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出问题
●原创: 青少年犯罪研究

才走了个医生,又来了个老师,这两个原本人们最崇拜的行业今天竟然成了“高危行业”。个中的原因大家说的很多了,联想近期的案例,我只想说说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出问题这个话题。
家庭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话题。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从很早以前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有关的专家对家庭在社会的组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家庭是应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人根据其本能的特征,需要同类的关怀和怜悯,而家庭就是为满足人的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集体。
男女的结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双方的关系,而且使他们相互完美。并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过他俩,又可建立起新的亲戚关系,而这一裙带关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加强社会基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家庭作为对社会最有影响的单位在解决困惑人类社会的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在建立精神安宁,巩固文化和社会关系,以及对后代的成长中,产生有重要影响。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可以保护青少年免遭社会的不良现象的腐蚀。
同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及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成为“问题少年”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结合多年来管理、教育、研究未成年犯的经历,思考一下家庭与问题少年的关系,供大家参考。学识疏浅,挂一漏万,敬请海涵。
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出色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中国人历来重视家规、家风、家教、家训、家境。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
鲁迅先生有语: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父子兄弟递相熏陶,便形成家庭或家族在行业习尚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独特风貌:或兽心禽行,不齿于乡里;或谋国利民,成为一代师表。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社会的真实。一个家庭(族)需要楷模,推而广之,国家和社会亦需要楷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ZSJ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ZSJ还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据统计,因家庭结构不健全及丧失教育功能而成为“问题少年”、罹患抑郁类疾病甚至自杀犯罪的占总数的80%以上。一个稳定、安全、相互支持的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中极其重要。
从古至今,无数杰出人士和优秀人才的成功都与美满的家庭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我国几千年儒家文化历史告诉我们,父母就是老师,老师就是父母,所以,师父一词也便出于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下一代,潜移默化和熏陶着孩子。合格的父母应当是既有事业心,也有责任感的人,父母为创业所付出的努力,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上的表率与楷模作用,以及对待问题的理性思考、准确判断和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父母的生活作风、工作兴趣、习惯爱好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正确的价值观会出现正确的行为,而正确的行为会形成正确的习惯,而正确的习惯会导致良好的性格,而良好的性格会铸就良好的命运与结果。同理,一个经常游手好闲、在家整天搓麻将、玩手游的家长,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做个好学生,孩子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科学家做过实验,眼睛看到的比耳朵听到的强22倍。你给孩子说一次,不如自己先做个榜样给他看。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首要条件。
中国人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有三句俗语说得好:小孩天性本不坏,就看长辈教育正派不正派!小孩犯大错,必有大人之小过!孩子自私!霸道!啃老!不听爸妈的话!肯定是你爸妈小时候就没教好!这叫陷害爹娘者,多为爹娘所陷害!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淑,妈的错!买房看房梁,讨老婆看丈母娘!爸妈不咋滴,孩子肯定没出息!因为父母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调!就像现在我们常见的三种人:第一种人,长大后,不能干,不肯干,不会干!好吃懒做,黑良心!自私霸道不顾人!第二种,大学毕业,有学历没学问,有文凭没文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晚上电脑不下线,早上床上不起床!第三种,宠物当宝贝!爹妈当累赘!有钱养宠物,没钱养父母!宠物吃着火腿肠,爹娘没有过夜粮!天天给宠物洗澡,从来没给爸妈洗过脚!
什么是“耳濡目染”?什么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是“近弱者愚”?
剖析问题少年及犯罪少年的原因发现:畸形成长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惹的祸。问题少年行为的产生只是结果,行为发生在他们身上,但根源有许多都在父母身上。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都是大人们肆无忌惮的行为活动,有意无意间扮演了“教唆犯”“包庇犯”的角色,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也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一个问题孩子背后,肯定有一对问题父母。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行为表现有滞后性,决定他一生的往往是他身边最亲密的人。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教育及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养育人性,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先修改原件。
很多问题都是代际相传,不要让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继续出现。
二、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出问题
首先声明,这里所列举的二十种家庭:一、分类用词不一定准确;二、有的概念有交叉(譬如离异与单亲);三、再次声明,为了叙述方便所做的分类及用词(譬如贫困型、智障型、家人有犯罪史型)没有歧视的意思,这些都是基于押犯人员个人家庭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四、有些类型在以前的文章中出现过,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有些重复。
(一)离异型。(二)单亲型。(三)重组型。(四)抛弃型。(五)溺爱型。(六)暴力型。(七)强势型。(八)放任型。(九)教唆型。(十)留守型。(十一)贫困型。(十二)智障型(也可称残疾型)。(十三)隔代型。(十四)完美型。(十五)矛盾型。(十六)不良习俗型。(十七)气氛异常型。(十八)教育失误型。(十九)负面情绪型。(二十)家人有犯罪史型。
(一)离异型
家庭在过去半个世纪,特别在近20年,在各国社会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迁移、信息发展、社会、经济等关系,以及战争和社会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础受到动摇。
当然家庭基础的动摇,首先导致离婚率上升,而且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生活、心理的依靠、大树、遮阳伞。当夫妻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这种家庭既给子女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又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缺陷,也可能使其失去了经济来源,过早的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甚至不得不辍学、打工和流浪。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性格变异、心理畸形、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如青少年人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由于心理不平衡开始在社会上制造暴力事件,以示发自内心的不满或以此得以安慰。因此,离异的家庭,容易使孩子成为“问题少年”或引发违法犯罪。
——越来越高的离婚率。

