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嘉宾】李茉,于莉慈
(诵读音频上传都市头条音频库)
登鹳雀楼
文/禾泉
王兄,鹳雀衔走的诗句
后来安放在一个少年的眺望里
你看过的白日
他也在看
多少年了,这不老的红日
一次次染镀在黄河上,奔流入海
知道吗,他也曾登上
更高的楼层,凭栏,扶须
轻摇着折扇
那可是风流倜傥的你
当年身着唐装,扶扇轻吟
更上层楼的诗句?
竟让后来人登高极目
心念更切更深
太久远了
谁可记得当初的片段
你登过的鹳雀楼
再找不到残存的木片
岁月如驹,少年也成霜白
他看过的白日,依山势渐渐落尽
又走来一个少年,在看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文/禾泉
王兄,鹳雀衔走的诗句
后来安放在一个少年的眺望里
你看过的白日
他也在看
千年了,这不老的红日
一次次染镀在黄河上,奔流入海
你知道吗,他也曾登上
更高的楼层,凭栏,扶须
轻摇着折扇
那可是风流倜傥的你?
当年身着唐装,扶扇轻吟:
欲穷千里目
而后一昂头,脱口便是:
更上一层楼
太久远了
谁可记得当时的片段
你登过的鹳雀楼
已找不到一截残存的木片
白云悠悠,少年也成霜白
他看过的白日,依着山渐渐落尽
又走来一个少年,在看
登鹳雀楼
文/君如明荷
忆往昔 峥嵘岁月
伊人潇潇
古人登鹳雀 欲穷千里
穿越今朝
汹涌澎湃 险激流
辈出 英豪
白日依山 黄河入海
我 弹古筝 吟唱
高山流水 悠悠
谁人 登山 远望
万年看海 长流
千年等一回
情世绝唱 千古
岁月恒久
有志之士 胸怀大
流传千秋
遥望
一轮明月落 向前
再看 绵延起伏群山
托起日升 冉冉
古往今来 天上人间
高山流水 有绵延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盼望 苍生不老
容颜不变 你安好
我便是晴天
前后又是 五千年
登鹳雀楼
文/吴会茹
西天月缺复成钩,倏忽时光若水流。
大道峰回需策马,云帆直挂易行舟。
红尘逆旅长思进,履步艰难不得休。
那处花开颜色好,东风唤我共登楼。
代表着我们的无畏的开拓,希望的航标
登鹳雀楼
文/伊璇
忘不了依山而尽的那枚暖阳
忘不了穿过冰面孑然挺立的蒲棒
忘不了见缝就钻的寒风
剪影般的佛塔与我对望
忘不了夜空中的月光
忘不了花家的饭堂
忘不了大院里卡通的冰雕
嬉闹滑雪的儿郎
我以为正月里
可以走进故宫的门廊
我以为宫墙边
能够嗅到初绽的梅香
我只想说
透过冠状病毒缝隙向你张望
哪怕是更上一层楼
依然是欲穷千里目的荒凉
登 鹳 雀 楼
文/修哥拾贝
黄河 从高山的激情孕育而来
奔腾的旋
一染华夏上下五千年
后来人凭勇敢的性格
走向历史的端头
捡拾文明的足迹
一个民族高唱战歌!
一轮照耀乾坤的红日
安静隐蔽于崇山峻岭之后
北斗星为你探寻明天的行程
又是一个黄昏
延安奏响《黄河大合唱》
英雄的民族逆流而上
登鹳雀楼
文/兰庆宣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滔滔河水凝聚着民族的灵魂
想当年唐朝的王之涣
登上了鹳雀楼
大笔一挥而就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他的雄才大略
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体现
而今,荆楚大疫
多少志士,奔扑江城
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逆行驰援的白衣战士
誓死保卫武汉的平安
待到东君送暖
荆襄的梅花绽放
当携手再登鹳雀楼时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们
会领略到一个别样的春天
黄河颔首,波涛汹涌滚滚向前
登鹳雀楼
文/兰庆宣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滔滔河水凝聚着民族的灵魂
想当年唐朝的王之涣
登上了鹳雀楼
大笔一挥而就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他的雄才大略
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体现
而今,荆楚大疫
多少志士,奔扑江城
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逆行驰援的白衣战士
誓死保卫武汉的平安
待到东君送暖
荆襄的梅花绽放
当携手再登鹳雀楼时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们
会领略到一个别样的春天
黄河颔首,波涛汹涌滚滚向前
登鹳雀楼
文/兰庆宣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滔滔河水凝聚着民族的灵魂
