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62
文/三木秉凤
百家竞鸣 桃李争芳
山水世界之所以巍巍荡荡风云叠起,就在于草木年华万象更新,在这一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条中,人类社会仅仅处于生物链条的脆弱高端,在这个百鸟朝凤桃李争妍的自然乐土中,人类社会负有维护生物链条和谐共荣的天然责任!人类真的是宇宙世界的万物灵长吗?绝对不是!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自然,我们仅仅是这个生物链条的高端一环罢了。人不知倦,故思无止,心不知卑高,故临贵无媚。大地无言,长空星燃,含章赋鹤,幕垂雄天。书尽人间桑沧事,乾坤从此由心转。灵文祭远,风泪寒岩… 大道通天,行者无边。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思想开放,诸子迸出,百家竞鸣,此期可以说群星灿烂,桃李争春。在众多思想家之中,老子独树一帜。老子,姓李名耳,有人称其为哲学家,有人称其宗教家(道家鼻祖),有人称思想家,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更像一本古体散文诗集,华丽优美内容深奥。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史,相当于今日图书馆之长的地位。据史料记载,老子在周朝国都呆了很长时间,见周王室日趋衰微,就带着书童,骑着青牛,向西离去。欲出涵谷关时,守将尹喜见老子即将归隐,请求老子留下些修道所得,以惠后人。老子便在此关,写下了千古著作《道德经》。
《 道德经》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一章至三十八章是道经,下部三十九至八十一章是德经。 《道德经》融老子之智慧、哲理、诗歌、散文四者于一体,简约义丰,博大精深。老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即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道的真正内含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从始至终没有明确其义,导致其后的六千多位文人对其进行注解,后人在解读时,又往往各执自判,形成对“道”理解的混乱。 在老子之前,也有圣王贤君以道治邦,也有文人学者谈道论道,但都只言片语,没人形成系统论著。而老子作为东周图书藏史,有机会阅读大量古今文献,历览前人道之所言所悟,并结合自我修行,最后达到人与道合的最高境界。
道之原义,是世间行走的道路,后人延伸为无形之路,如人生之路,历史之路等等。而老子所谓的“道”,又进一步向外延伸,抽象为天地万物所共同遵循的永恒的法则及其依赖的本体。 道,只可悟得,不可言传,人们是无法用语言来全面了解和真正把握大道之理的。我们即使熟读《道德经》八十一章,也仅解道之皮毛而已。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来源和消亡的归宿,支撑天地万物生生息息的本体,天地万物的生长衰亡的法则就是太极阴阳的变化规律,而道就是产生太极的无极。
人若悟道,必先虚心。虚心若谷,方能草木飞兽尽收,心如大海,方能百川清浊无拒!我们将心中的意识观念欲念杂念全部空掉,不停留于一念一物一情,而生出阔达无际的心境,将万物朗朗显于心中,却实无万物可住。如镜中花,水中月,空中霓,识中情,似有似无,有无一如,非有非无,有无皆除。这种境界就是悟道的境界,却不是道本身。道是什么?是宇宙本体,宇宙能量,宇宙法则,宇宙万物的总承载者。老子将道看做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并要求人们抛弃内心的欲念,顺应天地人伦之道,对万物采用不干涉原则,达到“无为”大治之目的,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万物运行是完全依据规律进行,没有自己的意志、思想和欲望,它的运行是和谐的,它的规则是永恒的,老子要求人也抛弃意识形态的东西,象万物一样随人类本有的发展规律,在与万物的和谐共荣中,达到完美的天人合一之境,这就是老子哲学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本意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