根据MZ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有540万对新人结婚,就有193万对夫妻离婚,结婚率更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2019年第一季度登记结婚的有281万对,办离婚的有105万对(37.37%);到了第二季度,结婚和离婚的人都在上升,登记结婚的有498万对宣布离婚的有204万对(40.96%);而第三季度,结婚的有713万对,离婚的有310万对(43.48%)。从这些数据上看,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婚,结婚和离婚的人都在上升,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中国离婚率一直在攀升呢?
——为什么离婚率越来越高
第一,年轻人的思想在改变。只要你细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你就能得到答案。比如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都是上了年纪了,也算是老夫老妻了。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夫老妻都很和睦,有些天天吵,但从来不见他们提出离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离婚是很丢人的一件事,只要日子凑合着过得去,就不会轻易提出离婚。
相反,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前线,更加崇尚自由恋爱观,所以,只要跟自己合不来的,也绝不会妥协,所以离婚就变得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第二,生活压力大。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是越来越大,结婚不仅要买房买车,还有可能面临“天价彩礼”,结婚后,孩子、房贷、车贷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花销。两个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面对如此大的生活压力,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就很容易产生离婚的念头,毕竟一个人挣钱一个人用,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第三,离婚成本太低。中国离婚是不需要太大成本的,只要去民政局摁个手印、签个字,离婚手续就办完了。相比于德国,他们的离婚成本让大家大跌眼镜。如果男的离婚了,并不代表跟女方划清界线,因为你每个月还要给女方足够的生活费,直到她结婚,如果一直不结婚,你就要一直付给女方生活费。假如一个男人离了三次婚,而这三个女人都没有再结婚,意味着你每个月要付给三个女人的生活费。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选择离婚。这也算西方人离婚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三观不合”、感情问题、“家暴”、“网络问题”等。
由于结婚人数连年下降,离婚人数年年上升,让国家都看得忧心忡忡。为此,前几天一份民法草案,被5亿人提上了热搜——由于离婚登记手续过于简便,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所以草案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
离婚本身没有错,错在伤了孩子。

——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有的父母在离婚时,一是为了争得对孩子的抚养权,对一两岁的孩子不惜采取抢夺、转移、藏匿等暴力手段(主要是从母亲手里抢男孩),断绝孩子与母亲的联系;二是夸大其词、竭尽全力提出自己的有利条件(有的人连自己也养不了),争取夺得对子女的抚养权;三是为了争得财产不惜隐匿、造假、采取欺骗手段或者虚构债务,让对方背上债务负担;四是为了达到离婚或者不离婚的目的,甚至逼迫让子女参与造假、作伪证;五是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六是有的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要把对方置于死地、送进监狱、身败名裂。有的离婚后,对最终“抢”来的孩子百般溺爱,但独自抚育子女往往经济压力较大,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以及让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常常忙于工作,整日为生计而奔忙。他们往往认为离婚已使孩子失去父母一方的关爱,自己应从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补偿,让其生活富有,对子女的要求无原则地满足,从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往往有了错误也不予批评教育,对于孩子暴露出来的缺点却被溺爱所掩盖,最终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撒谎、堕落。

有的离异家庭中的一方父母限制未成年子女与其父其母见面的机会,不许收取对方的物品,不让未成年子女与另一方沟通交流、不准与原来的亲戚来往,使其自我封闭。而未成年人由于天生地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心理不健全、不平衡,容易与其父母疏远,并产生隔阂;有的甚至在孩子面前诋毁、污蔑对方,使孩子对对方产生怨恨、甚至种下仇恨一切的种子。有的父母又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生活,对其恶习不能及时发现、矫正,使孩子的“三观”出现问题,也给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离异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从此失去爱。
1、黄某某,17岁,西安市人,西安某职校学生。因犯强奸、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黄某某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父亲不管不问。母亲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因行为失范、学习又不好,最后考了个高职学校。
2015年月7月20日暑假期间,黄某某到一个院子的高中同学张某某(女,16岁)家去玩,心生歹意,随后强行将张某某奸污,后因张某某说要告发他,他怕事情败露,便残忍的将其掐死,仓皇逃离,当晚被公安局抓获。
2、黑某甲,陕西出身于陇县农村,某职业学校学生,16岁。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黑某甲小学一年时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从小与父亲及妹妹一起生活,父亲既要照顾妹妹还要为生计奔波,根本无暇照顾她。她从小就是出了名的“疯丫头”,打架斗殴无所不及。初中混到毕业,父亲无奈让其在本县职中上学,也不指望她能学到什么本事,只是希望学校替自己把孩子看大。谁知2016年10月15日,黑某甲楼下宿舍同学黑某乙以楼上同学王某某影响到其休息为由,上楼找王某理论,该黑某甲一看是自己原来的“小姐妹”九主动提出替其教训王某某,便和同案黑某乙、张某某等六人随意殴打、侮辱王某某,造成轻伤。并将王某某衣服扒光、拍照、录视频,在QQ及微信群里传播。此案三人均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刑有期徒刑。
在被问起打人的理由时,黑某甲讲:也没有什么理由、也不为什么,也没啥事,就是手痒痒想打人。
2020年元月5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