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房日记(二)
作者/赵迎华
多年以前,婆婆住院时陪过床的,所以,对于住院期间的各种规矩和生活规律还是熟悉的。被安排在走廊,除了去卫生间不太方便外,其他一切都很好,尤其是空气要比病房里清爽很多。还有一点就是,可以看着来来往往的医生、护士和新来的各色各样患者,使难熬的时光似乎缩短了一些。
我们的床挨着护士站,可以近距离观察护士们有条不紊、穿梭忙碌的身影。看得出,这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个个温柔又可爱。看到她们工作的样子时,一下子就想起了网友黑牛哥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护士的文章。
黑牛哥文章里的护士是分三个阶段描述的。从童年、青年到中年,在黑牛哥眼里,不同时间段的护士有不同的美。童年时,是把对于针的恐惧转移到护士的身上,因此,孩子心里,口罩后面应该是很可怕甚至是丑陋的脸。而青年时,有青春年少的顽皮,有雄性荷尔蒙的作怪,黑牛哥记住的是真正漂亮的一张脸孔。而人到中年,早以过了仅凭外在条件衡量美丑的年纪。
护士,对于这个被人类冠以天使名号的称呼,美丽与否的评判就透过了表象。我的观点和黑牛哥的观点也就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此时的我们,对于她们评判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她们的眼睛,通过她们每一个细致的肢体语言而洞穿心灵的。
所有的检查都完事,当班医生说老笨的身体各项机能都适合做手术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儿,是本能更是习惯。
我们来得晚,病情又轻,除了每天查房时的例行式问候一下,还没有护士单独服务我们,所以,我还没有机会单独观察哪个护士。坐在护士站旁边,看她们每天忙碌的身影,欣赏她们口罩上面含着标准职业笑的眼神,这应是整个医院里最美的一道风景了吧!
作者简介:赵迎华,笔名澄水碧云,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吉林市作家协会理事,磐石抗日第一军研究会秘书长,磐石三余诗社副秘书长,东方文学社社员,九州文学社社员,长春桑榆文学社社员。有作品散见于省市及国家级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