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60
文/三木秉凤
道为德本 德为道显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去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由之可见,民心便是道心,道心就是宇宙之心,道与德之间是什么关系?由道达德,由德归道,德者得也。道德的本原含义是什么?我们知道老子之《道德经》其实是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道之原义为事物之本体,德之原义为事物依道而行所发挥的作用,即道是德之本体,德为道之作用,两者互为依存,离道则无德,离德则无道。中国远古时期,人们依照自然规律行事,“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人们以道行事,“道法自然”;夏商时期,大道退化,人类提倡“以德配天”,“天”是什么?天就是天道,天道依然是本体之义。周朝颁布《周礼》,统治阶级提倡“仁政”,孔子总结以往历代治理经验,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由天道,天德,向人伦之爱转移。周朝末年,孟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义”之思想,义是什么?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即行事要合乎“人伦之序天地之理”。秦朝时期,提倡法家治国,但却走向了依法治国的极端,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而统治阶级内部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可见法律面前很难做到官民平等。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对天地之道向人伦之德的退化过程提出一个言简意赅的顺序,“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古代 “礼法并用”)。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从此看出道、德、仁、义,然后一直到礼(法),东方文化的层次随着物质文明发展本身出现退化现象。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的太极文明之中,如何让两者同步?的确是世界性难题,为什么人类会“为富不仁”呢?秦朝之前,一个朝代能延续五六百年左右,而秦朝之后超过百年的朝代仅仅有汉、唐、宋、明、清五朝而已,为什么如此?因为人类逐渐偏离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之道,重于有形之物而轻于无形之道。
其实阅读历史其实是人类自我反思的过程。一部好书可以转折一个人的命运,一点也不错。一部名著红楼梦,让多少人看懂了世事无常,万物变迁,荣通富达,转眼即空的道理。让人在红尘滚滚中,有了难得的定力和方向,有了心灵的依托和归宿。万物犹如镜中之像,缘来则起,缘去则灭,财色名利如风卷残云般,来得无踪,走得无影。即使我们这个阴阳之体,离世燃烧时,也是阳则入天,阴则入地。对于历史变迁的五千年踪迹,玩味而淡定,这是一种无我修养,是一种功夫,是不种大喜大悲大死大生后的彻底感悟,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彻底解放。 对此,老子《道德经》四十章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对于古代承传千万年的道性文化,为什么大多人不信?有人还斥之为迷信!我们被有形的东西遮掩了灵魂的视野,从而变的思想浅薄,意志頺废,如云遮日,难见心光。故所有的各派修行,几乎都从寡欲开始。肉躯之身是我们多劫以来修得的入世工具,是我们灵魂的载体,是阴阳合一的五神发泄的情感太极。 西方心理学家和精神研究者共同提出了一个命题就是“认识你自己”! 一个人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体现到底是什么?人应该常常反省自己。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基”。物体放在称上,才知物之轻重,用尺衡量,才知物之长短,万物都是如此,而心却是衡量万物的基础。每天的事情,常常放在良心这个天秤上,称一称,不用历史作出评价,内心其实一目了然。从道退化为德,从德退化为仁,从仁退化为义,从义退化为礼(法) 。道德仁义礼五者之中,道为本体,德仁为内心自觉,而义礼为外部约束。在道家眼里,一切自然而然没有内外之别,故无为而无所不为。在儒家眼中,德仁两者虽说是人类觉悟之后的高度自律,但仍然带有主观成分,需要教化而来,故属于有为之法,这也是道家与儒家的分水崚。义与礼,则是外来规则对人们权利义务的一种限制,它们的实现靠的不再是人类道德的高度自律,而是一种外来力量的约束到强规,生命的修练非常简单,从义至仁,从仁到德,从德至道,然后依道而行,道法自然,如之而已矣。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