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庚子防疫标语有感
文/王志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名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庚子春节前降临武汉,继而迅速漫及九州。为抗击疫情,全国多数省市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二级应急响应,一些疫情重点地区采取了封城、隔离等断然措施。新正万家闭户,华夏实属罕见也!在这一特殊时期,为配合封城隔离举措,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切实做好自防与群防,杜绝病毒人传人之途径,各地均加大了宣传力度,许多地方悬挂张贴了醒目的标语横幅,其声势之大,触及之深,用语之烈,为近些年之罕见。仅笔者从网络上不完全的浏览,就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温馨提示型
“房门一关,被窝一钻,疫情过后,再去狂欢”。“今天忍去万般无奈,明天迎来春暖花开”。“儿女如何算孝顺,看住爸妈不出门”。“面对疫情不添乱,在家也能做贡献”。“武汉回来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多消毒来勤洗手,党政军民齐防守”这些标语,在笔者看来,也还算是平和的提醒,兼顾了受众者的心理及关切。正面引导,通俗易懂,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骇人听闻型
“返乡人不隔离,亲人不死扒层皮”。“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 这类标语和口号,看着或听到让人感到既刺眼又有点恐惧。既是宣传疏导民众,有话好好说嘛,何必这么凶狠,胆小的人看了,岂不吓成了心脏病。

三、侮辱咒诅型
“身无保障满街走,胜似粪池自由泳”。“今天走亲戚或访友,明年家中剩条狗”。“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 “湖北回来不报告的人都是定时炸弹”。“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发烧不说的人,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聚餐就是找死”。提醒人们在防疫期间不要走亲访友或聚餐,都是极为必要和正当的,但大可不必用这些带有侮辱性的用语去咒诅。

疫情突起,且呈蔓延之势,此间,大家既有焦虑,内心深处也不排除还忧心忡忡,为配合政府采取的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封城隔离防控举措,共同打好这场疫情防控的狙击战和人民战争,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给与配合,采用标语口号这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固不可或缺,且功不可没。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动员群众,群防群控,形成强大舆论氛围的效果。有些好的标语口号,别说也真有点过目不忘,入脑入心的程度。但遗憾的是,有些标语口号还的确不敢恭维。其一,不能因为防疫,更不能急不择言,采取“矫枉过正”的提法,把人污称为“狗”乃至“无耻之徒”,“亡命之徒”等;其二,把某地回来的人指控为“敌人”或“定时炸弹”“阶级敌人”等。虽是比喻,心情也能理解,其初衷是唯恐有的人不重视,大而化之,贻误防疫,故猛言使其警醒。但这样搞得结果,无意中会带来一些弊端:
一是易引起地域歧视,且不说有损人格。特别是对从疫区来的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形成了千夫所指,不敢收留的境地,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本意。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湖北货车司机肖红兵春节前往外省送货,过年欲回家时却回不去了:因为湖北车牌,沿途服务区不让进,高速路口不让下,在高速上“流浪”的他又困又累,甚至靠打自己的脸保持清醒……至1月29日,汉中高速交警在应急车道发现他时,肖红兵已经在高速上被困了7天,“弹尽粮绝”。在交警的帮助下,肖师傅才得以将车开进服务区免费食宿,恢复身体,等待道路恢复畅通后返回家乡。

二是造成语言污染。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标语,如果不说背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会是在21世纪的古老大地上出现的,不由得让人又联想到了文革中那些“砸烂”“火烧”等叫人心悸的标语口号。君不见,就现今网络之上,一语不合,转瞬极可能会招来一片打杀声,辱骂与威胁随处可见。这种潜伏于内心深处的暴戾,只不过是50多年前的遗毒——那个时代,恰恰是亲邻互斗、同事相残为特征的,是公然以人身羞辱为特征的。如何能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使人们相互间能表现出足够的善良、宽容、友爱与真诚,应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大疫当前,应当勠力同心共是。言为心声,尤其在大疫时期,人的心理承受力相对都较脆弱,当以文明、平等、尊重、互爱、团结、和谐为上。对同胞,尤其是疫情受害者,恶语相加,贬低侮辱的词语当应力戒之。

三是有悖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饱含着仁爱、和谐的精神因子,尤其是大难关头,更是突显出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这次应对武汉疫情的保卫战中,数万白衣战士逆行而上,不惜以汗水和生命去救治新冠病毒患者,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大爱无疆之歌!因为武汉是湖北的武汉,湖北是中国的湖北,我们都是尧舜子孙,龙的传人,遭遇大疫,只会使我们团结的更加紧密,全国各条战线以各种方式大力支援武汉和湖北,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而不会去分什么彼此,埋怨怪罪疫区。那些不恰当的比喻和带有情绪性的粗鄙用语,既不厚道,也不符合传统文化和缺失人文关怀,只会在人的心中造成一些阴影,与礼仪之邦、时代精神和抗疫斗争显得不相协调。

虽然这些标语口号多出现在乡村、集镇和一些基层,客观地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确确实实在抗疫宣传中起到了应有的警示作用,且防疫各项工作还要慎终如始的继续抓紧抓实抓好,包括宣传工作。但从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语言文字的纯洁规范等方面来讲,对其中一些不当不妥之处,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汲取。不能因为为了防疫,就不顾其它了。

作者简介
王志成,字士心,陕西南郑人。曾在省市检察机关和县市公安机关工作,已退休。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有《诗疗与养生》《高扬生命风帆》《苍山霜叶》等著作刊行。近些年来,沉潜于传统文化、生命伦理与心灵保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