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提纲
1 .您好,崔老师,我是中国都市头条包括北京头条、深圳头条、上海头条的总编刘洋东,非常感恩您接受我的独家专访,我在央视、优酷视频看到您与著名歌唱家于文华合作的一首《回家吃顿团圆饭》目前非常受观众喜爱,很多观众、网友听后都感觉有类似《常回家看看》那种过年回家的美好温馨、急切应景感动,也是一种爆红款的主旋律歌曲,有春晚主题曲的受喜爱趋势,我们也看见作词作曲演唱您都参与了,您当时创作这样一首歌曲的初衷是怎样的?我们也知道您是一位军人出身,是不是与自己的经历有关,自己曾经也有这样为了执行任务不能常常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的经历而有感而发呢?
首先感谢中国都市头条,感谢您对我的采访。
《回家吃顿团圆饭》这首歌曲,是在2019年12月18日正式发行上线的,所以称之为原创贺岁单曲,这首歌从着手构思到创作,再到录制发行,时间都非常短。起因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和这首歌曲的主创者孙旭东老师聊天,聊到什么是最好的孝道,我们的共识就是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笑脸,孙老师讲到他的父母已经八十多岁,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可能多的陪自己的父母吃一顿普普通通的午饭,哪怕这顿饭就是普通的白菜炖豆腐,在吃饭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从老爹老娘的眼里洋溢出的幸福和满足。我结婚后,也和我的爱人商量,无论有多忙,只要在家,每个周末,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陪爸爸妈妈吃一顿团圆饭,所以,谈笑间,一首《回家吃顿团圆饭》应运而生,就是用亲戚朋友拉家常的语言,写成了歌词。
著名歌唱家于文华老师,更是一位为亲情而歌的亲情歌者,《想起老妈妈》、《家》都唤起了我们对家、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感恩,“人在家的时候心在外头,人在外的时侯家在心里头,老的时候家是唯一的成就”,真的是这样,在家里总是对妈妈的叮咛和唠叨哭笑不得,总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看一看,但真的当我身处他乡,或求学、或从军、或工作的时候,却总盼着早点放假回家看看妈妈,我们在妈妈的心里,永远是个孩子,我们远在他乡,把妈妈的心也带走了。正因为有这些感悟,我唱过许多类似题材的作品,比如《再喊一声娘》、《娘的恩情长》、《咱爹咱娘》、《慈父慈母》等等。
2.这次您与著名歌唱家于文华老师合作,我们感觉您的声音、气息都非常雄厚、音质又比较清醇,被很多网友成为真正的高手,是不是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唱歌,您平时是怎样练习这种浑厚磁性的唱歌技巧的呢?而且我们也知道你自己会填词、谱曲,弹奏钢琴,您曾经花了多长时间在歌唱事业上进行打磨的呢?有没有特别的心路历程?
在歌唱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用心”和“坚持”,我在这条道路上,不夸张的说,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几乎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犯过,比如浅、挤、卡、白等等,学习声乐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的声乐老师先后有史京红、王玉强、赵新慧、薛皓垠、杨晓燕、孟玲、阎维文等多位老师,也数次得到过陈永峰、戴玉强等老师当面教导,每位老师都对我的关爱有加,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硬伤,才有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但艺无止境,歌唱的道路上,要是没有了学习,那就意味着淘汰,所以到任何年龄都要保持一个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向每一位值得学习的艺术家学习,而且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要触类旁通地学习了解其他门类的知识,这样才能赋予自己的歌声更丰富的内涵。
3.于文华老师曾经演唱过著名流行金曲《纤夫的爱》、《想起老妈妈》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后来也出版过《国学唱歌集》,还提携过央视星光大道的歌手朱之文爆红全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弘扬国学、热衷提携新人的歌唱家,您与这样优秀的前辈合作,最大的感触的什么?在她身上学习到唱歌方面有哪些方面提升技巧呢?于文华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歌唱家呢,是不是特别喜爱诗词文化、关怀子弟兵和与没有任何明星架子,和民众打成一片?
