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巴山君子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粉笔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
以下这段文字,是一个朋友转发给我的,说得真好。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教师受到普遍的尊重,毫无疑问,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一定大有希望,蒸蒸日上。
教师节感悟:
自隋唐朝代实行科举制以来的1400多年里,中国人读书之目的多数人是为了做官,没有做学问的传统,更没有学术界。第一所班级制学校(京师同文馆)开办于1862年,只有文科,没有自然科学课程。到1895年才有了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
民国时期,大学高度自治、自由,教授们日子过得滋润。像鲁迅这样的人,拿到了教育部的政府薪水,又在北大教书挣钱,买得起四合院,为了追求真理,主张中国新文化,敢于抨击政府,斥骂总统,真是教师之楷模!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学术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学术水平决定学界的水平,研发能力决定科技水平。所以教师(学者)的社会地位至关重要,应受尊重!
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物质层面看工资待遇,非物质层面就看教师对官员的态度,或者看官员对教师的态度。如果教师和学者的地位要靠官员们赋予和认可,教师和学者就会攀权附势,人格分裂。如果教师的地位,受到人民大众确认和肯定,他(她)们诚然是公园辛勤的园丁,诚然是文化科学社会的人类工程师!
作为教师,要平视权贵,仰视真理,俯视成就,忽视名利。处荣辱而不惊,遇富贵而不移。身为学者,只服从真理,不畏惧权势。恃才而不傲物,独立而不独断,宁为学术躬身,不为诱惑折腰,为得桃李满天下,鞠躬尽瘁为人民……!
任何一个节日的意义都是被人们赋予而仰慕的。在这个教师节里,让我们道谢辛勤的园丁、致敬伟大的灵魂工程师!
粉笔,
春蚕,
吐出根根银丝,
染得老师头发白。
粉笔,
雪海,
化作汩汩溪水,
浇得桃李花开。
……
我的心,
我的眼,
流淌着
粉笔的纪念!

今天(2021年6月24日)终于拜访到了三十多年来的诗坛前辈、偶像、老师、著名大诗人梁上泉老师。梁老非常亲切,给予了我谆谆教诲和殷殷鼓励。三十多年前,梁老对我的处女作《粉笔》予以肯定,并推荐发表。
注:1、此为我的处女作。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我在原四川省达县地区达县教师进修校读中师。这是我入学后不久,在黑板上练习粉笔字时,“无心插柳”“创作”出来的,不意间竟成了我的诗歌处女作,也不意间竟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同学郑武明说与《巴山文艺》的黎编辑熟悉,热心地带我去见黎编辑,看看能否发表。
黎编辑说这首诗写得还可以,但是已经过时了,不符合发表范围了,便不予以发表。
不久,我参加辽宁的《当代诗歌》的诗歌创作函授,发表在学员专刊上了(后来,我才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达县地区出了梁上泉、杨牧、陈官煊、田雁宁、谭力、张建华、贺享雍等一大批大作家、大诗人,在全国都响当当的,与新疆石河子比翼齐飞,而我却舍近求远学习创作)。
当时,同乡同事好友陈大亮、王洪竞二人参加达县地区教育学院函大学习,几次的一周时间面授,都借住在我们宿舍。他们看到我收到了学员专刊及发表的习作,也很高兴。大亮兄还说了几句鼓励我的话。
后来,我寄了几首诗给著名大诗人梁上泉老师请教。梁老很快亲笔回信,唯有这首处女作得到了梁老的肯定。梁老还说把这首诗推荐发表。
可是,我年轻时贪玩、懒惰,没继续与梁老保持联系,导致没多大进步,也没什么成就。我至今都不知道这首诗公开发表没有。
现在想来,梁老还是我第一个交往的大名人,可是一直未能谋面致谢。
我曾给达州的好几个文朋诗友说,如果梁老回老家探亲或者参加文事活动时,通知我一下,回去拜见他老人家。可是一直没能如愿。
今年七八月间,我们双庙籍文艺团体聚会时,我的同乡、著名旅美诗人、情歌王子陈官煊老师说他圣诞节前飞往美国,因年龄大了,恐怕今后回乡的机会不多了。
我猛然联想到一个问题,梁老年事已高,恐怕回乡的时候也不是很多了,于是我非常担心留下遗憾,很想立刻去重庆拜访他老人家。
我立即跟达州市诗词协会主席杜泽九先生联系,请他衔接一下。可是,杜主席联系后说,梁老病了,梁老夫人管得很严,任何人都不见,甚至连梁老的侄子的广告公司三十周年大庆,想让梁老题词都没同意,只有等开春暖和了再说。
真心希望梁老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后来,我参加一些活动时,几次跟文朋诗友交流,后悔地自嘲:“如果当时《巴山文艺》发表了《粉笔》,给了我动力;如果我不懒惰,继续接受梁老的指导,恐怕我早就是著名的诗人了吧!”
