于宇宙不同维次空间的东西却不是肉体而是灵魂,所以真正的人生修炼不是练就肉体的强壮而是修出灵魂的智慧!让灵魂去感受世间幸福的本质与意义。

当今世人都在追求幸福高标指数上下功夫,但少有人能给幸福下个准确定义,因为我们生命历程之中,遭迂不幸的痛苦要比享受幸福的体验的更多更多,这就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人要通过修炼内心智慧从而超越一切幸与不幸,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格物究理,真的是比登天还难!因为灵魂修炼的本能并非来自本世的自我改造而是历次生命轮回的天然惯性,这种差异也就导致了我们对幸福意义的不同认知。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
www1836307207。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