于文华老师是一位当之无愧“用嗓子绣花的亲情歌者”的歌唱家,听于文华老师的声乐作品,总是能够被第一时间带入到音乐中去,我有幸跟于文华老师录制了《谁不说俺家乡好》、《想起老妈妈》、《回家吃顿团圆饭》等声乐作品,我都是在于老师录制完成后,才敢沿着于老师的音乐情感线条,二度品位和揣摩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个人认为,我们在掌握了一定的气息、高位置等声乐基本理论之后,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作品处理和情感表达上,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表达方式,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演绎好每一首音乐作品,而检验作品成败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够被千千万万听众所广泛接受,这个课题更是无止境的,因为作品的题材有千百种,想当一个合格的歌者,一定要深入地品位人间的冷暖百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接地气”, “飘着”只能离听众越来越远,只有“落地”,才能和听众携手并肩,品味百姓的冷暖和酸甜苦辣,把我们自己的故事升华成为文艺作品,再由“落地”的歌者去深情演绎,那么这个作品一定会被听众所喜爱,从目前的反响来看,《回家吃顿团圆饭》能够用平和的语气、拉家常的语言说出天下父母和儿女的心声,我们也希望《回家吃顿团圆饭》能够被更多的人喜爱和传唱。
于文华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优雅”,台前幕后都是一位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于文华老师这些年一直专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发行了《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诗经等系列专辑,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而且每逢一个传统的节气,于老师都会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一个视频、一首作品或一张图片,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普及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值得一提的是,于老师家里的紫砂茶具,每个杯子上都会刻有“卷耳”、“桃夭”、“静女”、“陂泽”等诗经里的名词,你选用哪个杯子,于老师都会详细的说出这个名词的内涵,还会夸你有品位,我选的都是“桃夭”,更多的了解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就增加了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气。
4.您的歌曲大多都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比如我听过你演唱祖国、唱泰山、唱战友的《假如我能够》、《愿做泰山云一朵》、《战友永远在一起》等爱国的情怀的歌曲,您热爱的歌唱是否与您本身热爱自己军人身份、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有关呢?您演唱的时候饱满的情感与高贵的气度是否是化身为军人作演唱?
我觉得我们爱小家的前提,一定是爱大家和爱国家,有国才有家,我们从小就明白的道理,从小我就有从军报国的军旅情怀,所以大学毕业后就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军营,保家卫国,为战士歌唱,当我们实地体验到边关冷月的艰苦和不易,更觉得我们的岁月静好、花前月下,都离不开我们强大的国防和战士们的戍守,所以2020年,我会创作发行至少两首家国情怀的作品,让更多人关注、理解和尊重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敬请大家期待。
5.我们看了您曾经上过各种大舞台,当然也有一些商业演出,您认为如今歌唱事业的担当是什么呢?目前流量歌手、各种网络流行歌手的泛滥,歌曲主题大多集中在小爱小情怀上,作为一位坚持创作军政爱国主题的歌手,为何想到坚持创作一些爱国、为民、歌颂军人的大气主旋律的歌曲呢?,有没有尝试一些其他主题流行歌手的创作呢?流行传播的方式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呢?或者有没有出专辑的打算呢?
我的创作和演唱的题材,确实是一直坚持以家国、亲情题材为主线,以后会尝试用更加平和的语气和方式表达作品,让作品更加亲切,更加贴近我们自己的生活,因为我的音乐信条就是“用温暖的歌声,传递爱和正能量”,在我所认为满意的作品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就会自然地出版发行专辑,除了专辑,也会通过各种手机自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我的音乐、我的歌,我也会一直坚持学习、丰富完善自己,在音乐的道路上,永远幸福地坚守。
6.感谢崔老师接受我们网络网采访,祝福崔老师的歌唱事业更上一层台阶,歌曲能够感染打动更多的人。
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