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青少年犯罪研究 翟学荣

今天委托朋友针对最近屡屡发生的袭击laoshi事件,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的身份情况特殊,都是正在被严格管理的特殊“学员”。因为他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只有两道问题,一条是:“你对社会上现在屡屡发生的学生xiji老师、甚至故意shashi老师的事件是怎么看的?”另一条是:“在你心目中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说明:“无记名如实填写,只是问卷调查,做学术研究用。”担心他们顺着杆子爬,特意叮咛组织者,一定要告诉学员们,把自己当做学生来写,千万不能用受到了教育的学员现在的心态、认识来写,只是做研究用,不要有顾虑、担心,但我看完53份问卷后,还是能看出部分学员有迎合调查者的意图,这不奇怪。仔细看完、分析后,还是感触良多。虽然他们身陷囹圄,也是“问题少年”,绝大多数都是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学校不愿管、家长管不了,他们接触的信息也很少,但还是能看出面对这些极端事件时,他们绝大多还是有是非观念的,懂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知道老师的出发点还都是好的,尽管有时老师很严厉,也可能还有出格行为。但让他们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他们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他们对心目中老师形象的描述还是比较一致的,对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我知道因为我的水平不高,拙作经常被“hexie”所以,只能蜻蜓点水式的做一简单回报,不做定性、定量的数据分析。请各位看官海涵。
一、学员们关于事件原因的分析较为集中的看法是:
1、 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2、 爱面子的虚荣心理


3、 学习不好的学生“刷存在感”。这恐怕是不少人理解不了的,其实学习不好的孩子,他也需要别人(老师、学生)的注意。

4、家长的不当教育、 家庭的溺爱、娇生惯养

5、 网络游戏及社会的不良影响

6、 法纪观念、法律意识淡漠,道德、法治教育的缺失。重成绩、轻品行。


7、 学习不好的的“单差生”变成品行有问题的“双差生”。手机被没收,讨要又不给,又不敢给家长说,只好逃学离家出走。问题少年走向“学员”的路径大致如下“四部曲”:学习不好——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学员”。

8、 老师的行为失范,管教方法欠妥。

9、老师不熟悉学生情况,不能因材施教。有的就是不爱读书:“自己就没心思念书,念书都是骗家里人的”;有的就是反应慢;有的单亲、性格不好、脾气暴躁等等。

10、 老师的“嫌贫爱富”、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慎重的为了“升学率”等原因“劝退学生”等等。

孩子们的有些话,值得家长、老师、教育工作者品味:
1、他们愿意接受“戒尺”吗?他们行事的逻辑是啥?

2、他们的“底线”“红线”是啥?在哪?敢不敢触碰?怎样触碰?

3、他们怎样看待他们成为“学员”的?他们认为的原因在哪?如果他们是一部书,作者、编辑者是谁?社会怎么解读他们?

关于第二个问题随后再分析。
感谢辛苦调研的朋友,感谢认真回答问题的孩子们。

(来源翟学荣 青少年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