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爱无边,百姓是他永远的挂念
――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牟庄村党支部书记牟士山工作纪实
牟洪营供稿
毛泽东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形象,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的一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犹如天上的流星一闪即逝。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只有奉献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奉献的生命意义。”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汉子,朴实、奉献、勤劳,对农村这片天地爱得深沉,为了它的美丽和富裕,他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每一个田头地角烙印下沉稳的足迹;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忠诚、正直,对党的事业爱得深沉,为了它的蓬勃和发达,他恪尽职守、孜孜不倦,无悔地选择了奋斗的人生,在鲜红的党旗前见证了坚定的信念;他是一名连任了二十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坦荡、廉洁,对这里的群众爱得深沉,为了他们的利益和幸福,他全心全意、带病工作,无怨地当起了人民的公仆,在群众的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就是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牟庄村党支部书记牟士山。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父母官”。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此所以动心性,增益其所不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用踏实的工作作风感动村民,在做好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的同时,村内每年为村民做两到三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只要你真正付出了,回报的是村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村级建设。”牟士山在笔记中是这么写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自从担任村支部书记到现在,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的思想观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千方百计谋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不断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建设美好的新农村做了大量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凝聚民心 树立形象
长期以来,距离德州中心城区十余公里的牟庄村,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这个有着560户人家的古老村庄,曾因闭塞而显得有些落后和原始。在工作中,他全身心地为广大村民办好事、做实事,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牟庄村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牟庄村原是一个村容村貌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多年来,村民门一直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由于村里没钱,很多困难村民得不到村里的照顾,使得村里人心比较涣散,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很紧张。牟士山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坚持每天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每个村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村里的一些想法。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走访结束后,及时与村班子成员交换意见、研究对策、制定规划。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要彻底改变牟庄村这种落后的面貌,凝聚民心是关键。民心要凝聚,村干部就得多为群众办实事,争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行路难,路难行”这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牟庄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百姓怨声载道,企业也不愿在牟庄村投资建厂,要想使牟庄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干群关系进一步协调,很好的凝聚民心,就必须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牟士山带领班子成员齐上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功到自然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上找市区政府、公路局、交通局,寻求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访群众,挨家挨户做工作,腾土地、拆除房屋、扒围墙、改善粮田土地、修路基。经历4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宽6米,长4000米,投资40余万元的柏油马路竣工通车。道路宽敞了,村民出门方便了,百姓心里也亮堂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村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集思广益 共谋进取
