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音乐:《故乡的歌谣》
文中配图:佳月



原名:陈月兰,女,微信名:佳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幼儿教师,爱好写作,赣榆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散文协会会员,《印象赣榆》之《赣榆乡土文学》专栏作者,散文在《连云港日报》《赣榆日报》发表,目前主要在新浪博客写连载小说。

(篇一)
故乡的春地
文/陈月兰

身居闹市,夜晚看街灯,听汽车的轰鸣,心中却在向往乡村的静谧,想这春夜月光,在乡下,那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生在农村,最得意的时刻莫过于走在松软的土地上,像小时候扑进母亲的温暖怀抱里撒娇一般,你尽可以在那一马平川上面翻几个跟头,打几个滚,而不用担心扭伤脖颈,摔断了骨头。“母亲”始终张开手臂在围护着她的儿女们哩!
故乡的春地是令人陶醉的母亲胸脯;一条缓缓流去的小河穿越地中央,那便是母亲流出的甘甜乳汁。多少次我和我的伙伴们徜徉在那一片黑土中和那宽敞清澈的小河里,做着我们童年的游戏。
后来的日子不管走到哪里,做梦都还梦见那一大片黑土地。我曾深深地思索,故乡的那片春地为什么那么肥沃?那么黑?那么软?直到长大了,我才明白,那是父老乡亲们一代代用汗水浇灌的结果。
可庆幸的是,我也曾抛洒汗水在那一片土地上,也曾因青春的骚动向大地母亲一诉衷肠,扑进她的怀抱里放声痛哭,那种哭是无所顾忌的,就像小时候的笑一般酣畅。想一想,也只有大地母亲不厌弃自己的儿女,无论是对她哭还是对她笑,她都能给以理解和安慰。
在那春风浩荡的夜晚,我不止一次踏进豁达的春地,这对于我来说,那儿简直如同人间天堂。有时候,我会躺在绿油油的麦苗上对天畅笑,仿佛躺在亲人的怀里尽情歌唱一般。
我爱故乡的春地,她总能给人一片自由的空气!


(篇二)

此心安处是我家
文/陈月兰

童年时,我家只有一间半草屋,父母和弟弟住在那低矮昏暗的草屋里,我和妹妹只好挤进奶奶的小屋。在那间除了床就没有多少空间的地方,我总是挖空心思想美化它一番。小屋里的墙皮脱落,我用报纸糊,有时自己画些花呀草呀或者人物呀贴在报纸上,居然将我们拥有的那方小天地弄亮堂了许多。
稍大一点,我和妹妹都上学了,我们就把所得的一张张奖状拿来贴在墙上。这样一来,奶奶的小屋就成了我们安居乐业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做功课,听奶奶讲才子佳人、妖媚狐怪的故事,等搬到父母亲手盖成的新房子时,居然依依不舍,留恋起那方小天地来。
家中翻盖的新房,高大宽敞。我和妹妹总算拥有一间亮堂的房屋。卧室即是书房。我们在里面编织了无数个关于未来的梦。看书、学习、探讨社会、人生……后来,我们各自嫁人了。

我内心向往的家,应该是一个绿树成荫的院落,几间普通的房子,室内窗明几净,没有人打扰我进行我的爱好;劳动之余,我可以坐在绿荫匝地的窗前弹一曲我喜欢的歌曲,闲来我就看我喜欢看的书,写我想写的东西。我可以和清风明月相对,也可以在雨雪黄昏畅想……但这样的家始终未出现过。
至今,我一百次地安慰自己,如果不去建设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即使有了那个形式上的家也是枉然。
家在哪里?家在心中。此心安处是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