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寿国先生:
1968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龙山画院院长;寿国艺堂。
1985年师从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洪谷子先生;
2010年南京市雨花区电视台人物专访栏目专题报道;安微泾县电视台专题采访,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采访。作品先后在《金陵晚报》、《南京晨报》、《江苏法制报》、《艺苑》、《人才百家》、《东方艺林》、《中国书画报》等各类省、市文学刊物发表。
1997年参加上海市美术馆书画展;
2002年参加时代风采南京市美术展;
2007年参加金陵风南京市美术展;
2008年参加金陵风广东友和杯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
2009年参加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中原书画院举办的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八十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江苏省五彩昆山墨韵玉峰美术大展;南京市美术展;
201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南京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2013年参加南京市美术馆“墨彩静韵”画展;
2013年参加徐州市矿大美术馆“墨彩静韵”画展;
2014年参加中韩两国水墨画大展;
2015年参加南京市江宁“墨彩静韵”画展;
2015年南京龙山画院在安徽泾县蔡村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并受泾县电视台采访。11月7、8日两天,南京龙山画院在安徽省泾县蔡村文化站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由当地政府负责招待此项活动。画展当天,南京龙山画院蔡村创作写生基地牌子挂于当地文化站,画展期间,赠书画作品给皖南事变纪念馆,当地中、小学校,抗战英雄收藏等!由院长毕寿国先生策办。
2016年1月7日上午,南京龙山画院二十七位书画家在安徽省泾县青少年宫举办“挽爱生命,大爱无疆”大型公益书画展,展览八十幅作品现场拍买,善款全部捐助泾县身患尿毒症的十九岁少女胡翔慧。院长毕寿国先生策办,由泾县电视台现场采访。
2016年1月9日,南京龙山画院毕寿国院长,在上海市西藏中路123号锦江都城青年汇,参加绿色童年公益年会暨慈善义卖义拍会,《松风泉韵》、《溪山春韵》两幅国画作品已拍。所得善款捐与上海市绿色童年公益机构。
2016年参加南京市美术家协会迎春中国画作品展;
2O17年参加南京市美术馆展览;
2018年参加南京市江宁六朝博物馆‘’墨彩静韵‘’画展;
2019年参加南京市江浦林散之纪念馆”墨彩静韵”画展。



笔墨随意而生,
意境可蕴而勃发。



中国画需要通过写生以认真观察和体验客观自然并搜集创作素材,但直接写生不是解决国画创作问题和提高作品意境的唯一途径。山水画家能画真山真水固然是一种本领,但真正的功夫是能写对真山水有亲切感受,写胸中丘壑。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更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有吞吐自然的胆识,也就是说要有品格和修养。







花鸟画上注意虚实结合能够使花鸟画从整体提升花鸟画的气质和神韵,写意写心也。


学习中国画是一个求道 、悟道的过程,你所画的题才只不过是一个载道的器,你的修为到了,画什么都会有一定的高度。所以不要急着给自已贴标签,把自己控在狭小的空间里。
好的写意画家就好像是一个有水平的人说话,虽然他说的不是太多,但传达给你的信息却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画画也要避免啰哩啰嗦、婆婆妈妈的。






留白,是书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让人想像的空间。
留白,有无之处,虚实之间,尽显无穷意蕴。
留白,就是允许人生留有遗憾。
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满则溢,盈则亏”,物极必反,这是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人生处处需留白,简单是复杂的留白,停顿是重复的留白,空闲是忙碌的留白。
一幅画的留白,是作者惜墨如金,突出哲思,渲染情绪,给人以启迪和美的视觉享受,让空间和距离无限延伸潜在的美感。


近几年创作的黄山图虽笔墨稚嫩、理法欠佳,但也是黄山源地的另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展现给世人的是另一种视觉感受。同时也是让自己做一次观众,冷静地欣然一次自我,以品悟造化之妙理,以壮游自然之逸趣。






胸有千山万水,
自然水起云生。



中国画,是抒情的艺术,是画家情怀的释放,所以中国画,画的是性情,表现的是品格。响亮、畅快是画面传递的主要信息。因此一幅作品的意境表达关系到这幅画作是不是艺术品。也因此格调高雅成为中国画画论中最为重要的定语。
中国画的“格调”,是抽象中的直观感受,是一种心理认同。所能形容“格调”的语句都不能尽其意的表达。可是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的。如果单纯地用画面的表现来形容,色调和谐、明亮畅快,构图别致新颖,这都是促成格调的原因。

毕寿国砚边墨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