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在这个春天 。疫情虽然延缓,但仍在继续。不管疫情如何,三月是栽种的季节,是植树的最佳时间。 
我的农家小院建成一年了,现在绿化便成了我和妻的头等大事,本想去市场釆购适合农村庭院栽种的花木,但市场并未完全解封,真正的急人!忽然之间,妻想起了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小叶说起过他家里有苗圃,并且留下了苗圃主人小叶爷爷的电话,我一听立马催妻子给小叶的爷爷打电话,妻踌躇再三,我知道她的心思,安慰她咱按市场价给人家钱不就行了么,她想想也是,电话很快打通了,老叶很热情,便约了今天正好周末去苗圃看树苗。
持续了一月多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和妻在家中宅了整整一月,妻周内下午在家中给学生上网课,我上午伏案完成县政协交付的写作任务,人都快憋疯了。
上午9点,我和妻戴上口罩,驱车前往小叶的爷爷老叶家苗圃。
一月未出,满目春风,杨柳依依,桃花灼灼,海棠吐蕾,沿途人虽稀,节气如约至,田间地头,浇地施肥,路头路尾,车辆如梭,我知道,疫情正在继续,防疫正在弦上,复工复产也刻不容缓。
老叶的苗圃在渭河南岸的滩涂地,在离县城最多十五公里的槐芽镇。车行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路程!
苗圃大约三四十亩地,东边是一片桃林,正经的桃花才结蕾,地边的野樱桃花却开的正烂漫。西边是苗圃,许多树一起间种,我认识的枇杷、白皮松、女贞、百日红、石楠,白玉兰开在蓝天下,被中午的阳光抺了一层胭脂,显的摇曳多姿;红玉兰,苞如鹤喙,阳光中,红中透紫,技头上,蓝天下,美色袭人,各种海棠嫩叶淡扫,含苞待放……
一树红梅树下,一位老人在修畦,阳光顺着红梅缝隙,洒下老人的肩头,婉如春天里的油画。
见面很自然,客套中老人很感激妻对他孙子在学校时的关心,妻红着脸说这是做老师的本份,然后简单的向老人大体谈了我们院子的布局,很虑心的询问老人的意见。一说起这,老人显得很自信,方形脸上,红光满面,浓眉舒展,仿佛从70多岁,年轻了二三十岁,眉梢嘴角充满自豪。老人建议我们先从乔灌草设置上入手,再考虑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最后从风水角度还要适宜家居环境等 等。房坐北朝南,院在正南,大门楼面朝南山。推荐在门搂两侧左右栽上广玉兰,这种树四季常绿,叶大厚实,花大隐身,象征厚德载物,院墙正外三米宽,六米长的花园宜栽三月开的海棠,接三月四开的榆树梅花,从五月始,月月开的月季,六七月开的石榴,八九十月的百日红;庭院里面靠西墙向阳,宜栽金桂又称四季桂,不但象征书香传家,且四季飘香,葡萄,多子多福,木瓜,财源广进等,总之庭院中的树木,不易多杂,少召蚊蝇,宜于寓意好,对人体健康有利,还要兼顾经济价值,福泽后世,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不但能乘凉还有果吃……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看来这老叶叔,决不是一般的农村老人!攀谈之下,果然,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家。
叶老是省林业局太白分局的退休职工,上世纪六十年代进驻太白县林区,九十年代末,封山育林,头一批申请退休,回乡承包了这四十多荒滩,和老伴用了二十多年,硬是让这片渭河南岸的荒滩变成了一大片花团锦绣的园林,当然也给自己和家庭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当然老人的故事不仅如此!
叶老在林业糸统,从年轻时就以好学出名,当时场区缺懂电器的人,他为拜师,自己扛着行李,白天给师傅干杂活,晚上睡房檐下,整整三天,感动了师傅,教给他修电动机绝活,后来,他凭着初小文化,自修了大学的电器自动化,后来宝鸡卧龙寺林业局木材加工厂的电器自动化就出自叶老的设计。他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工作上从不挑肥拣瘦。无论在最偏远的黄柏塬,还是局机关,叶老在技术行当,都是一把好手,但从不与人争名多利。九十年代,国家颁布禁伐令,全国林业糸统面临困境,老人不给单位添负担,主动要求提前退休,回乡创业,一把土一把汗,在这四十亩荒滩,用自己的奋斗创出了一片天地!
叶老谈起自己创业的那段时间,很动情地说起自己的老伴。老伴性子急,务树却是个慢工,一棵树从育苗到长成成品没个三五年功夫是不行 的,有时老伴埋怨他,他总是笑呵呵的用自己平时收集的顺口溜逗老伴开心,什么,时代不同了,女人成神了,男人行不行,全凭女人能。惹的老伴一笑,脸上雾气全消。叶老现在唯一的烦脑是和老伴在对孙子小叶的培养上,意见不统一。他大半生勤苦惯了,最见不得孙子周末周日早上睡懒觉,老即使起床,也不收拾房间或者不跟他下地,即使下地,也吃了苦。老伴在这些问题上,对孙子有些溺爱。他瞅着这一大片园林,眼看自己年龄大了,有些力不从小,儿子在外工作,常年不在身边,孙子是自己从小养大,却对他的园林,不感兴趣!
我和妻起刚大学毕业,刚工作不久的女儿,九零后啊,周末晚上熬夜玩手机,早上床上喊不起……不知怎么安慰老人,好在妻对小叶非常了解,孩子在学校非常优秀,乐于助人,在为人处事上,很有叶老风格,妻从这些方面尽量给老人开解,好在老人很豁达,以子孙自有子孙福,不给子孙做马牛替自己开解,哈哈一笑,老小孩一个,笑的花枝乱颤。 
说话间,老人给我们挖树,又教给我们如何留住树下母土,怎么挖,留多大土球,怎么缠草绳,怎么修剪,怎么浇水,恨不能将自己全部知识打包奉送。
临走,我们按市场价给叶老付款,叶老却怎么也不肯收,妻便以不收我们就不要树了,老人见推辞不过,只收了成本,其余红着脸塞进我的口袋。
下午回家,我们按叶老的指点,完成了我们农家小院的绿化,看着焕然一新的小院里外,顿想春意融融,疫情不在,一想起叶老,让我们感动,感恩。
感动于叶老的品质和执着,感动于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家庭的热爱,感恩叶老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天,让人感到心里暖暖的,充满希望!
胡云波2020.3.8于眉城首善街
作者简历:
胡云波,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眉县文联副主席,眉县作协主席,小品《驴发财》获2010年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节二等奖,作品《眉县赋》获陕西省2011年“百县赋”征文优秀奖,著有《太白山传奇》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