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一天吃晚饭时,茅以升不见了,一家人都着急,大家分头连喊带找,也没发现人影。后来,祖父发现阁楼里有一丝微弱的灯光,上去一看,茅以升正在阁楼里聚精会神地阅读古文呢!祖父很高兴,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还夸奖了他。
为了锻炼记忆力,茅以升每天早上就站在河边背诵古诗、古文。河面上,风帆往来,渔歌阵阵,他却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完全沉浸在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海洋里。天长日久,茅以升不仅背熟了许多古诗、古文,而且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一天,祖父用毛笔抄写古文,茅以升站在一旁默记。等祖父搁下毛笔,他竟然把一篇《京都赋》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茅以升不仅能够熟背古诗、古文,而且还不畏枯燥,能够背诵那些抽象的数字。一次,他看到有篇文章把圆周率的近似值写到小数点后面100位,就决定背诵这些枯燥的数字来锻炼记忆力。于是,他一节一节地来记这一长串数:14、15、92、65、35、89……尽管很难记,但从小数点后十几位,到几十位,直到100位,他硬是熟练地背了下来。在他八十高寿时,他还能奇迹般地背诵少年时代记下的这100位数字。童年时代受祖父的影响,茅以升养成了许多学习上的好习惯。
一年过元宵节,祖父送给茅以升一只“走马灯”。起初茅以升看到这灯时,只是觉得好玩,看着看着他感到很奇怪:“这个‘灯’真的会走呀!”通过仔细观察,他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于是从家里又找来一支蜡烛放在轮子上,点燃后,“走马灯”果真转得更快了,“实验”的成功,使他心花怒放。插图三长大后的茅以升曾回忆说:“就是祖父给我买的那盏‘走马灯’,使我感到世界上奥妙之事实在太多,要发现这些奥妙就要探索。”从此,茅以升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探索世界上无穷无尽奥妙的探索者。
离他家不远有条河,叫秦淮河。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行龙船比赛。到了这一天, 两岸人山人海,河面上的龙船都披红挂绿, 船上岸上锣鼓喧天,热闹的景像实在让人兴奋。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一样,每年端午节还没到,就盼望着看龙船比赛了。可是有一年过端午节,茅以升病倒了。小伙伴们都去看龙船比赛,茅以升一个人躺在床上,只盼望小伙伴早点儿回来,把龙船比赛的情景说给他听。小伙伴们直到傍晚才回来,茅以升连忙坐起来,说:“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 ”小伙伴们低着头, 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秦淮河出事了!”“出了什么事?”茅以升吃了一惊。“看热闹的人太多,把河上的那座桥压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茅以升非常难过,他仿佛看到许多人纷纷落水,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景像凄惨极了。病好了, 他一个人跑到秦淮河边, 默默地看着断桥发呆。
他想: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从此以后,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平的,拱的,木板的,石头的。出门的时候,不管碰上什么样的桥,他都要上下打量,仔细观察,回到家里就把看到的桥画下来。看书看报的时候,遇到有关桥的资料,他都细心收集起来。天长日久,他积累了很多造桥的知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建造桥梁的专家。
个人简介:
贺永梅,中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眉县实验小学,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审评委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刊登。受宝鸡教育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市教研室、西安莲湖区进修学校、渭南华州区教科局、西咸新区、三原县教卫局等部门邀请为省市小学教师多次作教育教学类讲座,公开示范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