几十年来,我创作了无数首诗歌,唯有这首处女作不曾忘记一个字,乃至标点符号。
2、“春蚕”二字原为“素洁”,是刚刚于都市头条发表时,灵感闪现,现改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粉笔的形态和颜色不是像极了春蚕么?春蚕不是老师的象征么?这一改动,是不是更生动形象更好更妙呢?这么多年都没联想到粉笔与春蚕这么美好的内在联系,真是白活了几十年!
2021年11月1日下午,整理以前的手写旧稿时发现,2002年4月15日,我曾将《粉笔》改编成歌曲,已将“素洁”改成了“春蚕”。
3、“雪海”二字,原为“雪白”。我读书时,规定每一周(抑或每二周)写一篇作文,因为我已热爱上写作,我便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当成练笔,每周要写好几篇习作,让语文老师修改。
王广篱副校长、陈美康老师(班主任,教心理学,也曾上过语文课)、蒋绍文老师、孙耕老师、柏曼老师等先后几个语文老师都非常乐意帮助我。
我把这首诗也当成习作,抄送给了孙耕老师。孙老师特意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给我改了一个字。
我一看,“雪白”改成了“雪海",顿觉增色不少,当即热血沸腾,脑袋立刻发热,心跳突然加快,激动得不得了,不惊失声惊叫,连连赞叹:“孙老师,您好厉害,改得太好了!改得太好了!只改了一个字,却好像画龙点睛,把整首诗改活了!”
中国文字的魔力和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啊!从此,我对文字非常着迷,写作态度更加严谨,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2020年元月16时午夜追记
我的愿望——捐赠个人票房支持进步事业
文/巴山君子兰
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世界和平,是我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最大的愿望!🌹🙏🙏🙏💪💪💪
如果我的院线动漫电影《珍珠公主》拍摄成功了,将捐一部分个人所得票房,分别成立(成立所需至少标准)或者捐给(看情况确定额度)以下基金会:
1、吴泰伯至德文化基金会。
2、侯振信德乐文化基金会。
3、“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世界和平事业相关的基金会
4、优秀贫困大学生基金会。
5、贫困家庭医疗扶助基金会。
6、沙漠绿化基金会。
7、黄河治理基金会。
8、长江保护基金会。
9、政法干部遵纪守法模范基金会。
10、家乡乡村振兴基金会。(四川达州达川区双庙镇石凼村)
11、丧葬改革奖励基金会。(全国树葬改革)
2022年9月4日4:44钟于达州

作者简介:巴山君子兰,本名吴学专,又名吴泉池,曾用笔名:吴金洲、金洲、勿相忘。四川达州人,《史记》第一世家吴泰伯第一百世孙,孔子的老师吴季札第八十一世孙,轩辕黄帝第一百一十七世孙,后稷第一百一十三世孙(百度吴泰伯的父亲周太王、古公亶父,是黄帝第十六世孙,后稷第十二世孙),达州市达川区双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曾做过十余年农村小学教师,达川区作协会员,达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诗词协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一个具有极强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人。
热爱文学,长期致力于文学创作,笔耕不辍,追求精致、完美,注重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趣味性相统一。先后在《诗刊》、《中国诗歌网》、《中国剧本网》、《达川电视台》、《达州文艺报》、《凤凰山下论坛》、《阅读悦读•写乎》、《作家平台》、《作家荟》、《逐梦文苑》、《都市头条》、《华人头条》、《台湾好报》、《两岸好报》、《成都市场监督网》、《消费日报》等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童话故事作品。
原创的长篇童话故事诗《珍珠公主》,已经和著名作家田雁宁共同改写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拟拍同名童话动漫院线电影,已经领取了拍摄许可证,并改写成网络小说《公主前世是珍珠》,再次丰富了很多内容,在“云起书院”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