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汪廷奎先生《中国帝王文化》
文/罗澍生
猖狂流寇屠城日,
阴险权臣篡位时。
罪恶根源何所出?
帝王文化启深思。
【中吕】山坡羊.元旦重读《中国帝王文化》感赋
(用张养浩《潼关怀古体》)
忽焉何故,勃焉无数,兴亡总合周期率。御金吾,握兵符,淫威所至趋如骛。历史潮流终不可阻。言,将自主;行,将自主。
注: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新唐书》。

附
《中国帝王文化》序言
文/罗树生
“帝王文化”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大板块:儒、释、道及帝王文化。而后者则是其他三大文化的主宰,且以专制主义为其核心。帝王文化源于夏商周时期的王权,从秦始皇起,专制皇权建立,帝王文化亦为之改变。西汉以后,通过吸收儒、释、道三家有利于巩固皇权的部分,逐步形成了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伦理规范。其特点是:皇帝至高无上,掌握天下生杀予夺的权利;用“三纲六纪”等桎梏人民的思想;并建立一系列制度,运用各种权术统治百姓。杜绝民主、无视人权,祸害苍生数千年。
帝王文化对国民形体和思想的戕害是无与伦比的。如严刑峻法、随意屠戮臣民、以思想文字治罪等等。帝王文化另一危害则是:人们对帝王权利崇拜、羡慕之同时,会萌生取而代之的野心。一有条件,就会不择手段,即使以出卖国土,牺牲天下百姓幸福为代价,也会在所不惜。在帝王的淫威下,谁掌握历史的笔,就由谁写春秋。一旦身登龙椅,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使无辜饿死国民千百万,刻意屠尽开国功臣等滔天罪恶,也会有御用文人为其掩盖,照样功德无量,名垂青史。
中国自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已近百年,皇帝的称呼虽已去掉,但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和帝王文化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其主要原因是:几千年的帝王文化对国民的潜移默化,已经在人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说,30多年前那场“万寿无疆”的闹剧是独裁专制的硕果,那么,近年来歌颂帝王功德的影视作品纷纷出台,则是死灰复燃的产物。皇权死了,游魂尚在,我们的国土上,至今尚有帝王文化孳生的土壤;我们的民族文化血液里,还存在着帝王文化繁殖的基因。稍有机会,帝王或变种的帝王就会借尸还魂,继续戕害国民。不把帝王文化拿出来批判,并进一步揭示它的外形内核,就会让悲剧重演。
中国史学界为保存历史真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如齐太史等)。但是,曾几何时,变种帝王为了愚弄人民和巩固专制极权,竟然将几千年的历史真相全盘否认!比如:为秦始皇的暴行叫好;对历次农民起义中奸、淫、掳、掠甚至屠城等恶行不仅只字不提,反而大加歌颂。因此,打破独裁者及御用文人歪曲史实、歌功颂德的谬习,让后人了解历史的真相,无疑是史学界的责任和义务。
著名历史学泰斗陈寅恪先生高足,广东社会科学院学者汪廷奎先生,对倒行逆施的独裁专制深恶痛绝。受刘济生先生提出的帝王文化和四大传统文化概念以及李慎之先生关于专制主义论述启发,认定中国确实有四大传统文化。而帝王文化比儒释道三大文化更早,且为害至大。因目前史学界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遂决意对刘先生的所述加以阐发和深入。先生以八十高龄,参阅各种典籍文献数百种,费时两年余,数易其稿,终成本书。从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缺。
《中国帝王文化》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大量的史实,客观地、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帝王文化的起源、发展、成熟、转折及嬗变的整个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各朝代产生、巩固、灭亡的原因及一些主要帝王的历史功过。该书立论严谨,观点新颖,主次分明,旁征博引,文字简洁,语言通俗,从意识形态到其他领域无不涉及。如:各种制度、礼仪的形成;帝王们的喜、怒,功、过,仁、残等等。该书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对帝王和帝王文化的罪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亦对帝王的业绩和帝王文化的丰富内容作了充分的肯定,避免了“憎者唯见其恶”的片面观点。此外,对帝王文化之外的儒、释、道三大文化的特点及四大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亦作了相应的介绍。由于种种原因限制(如有些文件还没解密),对现代帝王文化还不能完全地反映出来,实为美中不足之处。
汪廷奎先生勤于著述,已发表论文约50余篇。先生参加编写的专著有:《广东航运史》(近代部分)、《《广东通史》(古代上册主编)、《广东海洋经济》(古代部分)和几部广东省志以及《林则徐全集》(点校考证)等。现仍参加国家项目《袁世凯全集》(全书约两千万字)的点校整理工作(正待出版)。总之,先生所编写的都是一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书籍。
汪廷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博古通今的学者,见微知著的智者。除了丰富的史学知识外,在诗歌、骈文等古典文学方面亦有深厚的造诣。我与先生就是在凯迪网上相识并成为忘年莫逆之交的。凡凯迪网上有真知灼见的网友,无不为先生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所折服。
今汪廷奎先生的《中国帝王文化》行将付梓,先生不嫌我知识浅陋,嘱为序。我认为:“如此重要的历史著作的序言,让才疏学浅,人微言轻的我来写,实难胜任,此序必须由名家来写”。先生回答:“不要盲目崇拜名家,当今名而不明者多矣,此序非君莫属”。我深感先生心意之诚,只得勉为其难,妄言于此。不妥之处,敬请先生谅之,读者鉴之。
2009年6月于冷水江市

作者简介:
罗澍生 湖南人
体弱常生疾病,时艰未敢沉沦。医林学海苦求真。横眉寒酷吏,白眼小王孙。 饱历人间冷暖,醒观世界风云。数奇难冀展经纶。唯期三寸笔,尽拂九州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