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文学
《黄河这边独好》
文/平安
引 子
朋友,您可知道我们滨州这方热土上,黄河岸边从60年代至今的进展变化和发生的故事吗?我就带您去慢慢的分享《黄河这边独好》吧。
我生在黄河下游滨州一带惠民县修防段的杨房村,从50年代末我就领略了这里的风景,大家想也想不出,看也看不到并带有韵味、憧景、联想,梦想独特的天然之美。黄河岸边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我村就在黄河大堤脚下(现已搬到一公里之外),这里的黄河流域。
成南北向,东侧是高青县,河道两边的大堤间距近1500米之多。现在国家的黄河委员会流域图上能一目了然地显示着可爱的惠民县一一杨房村。
50一60年代,每当登上大堤,看见这里的景色好像一幅画,拉帆船的船夫,就像伏尔加河的纤夫那样映入眼帘。南来北往的货船,客轮,偶尔看到清泥船在繁忙着,好像这些船只能从黄河流域给我们滨州惠民带来莫大的财富和希望。

一, 怀 旧
黄河后浪推前浪,
水利大于水害狂。
筑堤搬运收益少,
沿黄子孙劳作忙。
五六十年代,当时岸边的老百姓深知靠山的吃山,靠河的依靠河岸服务为生。据国家设定黄河要建百里大桥(一百里建一座大桥,当时国家刚解放发,展没有那么迅猛,滨州有桥,按正理在我们这里修建黄河大桥,当时交通不够发达(2008年奥运会前就在我村地界上建造了惠清黄河大桥),以货运、筑堤、搬运,劳作河外少有的地为生。

曾记得60年代我们这里的码头,货场,筑堤,防洪抗洪场景,繁忙景像颇大可观,我在构思怀旧,现在如用手机拍下来的话,一定能获摄影大奖。先说码头,码头是黄河弯道处,因水冲击力才修建,春季水少时从底部用石头砌起来,外边填土夯实,每年玛头水长增高。每加高一层石头,就需要100多人。打夯填土垒石的就要忙几十天,打夯的号子现在好像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推车的拉车的从远处拉土,可谓是车水马龙。这些码头是年积年累而来,黄河大堤上的大坝、码头不几里就一个,每当节假日这儿就是道道靓丽的风景线。2000年后这些码头上,每当清早锻练的,打太极的,调噪的,跳舞……
刚才说是黄河大坝码头的过去,现在说一下黄大堤修筑情况。具了解筑堤每两三年为确保安全增高一次,黄河两岸以县级为单位,集合民工用手推车运土,每当大堤加高。成千上万的民工涌入我们两岸的村庄,家家户户都住民夫。每当上工推的、拉的、打夯的、叫号的、就好像一首钢琴协奏曲。如那时有航拍的话,拍下的片子如同两条黑龙在蠕动。当地人的这时侯,命今如上倒,两岸人民从人力物力上付出太大,因为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两岸人民的人身安全。
曾记得:60年代货场的繁忙景象,货场离我家八里路的河滩里,面积有几百亩地,这里主要从黄上游运来的煤碳,砂石,木头,肥料,总之面姓用品不可计数。每天这里人山人海,机器发电,灯火通明,就是一座不夜城。轮船轰鸣,百舸争流,来往船只,买货的运诈,场面十分宏大。小时侯不赶集,和小伙伴结伙跑这里来玩。一次我坐右码头上看,目不遐接,也想到我长大能做什么,开轮船?做纤夫、当老板,反正越想越空白,越没自信心,叫着伙伴还是回家好好学习吧!

接下来我说说一一渡轮卸货的情景,那年代客轮货轮穿往如梭,客轮上下两层,一层水上一层水下。记得一次和父亲去济南见伯伯,因济南在我们房家村属上游,去时水中难行。客轮内机器的轰鸣响声震天,而回家时顺水顺舟。机器的响声没了,在回家的客轮上也不像去时晕船了,这样我爬到客轮上层,从而领略黄河两岸的独特风景。使我增强描会一一黄河这边独好了。
货轮虽说不上是多如牛毛吧,可也数不暇接。石块一般不进货场,都放在码头两侧备以筑坝。那时我上学了,每当村里壮劳力听到轮船汽笛,嘟嘟嘟,嘟嘟嘟,村里人就背上托板迅速到码头上背石挣钱去。一般大船来,五六十个人往大堤坝头上得半天功夫。有背的有发的,大的百多斤小的也七八十斤。一次看我父亲和哥去了,我偷偷地抱着我自制背板,向卸船的地方奔跑。到了目的地,不由分说就掉河里了,那时有几块四五米长的条板,一头接地一头压船舷上,板的宽度也不过30厘米,人们踩到板上,重心落在板上,不练段时间你不掉水里才怪呢!我没背上石头,上船就掉河里了,不光没背上石头道帮了倒忙。呵呵:我又说多了。

邀 请 函
群中的领导老师们,现在本人组建了黄河风人文群,为此本人在开始动笔写作报告文学《黄河岸边独好》(以滨州市黄河岸边为主),特聘河务部门专家,这方面我的老同学,老相识参加原创助阵。凭我的能力很难写好,老师们如有关于黄这方面的诗歌,书画,故事,传说,小说,摄影等原创作品,如审核通过釆纳,可添加本作品插入写作,共同完稿。当然,不要偏离黄河这个大主题。如采纳了您的作品,编辑都做属名备注,成书后有赞助商和权威人士帮助出书或推荐。请老师们踊跃投稿,数量不限,活动截止日期,限定2020年4月30日。
投稿地址::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
投稿热线:13963071232 联系人微信号::北极星,高山流水,诗茵若雨,孟令新

附: 高秀亭的相关资料
高秀亭:出生于1956年8月
性别:男
民族:汉
艺名一一平安
退休教师
滨州市,惠民县人
2002年因车祸致肢体残疾二级
本人喜爱小品创作,原创回忆性文章
京剧爱好者
原创传说故事《青龙镇的传说》《茶棚张的传说》《郭汉林的传说》
创作了电影故事《黄河岸边的故事》
出版并录制了《平安的坎坷人生》近80000字的回忆录
编导并出演了小品
《误会》《空巢欢歌》
《环卫夫妻》
《有钱难买愿意》
曾在《滨州日报》《惠民大众》报道过故事、小品,传说、戏曲等文章数篇。
荣获山东文化厅《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材》证书
黄河京剧协会会长
惠民县作家协会会员
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独臂歌者″滨州市残疾模范带头人
惠民县少儿京剧学校校长
惠民县"夕阳红艺术团"艺术总监
联系电话::1396307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