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绾结伤痛,铭记历史
□李淑鸿
我不知中国经历了多少灾难与重创,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被殃及最多的仍然是无辜者。当我用手指击打我内心的疼痛时,我正坐在客厅的地板上,读余秋雨的文字,他厚重沧桑的步履正行走在罕无人迹的历史莽原上,轻微的尘埃在他身后正慢慢地消散,他像骑着青牛神色淡然的老子,又似坐着马车苦苦跋涉的孔子,更若著着一身黑衣急急前行的墨子……
此时,我读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天空依然湛蓝,只是我的心情装满沉重。真的,我似乎应该庆幸的是,难得有这么清静的时间专心致志地翻看这些镌刻着几千年历史脉络的痕迹,但,我却没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四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写下多难兴邦时,他儒雅的眼神透着倔强,幅射着华夏,但那是天灾。“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饶。”庄子遵循天人合一,忤逆自然,必遭天谴,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生物链接的平衡失去任何一个存在都必将倾斜,维系自然生态和谐,是相互尊重与不打扰。但最聪明的人反而是愚蠢的物种,为利益,为金钱,竟起杀戳之念,没有一时的口欲,怎会产生伤害?怎会有飞禽走兽遭受涂炭?
当树木被砍伐,草根被啃噬,沙漠的荒凉便会亦趋亦近;当鸟的羽翼不再丰满的划过星空,双兔傍地的声音越来越凋零,自然的色彩便会黯淡……我很幸运,我能用文字表达我的愤慨,但我的细腻却让我深深地触到了人类的残忍与野蛮,尽管它微乎其微,但却让我胆战心惊,我怕有一天我疲惫地行走在茫茫的戈壁滩时,道边已没有花草可以羁绊我的视野让我蹲俯休憩,唯剩下古道西风瘦马的萧条,还有马致远诗行里的哀伤。
文明的遗憾不只是文字潜移默化传承的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扼杀、甚至毁灭,文明还以人类根深蒂固的劣性是否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褪化消尽为标尺。孟子囿于视野的极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差矣,人太渺小,又岂能强过于天?是天地给予我们生存的基础:自然界中个体单独存在,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受到伤害,必定祸及其它。此次疫情的蔓延,不正是人类因违背自然规律,而受到天道的制裁吗?多难兴邦,是自然之难,而非人为之灾!
《文化苦旅》中余秋雨说: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七十多年前的侵华战争是极端分子对人类生命的践踏,而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对人类之外其它生灵的恶意掠杀,不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麻木残忍所致吗?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在杀戮生灵中被无限放大。荀子认为:人的自私会破坏世界的简单,因此一定要用严厉的惩罚把它扭转过来。所以,我们便被关在了笼子中,而自由奔跑飞翔的却是我们虎视耽耽的动物,是谁让我们作茧自缚?是人类内心的自私。生而为人,应该有最其码的底线:温柔、慈爱。当人类因贪欲而肆无忌惮的杀掠时,有一天,阳光下会只剩下形只影单的人类踽踽独行,但那光晕也是惨白的没有一点诗意。诗人笔下风暖鸟声碎的景致已成梦中斜阳,苦寂落寞的,又将是谁?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2003年非典是人做为生物链最高级的物种扼断了其它物种生存的权利时,受到了自然生存法则的惩罚,以人类生命的被剥夺作为残酷代价,但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有人不惜以践踏无辜者的性命为条件挑衅天人合一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一切人事顺乎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人的劣根是遗忘悲惨的历史教训,让旧的悲剧重蹈覆辙,这难道不是鲁迅先生说的人的凶残吗?
白天,整个中国无眠,夜晚,焦虑让我难以入睡。那一个个沉痛的过去与现在正绾结着我的思维,漶漫着我痛的神经。自古以来,灾难可以迸发国家强大的意志力,但这人为之祸,它却遏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文明又蒙上了耻辱的斑点。痛定思痛,我们的历史,不应该铭记这个2020年吗?

【作者简介】
李淑鸿,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末开始发表文章,在2019年第三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全国征文比赛中,作品《又遇“江南”》获散文组一等奖,2019年夏津颂歌献祖国征文中原创作品《故乡》获一等奖,2019年德州市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文学征文原创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获优秀奖。


【主播简介】
魏洁 网名:百加,山东临邑县人,喜欢朗诵、健身;热爱公益事业及心理咨询~



《小楼夜听》平台人员组成
顾 问 李葆国 胡春华
诗词顾问 王跃华
印章篆刻 姜宝兵
社 长 小楼夜听
主 编 王志刚
散文编辑 范凤仙
诗歌编辑 西北狼
诗词编辑 李永才
小说编辑 东海风
朗诵团长 王婵娟
宣传部长 西北狼
推介部长 玉
【小楼夜听】平台投稿须知
1、《小楼夜听》为纯文学微信平台,热爱生活,颂扬新时代,传播正能量。来稿需注明是否原创,切勿一稿多投,若再投他处,请事先与社长联系;拒绝抄袭,文责自负。平台对选用稿件具有删改权。
2、 体裁为短小说、散文、诗歌、古体诗词5首;所 有体裁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3、投稿前请作者自己必须修改好文稿:错别字、标点符号等,否则不予刊发。
4、作者可自己或委托他(她)人诵读稿件,将作品及录音文件发送至平台编辑(录制文件为 mp3或“荔枝”录音)
5、投稿即视为接受本平台规则,小楼夜听对所用稿件有最终解释权。
欢迎朋友们关注,小楼夜听,晚间相约。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sdpyw689
投稿邮箱:1275634494@qq.com;
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