想当年唐朝的王之涣
登上了鹳雀楼
大笔一挥而就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他的雄才大略
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体现
而今,荆楚大疫
多少志士,奔扑江城
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逆行驰援的白衣战士
誓死保卫武汉的平安
待到东君送暖
荆襄的梅花绽放
当携手再登鹳雀楼时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们
会领略到一个别样的春天
黄河颔首,波涛汹涌滚滚向前
登鹳雀楼
文/冯鹰
不知道
夕阳里的黄河
会不会减退白日的狂躁
逐渐变得安静
也不知道
千年前的那一座楼
会不会庆幸
因为一首五绝
名垂千古
我站在高层的窗前猜想
华灯初上的城市
属于我们的时代
会被谁的文字
铭刻在历史的烟波里
五绝或者七律
都可以
登鹳雀楼
文/小陈
白昼摔碎落日的红豆
月牙儿挂起黄昏的衣裳
孤独似风吹遍星垂野阔
寂寞如水洗净沟壑山岗
如果可以摇一条木舟
在跌宕的黑暗里划向远方
我定是在这样的时刻出发
心怀悲悯努力把你遇上
海那么远 路那么长
既要匍匐前行 又要经受跌宕
却相信未来是好的
就像把爱送给离开 把恨送给坚强
登鹳雀楼(新韵)
文/盈露
极目远眺今古同,高楼百尺曲阑凭。
黄河滚滚接天际,浊浪滔滔入海行。
春岸林荫无鹳雀,夕阳山外碧霞空。
流光飞逝终难计,更上一层览大风。
登鹳雀楼
文/杜晓飞
一颗顽石
经过了多少黄河水打磨的才没有了棱角
不同的大脚板在它身上踏过
前行的号子在长长的纤绳上飘荡
它的初心还在吗
赤胆忠心 的英雄儿男
千军万马咆哮而来
在历史的洪流里
几人沉浮不定
几人被淹没
航船带着梦想驶向远方
千里之外的捷报
就在将军的手里
墨迹未干
相信风很快就把好消息传到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目光所能及之处
都是
春暖花开
登鹳雀楼
文/王敬德
白色太阳宛如龙灯
骑在中条山上玩弄驼峰
太阳辉耀着光明
把群山染的恰似血般红
日上的云轻轻飘动
仿佛是栩栩如生的彩凤
山上的树似披彩虹
枫叶醉意渐渐显得浓重
落日在山的尽头
呐喊着黄河之水的美景
河水像一条黄龙
滚滚水势不可挡地向东
希望蕴含婉约中
磅礴的气势豪放着恢宏
在群山中奔腾
沿着大川向东豪迈奋勇
入海是你的梦
为梦想成真你众志成城
千里视目欲容
天上之水怀抱万里盛情
我左右地走动
聆听黄河大合唱的雷霆
我抬脚地看景
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目送
我环视四周景
尽享古道西风河流旅行
登高自有远景
更上一层楼还有好风景
一层二层三层
层层因高度不同而不同
当到达最高层
见到从没有见过的怡情
我这时的心情
妙不可言游乐让人冲动
登鹳雀楼
文/刘军增
那天王之涣心情很好
中午还与友人小酌高谈阔论
傍晚又捷足登上鹳雀楼
披一身夕阳举目眺望
感觉自己和高楼一样顶天立地
一样巍峨耸立天地间
眼前的黄河奔腾咆哮向前
不管经历多少坎坷总能东流入海
而夕阳很快就会依傍西山沉没
自己想看到更远更多的风景
就得爬上这鹳雀楼的最高处
便张口吟咏出自己的《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横空出世
唐诗王国顿时洛阳纸贵
招来和迷倒粉丝无数
不久就窜红唐诗热榜
王之涣由此扬名立万
鹳雀楼幸甚 凭此诗荣列名楼
唐诗幸甚 增一块厚重压仓石
他自己也幸基 一举成名且千秋流芳
如今鹳雀楼虽已被毁
遗址也已被埋
王之涣已辞世一千多年
但千年沧桑岁月却如磨刀石
把此诗砥砺得愈加璀璨夺目
《登鹳雀楼》入列唐诗前四名
被推为亿万学子必学必背篇目
成为王之涣的代名词与靓丽名片
王之涣因之虽死犹生 长生而长存
登鹳雀楼
诗/芳华正韶
少时读《登鹳雀楼》有点震撼
青年读《登鹳雀楼》有点受骗
今天读《登鹳雀楼》有点浮想联翩
但脑子里那个固定的画面,永远没变
小时模仿王之涣,没楼爬房顶,望呀望
最多看到村边,看见日头看不见山
后来到城里上班,找最高的城楼往远看
只看到红红的日头圆又圆
哪有什么长江-黄河-大海-泰山
还说更上一层楼,爬到30多层来试验
反倒地上的人都变蚂蚁小了还是啥也看不见
心想:王之涣这老头咋说谎话还睁着眼
是不是神经有点错乱
从此,学会了胡思乱想,脑子旋转
乱七八糟的想法统统往里灌
王之涣登得高,看得远,心高瞻
欲望能穷千里,胸有丘壑想做大官
可一生官微职卑,尽管为官清廉
可55岁命丧黄泉,正值壮年
真是遗憾,又有何羡?
不觉感叹:命里有自当有,命里没有莫强求
庆幸这老头不恐高,还不近视眼
在绝路顶端,要一步不慎,后果难挽
只想对他喊:快点下来,上得高,摔得重!何不走出大门,马路兜风!
