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 面 子】
作者 / 古 今 (陕西)
面子,俗谓体面光荣且有情面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有了王爷的面子,还怕上头不收?”可见其面子的重要。
其实,面子是个老话题。看重名誉和顾全面子的思想,几千年来支配着中国人民的心里,人们视面子为大事,可以为其倾家荡产,甚至抛弃性命。林语堂将面子称为统治中国人的三大女神之一;并认为:“脸面比任何其它世俗的财产都宝贵”。鲁迅将面子称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如果一切超越现实利益的追求都可以称为信仰的话,面子可说是中国人的信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爱面子是一种心理需求。自然包括生理、安全、社交,还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追求道德的面子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追求人际关系的面子是满足社交的需求;追求比优势的面子主要是安全的需求。当然,爱面子人的共性,还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本是其重要需求。
可对面子一词,每个人的感性认识却不同。有人认为: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的时候,越在乎面子,越执念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底线,处处都要表现出自己强大的自尊心。因为除了自尊心,那时的自己却一无所有。尤其是一些脆弱而敏感的人,自尊却成了要求他人的利器,自认为自尊大于一切。其实这要强敏感的自尊皆源于自卑。一个人千万不可让脆弱、自卑、敏感和无用,成为自尊的借口和掩护。假如,一个一穷二白又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如果过度地追求面子,那么,这虚荣的面子就成了前进路上的障碍。也有人认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在乎面子的,这才称“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忍胯下之辱,才能成为统领百万雄狮的将军;越王勾践受尽吴王的羞辱,卧薪尝胆终灭吴国;曹雪芹家道中落,受尽市井之人的嘲笑,才有了四大名著《红楼梦》。这自然归结于对自身价值观的取舍,并非不在乎面子,而是大面子。
当然,爱面子和讲究是两码事。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有人比较讲究体面,为人处世大方,注重人情世故,这固然没错。但也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质量,活得精彩。但过于好面子、穷讲究,就有爱慕虚荣之嫌。排场也不可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否则就是瞎讲究,这样自己受累,没准还拖累别人;这种无益的面子,会让人心智迷失,误入歧途。话又说回来,当下的社会,许多的时候,只有“有面子”才会被“买面子”,真正有实力的人,才不虚张声势。因为有了里子,就不必靠面子让别人来高看自己。若是条件还不成熟,或者还不到一定高度,非要打肿脸充胖子,那么就注定了自己的累和苦。即使疲于奔命,也不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因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无聊的面子消耗完了。面子有时是一种心灵负担。当你放下不必要的面子时,你的生活就会过得舒坦些。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人再风光背后也有寒凉苦楚;再幸福的人心中也会有无奈难处。没有容易的人生。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在人后受罪。有句话引人惊醒: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只有活成了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事实上,聪明的人都会看重里子,从内心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面子,其实可说是自身对别人如何评价的一种感受。一个人即是再有钱,但别人不知道,或着不欣赏你有钱,你也不会感到很有面子。面子有两重性。人的一个行为可能获得了一种面子,但同时也会损害另一种面子。那些价值观扭曲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有人居官位不顾廉耻,只顾自己升官发财,任凭众骂一片也在所不惜,完全丢掉了属于人生的真正的面子。俗话说:“人要面子树要皮”。树没了皮就会死掉,人没了面子就不成其为人。爱面子本身不但没有过错,而且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不仅要提倡爱面子,面子还要多储存少消耗。面子如同人的财富一样是消耗品。你求人一次,面子就掉一分;你在人前炫耀一次,你的面子就少一厘。面子作为人的一个自定义,怎样去争,如何去留,都取决于人的一种想法。但从根本上来讲,争面子和虚荣心是绝对对立的。所以,讲面子要有一定的度,不讲面子也要有一定的准则。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珍爱面子是其优良传统。历史上,有不少仁人志士为了保卫民族的“面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颂扬。作为一个人必须有面子;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面子。只有树立起自己的尊严,这样才会真正有希望!
2020年春节


作者简介 : 古今,本名段昭,陕西咸阳人。曾从事教育、文化、新闻工作。曾任西部校园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委会特约作家,诗联作品入编《中华经典诗篇》等数十部专著,曾获(徐霞客征联)全国一等奖,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文学最佳奖,桂冠诗词艺术家荣誉称号。编著有《园丁谱》、《丰碑颂》、《中国教育对联大观》、《魅力咸阳》等。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国教育丛书编委会会员,当代师表文库《园丁谱》系列丛书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