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未萌
评语:很熟练的一副创作作品,写的好。然而我们学习书法的关键是怎样上手和如何消化?从这副作品看,你已经把山谷撑握的清晰明了。但书法之道再于“养”,一定要一个猛子扎到底,深入到古人的经典源泉之中,加倍汲取营养,然后逐步去脱掉他人的外衣,定有所成。

作者:康晓亮
评语:取法曹全。最大的问题是,字形过长,用笔还不得法,个别字是自己造字。作品中横画燕尾的走向,要略向上翘,不要平走。总之,对曹全碑理解不够,下一步加强读帖和临帖,去悟透学透。
作者:郭建峰
评语:这副隶书主要得法礼器,写的很不错,是这次主题展中挺好的一副隶书作品。但从整副作品看,缺少二个变化:一是墨色变化。运笔要快慢结合,才能产生枯润变化,这样作品显得灵动,线条不呆滞;二是笔画变化。下笔要自信大胆,同字同笔画要:有变化。这就需要多临帖,把字帖中相同的字、相同的部首放在一起,对古人进行总结和分析,去掌握这些变化规律,进而丰富自我。
作者:王卓达
评语:这副作品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写的不错。作品中个别字用笔上还不很通畅,行笔有犹豫的地方。写这种字用笔一定要圆润通畅,不疾不徐,很温润的写下去,去体现出沉着古雅,宽容博大。
作者:朱栓柱
评语:这副对联作品是这次展览大字楷书中很不错的一副作品,看来作者对欧、褚二楷很下功夫。但整体看作品略显平淡,变化少。顺势多逆势少,要有向背。让作品再俊朗飘逸一些,让字更古一些。总之,写的不错,得提高意境,增强古意。
作者:刘忠良
评语:这副行书写的挺干净。总的看气息不够通畅,墨色变化少。提点建议:盖在第二行的印首章要去掉,尤其是闲章能不用就不用。把笔立起来,用笔锋写,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位,笔笔交代清楚。创作前要临临帖,心中有古人,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有古意,你的作品大多是自己造的字,要认认真真临帖深入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