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年“祭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传统习俗。北方地区一般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为腊月二十四。这个习俗自周代开始,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古时传说,家家都有一个灶神,他平时专司保护和监察之责,会如实地把这一家人的善恶都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晚上,灶神回返天庭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年的工作记录,然后上天就会据此降下奖惩,到了除夕都交由他带回。
因此,灶王爷几千年来都被老百姓称为“一家之主”,也叫“人间监察神”。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对自家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故而古人在祭灶这一天也特别隆重。
★各地小年时间不一样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据说,过小年的习俗自周代开始,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从此,祭灶风俗就流传下来。唐宋时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元明沿袭旧俗,清朝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北方民间逐渐演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旧习。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关于灶王的传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各地不同的小年习俗
◈祭灶神:
小年这天,是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扫尘土: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对联。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特别是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汉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以及“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