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出联考先生》
浙 江☆赵 锡 洪☆搜 集 整 理
总 编☆北 极 星☆责 任 总 编
副总编☆诗茵若雨☆责任副总编
主 编☆刘 茂 元☆执 行 主 编
清朝时期,号称扬州八卦之一的郑板桥,算是大清王朝时代诗书画全才的有名文字大家。他的一生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关于他的民间故事更是流传甚广。郑板桥在民间留下了不少对联,诗词杰作更是数不胜数。他一生为考取功名足足化了23年时间,才考上了进士,考取那年已40岁了。他在朝庭任命为七品知县期间,当父母官也是当的十分岀色的。在当时,老百姓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告到县衙来解决。但是,作为父母官的郑板桥,他总是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尽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他是一位深得老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话说,有一年有位创办私熟学馆的老秀才,因年底收不回学生的学习费,将十几个家长告到了县令郑板桥那里。
郑板桥当即升堂问案,并将十几个拖欠先生的家长与先生当堂对质问话。
郑板桥惊堂嘭的一响,对老先生说:“先生,你说这些学生家长拖欠你讲学的学费,也许你没真才实学,误人子第才出现这情况的缘故吧,要不学生家长怎么会拖欠你讲学的经费呢?今天在县衙大堂内,当着学生家长的面,我要岀对联考考你的文才如何?你如果对联答的出,证明你作为先生是合格为师的,学生家长应该支付学生的学费,如果你没真才实学,误人子弟,那学费收不回,是你自己造成的,县衙不能支持,你听明白了吗?”
老先生回答:“听明白了,那你出联吧”
郑板桥说:“先生,你听好了。”
戊空戌横戍一点
老先生眨了眨眼睛对答道:
己缺已满己半头
郑板桥说:“对的工整,这几个都是常用汉字,容易写错,读错,用错,现在你已对出,说明你文字功底还比较扎实的。我再出第二联:”
李家十八子
老先生不加思索地对道:
奏事二三人
郑板桥说,“拆字对联你也能对,而且创意新奇,机智聪明,出语不凡,对得相当工整。我现在再出第三联:”
学正不正 诸生皆以为歪
老先生感到这拆字对联越来越有难度,足足思索了片刻,他终于悟岀对联,然后对答道:
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
郑板桥说:“老先生对的好,不愧是姜还是老的辣”这时的郑板桥手指县衙门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我以灯笼为题再出一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沉思了片刻,他立刻想到自己十几来来创办私塾学馆多么地艰难,就依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岀了下联: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桥当堂大声地说:“老先生对的好呀,对仗工整,颇有文采”
郑板桥又敲了惊堂木说道:“你们这些学生家长,你们儿子请来了一位好有学问的好先生呢,实在难得的有学问的老先生呢?你们回去应该好好想一想,学费还要不要拖欠老先生了。限你们三天之内,将学费补还先生,不得含糊。退堂!”
学生家长们等于上了一堂郑板桥与老先生的对联课。个个反省了自己,回家后,都马上将拖欠的学费补给老先生了。从此之后,学生家长拖欠先生的学费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作于2020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