牟士山深知,农村的事千难万难,只要村干部齐心,它就不难。牟庄村几十代人守着传统农业的老观念,自从开天立事以来,经过了四十几年的生产经营,变化不大。若改变这种面貌,只有转变理念。2005年,牟士山在学习考察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工作的先进经验后,结合本村的实际,提出了走以工养农的新路,用工业反哺农业,打破产业格局,清理闲置土地,积极招商引资。2008年,修建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铁德州东站、地上广场和京沪高铁综合客运站在牟庄村规划建设,征用工业用地,安照国家有关政策,土地补偿费除给村民外,于是村集体收入的第一笔资金进入了牟庄村账户。为了有效地使用资金,更好地利用优惠政策,牟士山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会上提出:“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全力招商引资,彻底改变村级工业簿弱的现状。”他积极带领村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群众招商引资,积极向企业经营者宣传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和条件。

经过两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村民徐立亭贷款90多万买了一台挖掘机、牟金龙贷款40多万元买了挖掘机和叉车,徐朝新、牟洪金、牟洪银、赵金录、张书义等投资50多万元买了水泥混合搅拌车,徐建庭代款60多万元买了装载车、徐登胜开鑫欣窗帘布艺到水电暖维修、牟洪兵维修并组装电脑、牟振维修组装电脑、牟洪伟从维修家电到卖手机、并且充话费按装宽带网络、牟洪岩干保险公司、牟洪风建了一家编织袋厂并销售、牟金喜建了两家水泥预制厂、一家面条加工厂,魏吉军维修电动机、电动车、电冰箱制冷家电,徐胜庭开了两家网吧、赵云开亳州鸭煲饭馆、牟洪敏和徐朝杰开超市、张洪雷开超市、徐仁斌开超市、牟洪琴开理发店等等,台球厅、超市、饭店、旅馆和理发店,也应有尽有。几乎家家都做买卖当上老板了。”“因为高铁的到来,牟庄村在牟洪金的带领下购置了6辆混凝土铰拌车、5辆铲车、7辆翻斗车、5辆铲车,8台挖掘机之后,一下子多出了20多家小吃部、7家小卖部、4家电焊门市……。”安置村里富余劳动力100多人,彻底扭转了牟庄村村级工业簿弱的现状,使广大村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改善环境 为民谋利
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改变了牟庄昔日的宁静,更将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在牟庄,记者感受到,处处充斥着一种喜悦的躁动。事过境迁又追溯到2008年,“俺们快搬到楼上去了。”魏书兰女士高兴地说,“大楼都快盖好了。”
村民所称的大楼,是牟庄社区安居楼房,占地137亩,可安置708户,人口2500,俨然一座“小城”。那时,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包括23栋安置楼在内的一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由于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的修建在这里,面临着往北和往南拆迁各五十米改建成绿化带。村委会办公场地被拆迁,没有党员群众和干部活动场所。在此,牟士山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后,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召开“翻建村党员群众和干部活动场所”的听证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改善村容村貌,翻建村党员、群众和干部活动场所,对发展集体经济有意义,是展示牟庄村新形象的重大举措。经过一年的设计施工,总投资150多万元,占地2亩,一座宽敞明亮、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建成竣工。村部内设施齐全,办公用品,文化室、娱乐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人口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党建室等等一应俱全。与此同时,牟庄村又在村部前建起了休闲娱乐广场,配置健身器材十余种,篮球场。如今牟庄村环境确实是有了大变样。
“他没有私心,办事公正,是个正派人”
牟士山一直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是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他都坚决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若是无理取闹,他会耐心地说服教育。他都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最后再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就算是百姓自己为了些鸡毛蒜皮和宅基地的事情而闹纠纷,他都要走访群众,了解实情,再从讲团结、互相谦让等方面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土地整理各项工作,牟士山处理问题不偏不倚秉公办事,调解矛盾时总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
