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利锋
评语:这副篆书作品典雅端庄,很好。但作品中要避免过多的雷同,需在细节上求味道。用笔上转折后要有精巧的出锋,中侧并用。抓住架构,用笔,线条这三个特征。在行笔的过程中注意轻重,枯笔润笔相间,强化墨色变化。横画多的字需排叠的更细致周密。落款字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刘玉峰
评语:这幅小龙门对写的潇洒流动,整体此较完整,很不错。这副作品在书写的过程中,起笔方式以及角度有雷同之处,包括收笔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今后还要去加强对线条的体会,深入到古代传统经典中,精研古人的字组的组合、用墨上的枯湿浓淡、整体书写的节奏等元素,会使自己的作品显得更富有生命力。
作者:杨伟忠
评语:这副作品格调挺高,有古意,用笔、线条都不错。整个作品看粗线多,细线条少,应该配上一些细线,这样作品就灵动了,当然这些线条必须有出处。另外,就是跟时风,还是要慢慢地去接近一些更高古的东西,多多去借鉴古人。同一时期最好专注一种书体的学习,这样容易学好学精。
作者:耿玉峰
评语:这副扇面作品写的很认真也很不容易。细看大篆的线质看上去有些拖泥带水,没有棉里裹铁的感觉,缺乏厚度。我们知道书法的表现主要是线条质量,那么我们就首先去解决这个线条质感问题,那就是深入临帖,汲取古代传统经典养分,研习准确把握后,定能写出象散氏盘一样圆劲的线条。另外,落款书体要加强临创,印章有些大。
作者:罗彦平
评语:这幅隶书取法赵之谦,从整体,风格,结构,特点的运用,真的没得说,写的很好。清代隶书虽然从汉隶中经过发展变化形成极为鲜明的风格和面貌,但是比汉隶而言还算不上高古。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从你的作品中能看出你有汉隶基础,建议力追高古,深入到汉代隶书殿堂,去精心研习汉隶笔法,定有所成。个人之见,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