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之情易形容,难以形容一生情。
炎热的夏季,父母和女儿同一时间或父母先下地劳动。劳动慢的是女儿,喊着早点回家的也是女儿,再多的活儿在田里等着做,女儿还是不愿呆在田地里。一声叹气,儿女离开了,只留下无助的父母。当走出田地,走到凉处,再转头看一眼烈日直射下,在田里慢慢劳动的父母,心中便会涌出一股暖流,一种难以形容的父母情深深地激发着儿女;冬天里,父亲怕女儿在夜晚熟睡时着凉,便让妈妈再送个棉被过来。轻轻的脚步声、缓缓的为我盖上棉被的手,挨着我的身多么的冰凉啊!我·女儿会假装熟睡,而没有大声叫起来,看到轻脚来、缓手去的母亲,我会热泪满面。在雪,在这冰冷的季节里,又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温情传给了我。
生活环境的不同;塑造的性格也是不同的;那么人承担的责任和面对的结局更是不同的。
自小便是山里的孩子,根儿生长在大山,童年留言在大山。以前,大山里贫穷的可怜,走出了大山,我们会变得乐观面对未来,重建幸福家园。农家父母。我敢说,是世界上最团结、最友善、最公平、最刚硬、并且还是最辛苦的人民,因为打自己接受农家生活以来,父母的职称便“农民、农民⋯⋯”的这样叫开了。
事实也许便是如此吧?
当父母贫穷的时候,她的儿女在小时候就会挨饿受冻;当父母弱小的时候,她的儿女小时候就会受辱被欺;当父母富裕的时候,她的儿女小时候就会快乐自由;当父母强大的时候,她的儿女小时候就会昂首挺胸!但人终究是会懂事、成熟而长大的。岁月匆匆,面对半生以来我们相遇而又相逢过的、伤害你的人、或给我们爱心的人,会在改变着我们的性质、性格,也改变着我们的未来生活,相信未来家庭也会因有我们而转变的。
其实人生不全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起的火炬,相信自己一定要把它燃的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身边的人,直到交给我们的下一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