阿弥陀佛,后怕啊!
后来我想那个太阳为啥叫白日
想啊想,是太阳白天巡视
晚上卸掉光芒,暂借给月亮替她值班
真有大帅风范,运筹帷幄,会盘算
青山绿水,万物流转
统领全局,大权独揽
想起王之涣,真是自欺欺人
太阳都落山了,你登再高
没有光芒,你什么也看不见
原来他看到的长江黄河只是意像
历经千年,物是人非
永恒的是不落的昼夜轮回
人终追不上江河的步伐
心再大,也没有宇宙自然大
《登鹳雀楼》一首诗就受用啦
还是老老实实做一粒微尘吧!
登鹳雀楼
文/林海雪原
一座楼
跨越千年
矗立黄河东岸
鹳雀栖息多年
名不见经传
登楼观光的王之涣
区区二十个字
就让它一飞冲天
我也象学那王之涣
登上那鹳雀楼
看那黄河东去
看那落日依山
最重要的是体会
诗人那种哲理会不会涌上心间
登鹳雀楼
文/冰雪
我喜欢登高的人们
他们站在高处
仰视天空
白云能擦肩而过
朝霞将脸染红
能看到日出日落
能聆听风声涛声
能俯视低处湖泊,以及
咆哮的长江与黄河,树木与村落,袅袅吹烟与万家灯火
回首一千多年前
诗人王之涣,就登高鹳雀楼的磅礴雄浑的笔峰
述写了黄河的磅礴.辽阔
鹳雀的翅膀千年不衰
今朝,诗人们又振起诗笔,来
歌颂登高所看到苍穹
登鹳雀楼
文/陈晔
白天恋恋不舍走了
擦山根
回大山深处的家
而山那边 是海
此刻,北国正飘飞雪
故园年味还未封缸
黄河要回归大海
小鸟失恋了回巢疗伤
游子走得再远,终归
要回家看娘
登鹳雀楼,还是阳和楼
都是 给自己一个远方
远方那山,远方那海
那理不清扯不断的江南
鹳雀楼 ,岳阳楼
揣一壶家国的愁
逆行人——
在异乡 豪情当酒
登鹳雀楼
文/王克金
这个,不撞西山
不回头
撞了西山也不回头的家伙
翻下山时
也还是死犟
它孤单决绝
在王之涣
想站在比鹳雀楼还高的
虚无的高点时
它和非要东去入海的黄河
彻底
分道扬镳
登鹳雀楼
诗/芳华正韶
少时读《登鹳雀楼》有点震撼
青年读《登鹳雀楼》有点受骗
今天读《登鹳雀楼》有点浮想联翩
但脑子里那个固定的画面,永远没变
小时模仿王之涣,没楼爬房顶,望呀望
最多看到村边,看见日头看不见山
后来到城里上班,找最高的城楼往远看
只看到红红的日头圆又圆
哪有什么长江-黄河-大海-泰山
还说更上一层楼,爬到30多层来试验
反倒地上的人都变蚂蚁小了还是啥也看不见
心想:王之涣这老头咋说谎话还睁着眼
是不是神经有点错乱
从此,学会了胡思乱想,脑子旋转
乱七八糟的想法统统往里灌
王之涣登得高,看得远,心高瞻
欲望能穷千里,胸有丘壑想做大官
可一生官微职卑,尽管为官清廉
可55岁命丧黄泉,正值壮年
真是遗憾,又有何羡?
不觉感叹:命里有自当有,命里没有莫强求
庆幸这老头不恐高,还不近视眼
在绝路顶端,要一步不慎,后果难挽
只想对他喊:快点下来,上得高,摔得重!何不走出大门,马路兜风!
阿弥陀佛,后怕啊!
后来我想那个太阳为啥叫白日
想啊想,是太阳白天巡视
晚上卸掉光芒,暂借给月亮替她值班
真有大帅风范,运筹帷幄,会盘算
青山绿水,万物流转
统领全局,大权独揽
想起王之涣,真是自欺欺人
太阳都落山了,你登再高
没有光芒,你什么也看不见
原来他看到的长江黄河只是意像
历经千年,物是人非
永恒的是不落的昼夜轮回
人终追不上江河的步伐
心再大,也没有宇宙自然大
《登鹳雀楼》一首诗就受用啦
还是老老实实做一粒微尘吧!
登鹳雀楼
文/董庆周
掂起脚,站在比鹳雀楼还高的楼上
看不到王之涣眼中的远方
极目望千里
莫非是诗人心驰的意象
天遥地阔
没有心到不了的地方
落山的还是那轮太阳
夜色中弥漫了不详凶险
江河多了几分苍凉
岂忍魔鬼肆虐
一排排的勇士挺起胸膛
与鬼祟幽灵展开了生死较量
满江风雨满河浪
风从何来,雨往何处
九曲十八弯终流归大洋
高处立,远处望
春暖花开终有时
也无风雨也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