村情、社情非常复杂,矛盾纠纷也不可避免。牟士山处理这些矛盾自有一套办法,能让当事双方信服,在该村的矛盾调解记录本上,他参与调解获得成功的案件数量最多。牟士山相信:“只要我们深入了解,耐心工作,按情、理、法感化双方,就能使大事变小。”正是如此,多年来,该村的矛盾纠纷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为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营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牟士山把心思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上。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先后投资5万多元,修建大口机井23眼,铺设地下管道1200米,彻底解决了农田区域灌溉问题。针对村民吃水水质较差的实际,村里补贴7万元按装自来水工程,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送到了家家户户。过去街道不整、排水不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十几年前又借助全镇公路“村村通”工程,投资30余万元对街道进行了硬化,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街泥”的状况,老百姓赞不绝口。针对村庄及生产区供电线路老化的问题,村集体投资5万余元,安装增容200千伏安变压电器,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帮助村民安装上百部程控电话,全村建立了电话虚拟网。大力发展有线电视,全村有95%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节目,使村民不出家门便可纵观天下事。
村“两委”有了钱,管好用好很关键。村里花每一分钱,牟士山都精打细算,慎之又慎。打井安装自来水工程,需要进地下管、压力罐、调频器、水表等器材,有人带着礼物上门推荐,有的托熟人上门说合,他坚持送礼不收、说情不准,安排一名两委成员和两名老干部负责采购。最后派出去的采购组选用的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好,村民们十分满意。村里通自来水的那天,村民们满怀信心倍增感激。
看到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牟士山想的最多的是让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他常说:“村里富了,有了钱,要多想着全村百姓,村里的钱,不给老百姓花,给谁花呢?我们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就是要把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必须让村民得到实惠。”村里拿出钱,全村900多口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基金全部由村里承担;每年春节,村里都为村民搞福利,其中对55至60岁以下老人每个月给100元、60至70岁200元、70至80岁300元、80至90岁400元、90岁以上500元,过年过节外加油米面各一份、老村干部每人都可得到了慰问金,五保户孤独和残疾人给予特别照顾。确保全村老百姓家家户户吃肉、包饺子、放鞭炮,欢欢喜喜地过大年。

团结牟庄村村民的生活富裕逐渐富裕,老百姓家家户户发了财,衣食住行有了保障,团结村的自然环境和精神文明也得以提升。有人说村委会的工作平平淡淡,条件艰苦,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然而百姓的事情无小事。牟士山对记者说:“出钱、出力我都愿意,被别人误解、歪曲事实,我心里实在很委屈,我不为名利,只想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牟士山支部书记用自己的言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农村干部的良好形象。有了这样的领路人,牟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路会越走越宽广。
记者感言:家虽贫必令子孙读书;绅虽贵必须亲理农业。子孙不能儒者,躬耕可也。此则百工虽贱,犹能自食其力。
耕读二字乃传家之宝,外此者非珍也。
近正人,听正言,行正事,能踵此三者,即吾之贤子孙矣,不然,虽炫耀闾里,即腾骧仕路,不免为不肖子孙矣。
大凡人之护短矜长者,损友也;能面述人过者,益友也。
凡家居衣服饮食、嫁娶丧殡,俱当以节俭为主,方是持家久远之计,非若世俗之吝也。钱粮赋税,尤须依期完纳,不可拖欠致受比累。
居家须要安分,勿招娼淫,勿友匪类朋党。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前人创谱之志耳,兹以往犹愿子孙弟侄辈,缅乃祖父孝友以振家声诗书,以光世德,行成名立效之宝;树仿牟氏之芳迹,以为家谱之光。超所厚望也是为序。

牟洪营个人简历
作者简介:牟洪营,性别:男,民族:汉,1967年9月9日出生。笔名毋治.晓睦.不挡,微信名叫: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现住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3月12日荣获《德州日报》编辑和记者,2010年11月28日齐鲁晚报优秀最佳通迅员,2012年9月6日荣获《领导科学报》记者,2013年4月19日荣获《齐鲁晚报》记者。自1999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山东广播电视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德州日报》、《德州日报周末版》、《德州日报德城版》、《德州晚报》、《华夏牟氏》、《华夏牟氏望族报》、《商务时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中国交通报》、《读者文摘》、《菊城晚刊》、《长河晨刊》、《德州广播电视报》、《德州公安报》、《民俗与方志》、《平原古今》、《诗刊》、《散文诗》、《鲁北文学》、《山东工人报》、《山东青年》、《山东文学》、《齐河文学诗刊》、《小母指诗刊》、《知音》等报刊开始发表新闻、散文、诗歌等作品1000多篇作品,2005年在《现代交通报》上“我与交通同行征文”之中荣获优秀奖。

于歌简介——
冰心文化传媒——于歌 1963年3月5日出生于 吉林省 长春市 。
现在居住于 辽宁省 沈阳市 大学文化。
爱好 旅游 摄影 酷爱 诗词歌赋 作品多发表在众多文化平台 现在主要发表在
冰心文化传媒网 都市头条 今日头条 人民选刊 等官网平台。
力主弘扬中华文化 挖掘草根原创作品 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满满的冰心文化传媒
座右铭是——诚信博爱!展翅飞翔!
百度官网可查
电话——15840404115
QQ 号码 3278868352
今日头条昵称:
冰心文化传媒——飞翔
都市头条常用昵称:
冰心文化传媒——于歌
扫二维码可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