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雄王杰 7
文/周凤森
小学时光
(7)
旧社会农村的读书人很少,刚刚开学的华堌村小学由于老师极度缺乏,孩子们不能分班上课,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密密麻麻地拥挤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年龄小的孩子坐在前几排,大孩子在后排,许多大人都站在教室后面一起学习。当时王芳未满七岁,但个头不小,被安排坐在第二排中间,王芳的二个姐姐也坐在后排同窗学习。课余时间,王廉堂又去动员几个贫困农民的孩子上学。既然村长王恩地将学校重任委托给他,王廉堂自然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很重,一点也不敢大意,他不能辜负了村长的期望,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走入学堂。有一天下午,王廉堂正在教室,村长径直走进学校,大声招呼正在上课的王廉堂,王廉堂匆匆走出,村长在王廉堂耳边说着什么,只见王廉堂一边听一边点头。村长离开后,王廉堂面带笑容走入教室,“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刚才村长接到上级通知,明天我们的新中国要宣布成立,以后我们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了。村长还说咱学校明天放假一天,但大家还在校园,我们一起升起新中国的国旗”,王廉堂刚说过,学生们高兴的像炸开锅,从教室里传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伟大日子!也是中国人民永远牢记的日子!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声鼎沸,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群众向广场集中。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们,有工人、农民、市民、学生、城防部队等总计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这是中国人最扬眉吐气的日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与抗争,终于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而在千里之外的华堌村小学,学生与干部群众们,也是人山人海。王恩地将解放区政府配给村里的大收音机放到学校中央,里面播放着新华社主播解说,还不时传来威武嘹亮的音乐声,大家静静地听着。直到下午三点,收音机里传来了毛主席激动颤抖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天安门广场沸腾,整个华堌小学的校园也沸腾了,鞭炮声,锣鼓声,还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响成一片。二袋烟工夫,稍微沉静下来后,村长王恩地走到院子中央,摆了摆手,大声说:“华堌村小学举行升旗仪式!”接着几个民兵走来,让猩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起。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得解放了,华夏大地普天同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这天晚上,王家大院也挂起了红红灯笼,王廉堂站在灯光下,无限深情对王芳说:“孩子,你们这代人赶上好时候了,日本鬼子打跑了,国民党蒋介石打跑了,你要好好读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力量”,王芳懂事地点着头。
有一天,王芳放学之后,与周文福来到万福河边玩耍。芦荻荡荡,秋风萧萧,暮色夕阳映得万福河无比辉煌。这时,驻扎在金乡县城的解放军的一班战士正在河滩打靶收兵。他们听到远处传来班长的号令,“立整,稍息,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接着班长大声说,“向右转,向金乡驻地齐步走”。解放军排成一列,背着钢枪,举着红旗,在夕阳余辉中更加威武雄壮。王芳简直看呆了,一直目送解放军消失在暮色之中。王芳带着羡慕之情对周文福说:“文福,长大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为人民站岗放哨,保卫我们的新中国。”
华堌村小学与村公所离得很近,有时下午自习课期间,村长王恩地就到学校里讲些革命故事,开展革命教育。这一天下午,村长讲了刘胡兰的故事,令王芳印象非常深刻。村长说: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抗日战争爆发后,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刘胡兰从小就接触革命道理,七八岁时就参加了村儿童团,送情报,站岗放哨,13岁时刘胡兰当上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1946年6月,十四岁的刘胡兰批准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当国民党对解放区反扑时,刘胡兰被抓,面对威胁,她大义凛然,在她前面已经有六位革命同志被敌人用铡刀铡死,敌人问她,“你难道不怕死吗?”,刘胡兰坚贞不屈,斩钉截铁地对敌人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敌人最后用铡刀将她铡死。刘胡兰的事迹传到延安,毛泽东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王芳盯着村长,默默地听着,眼角挂着泪水。以后的日子,村里干部还到学校讲述董存瑞、赵一曼、江竹筠等等革命烈士的故事。革命烈士们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事迹深深感染着王芳的心灵,他们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都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王芳听完这些故事后,誓言自己将来也做英雄豪杰,并要求王廉堂将其改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