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文应龙,男,湖南省籍,在深圳和东莞多所大型民办学校担任过校长,广东省政治名师。

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看中美关系
文/文应龙
中美两国是世界级的大国,经济总值排在世界的前两位,占世界总量的40%。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中美之间任何一个领域的风吹草动,都会牵着整个世界的神经。目前中美关系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如何加强合作,管控分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既需要当权者的高瞻远瞩,也离不开民间智慧的参与。笔者乃一介贫民,只能从个人的角度思考中美关系,但愿能给更多的个体以启发。
中美关系的演进
中美作为国家彼此交往的历史还不长,最早见于近代,1844年的《望厦条约》和1900的庚子赔款是为数不多的史书记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美两国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这是国际大舞台第一次同时出现两国的身影,两国真正全面并深度交往是在“二战”中美国参战以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大致历经了五个阶段。
合作 1941年12月8日,美国宣布对日宣战,中美两国站到了同一战壕,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1943年的开罗会议,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地坐到一起,那是中美关系的历史性时刻。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前,中美政府的交往都是以合作作为主旋律。
对抗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对抗,外交孤立,两国关系处于全面对抗之中,三年“朝鲜战争”是两国对抗的最高形式,也是两国历史上爆发的唯一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之后换来了长达近70年的和平。
牵手 从“乒乓外交”到基辛格探路,再到尼克松访华,最后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隔洋相望的两个大国再次牵手。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美国对此呈现一片乐观情绪,他们期待中国由集权制向民主制转变,好像当年杜勒斯的预言即将实现。牵手的过程也非一帆风顺,1989年的“六.四”政治风波,中美关系骤降至冰点,1995年李登辉访美更是雪上加霜,及至1997年克林顿访华才又重新渐入正轨。
接轨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美关系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融入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并且按照美国主导的游戏规则从事贸易活动。从此中美贸易飞速发展,两国经济的依存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倒退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影响力的下降,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之间的摩擦越来越频繁,等到特朗普上台,升级的迹象更加明朗,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和外交围堵已成常态。尽管中国在努力避免,但美国的一只脚已踏入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边缘。
中美关系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起起伏伏,进退相间,但每一次拥抱,都给彼此带来了机会,给世界播撒了温暖。
中美两国文化的对比
政权体制 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权体制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制,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集权制。前者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础,强调权力制衡,突出政府作用;后者以组织和集中为核心,强调政党意志,突出中央的作用。公正地讲,民主制因其政治的透明和经济的自由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最近几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策的延续,社会的稳定,民心的凝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不断显示集权制的优越,这引起了世界更多理性的关注与思考。事实证明,国家体制是否优劣,并不取决于体制的性质和名称。凡是符合国情,有利于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被老百姓接受的体制都是好体制。
社会结构 美国社会以个人为核心,强调个人主义,追求个性自由,就历史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是举世公认的普遍价值。事实上,自由不可泛滥,不能没有底线,当持枪的自由变成对他人的肆意杀戮,当携带的病毒可以自由而不加控制到处传播,当言论的自由变成彼此的揭底与攻击,谁又能享有真正的自由?中国社会以家庭作为核心,重视血缘关系,讲求奉献精神,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认同,虽然每每被诟病,被质疑,却依然在接力着。抛开其中的负面因素,那种替别人着想,对子孙负责,为他人活着的境界与担当,其实是中华文化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抱团守望的群体基因传承。
文明类型 美国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或者说基督教文明),美利坚本来就是由欧洲冒险家漂洋过海而来组成的家园,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占有欲,它发端于征服,发展于掠夺,强大于战争,他信奉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丛林法则。美国的骨子里有太多“强必称霸”、零和博弈的思维。中国是典型的大陆文明(或者说儒家文明),低调而谦和,内敛而保守,这种文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安居乐业,互帮互助的农业劳动者,他们主张和谐相处,睦邻友好,与世无争。 中国虽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多朝代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对他国不凌霸,不征讨,不掠夺,不占有。“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与精髓。
尽管中美两国有巨大的差异,但两国也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如经济贸易、全球反恐、无核化、全球气候变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对美国的再认识
要准确看待中美关系,就有必要厘清对美国的认识,误读了美国,就会误判中美关系。
美国是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二战后,世界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下世界政治秩序,确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的世界经济秩序,建立了 “北约”为核心的世界军事秩序。毫无疑问,这种世界秩序都是美国主导的,不管你接不接受,承不承认,都是事实。期间虽然曾受到苏联、日本、欧盟等冲击,但美国的主导地位并未动摇。今天,美国虽然开始衰退,但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依然是强大无比,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挑战。这一点,中国要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这个世界的国家大致可以分为四档,四档的国家卖原材料,三档的国家卖产品,二档的国家卖技术,一档的国家定标准与规则,毫无疑问,美国就是独一档的存在。今天的世界,小到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规则,飞机、药品等产品市场准入规则,大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规则,世贸组织的国际贸易规则,联合国的国际交往规则,绝大部分都体现美国的意志,只要美国人不高兴,这些规则就可能一文不值。在规则面前,中国更多是反应者和执行者。
美国是主流价值的代表者。当今世界,美国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为核心价值观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不仅被西方世界广为接受,许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将其视若政治圣经,就是在中国,也有一定数量的迷恋者、追随者和推销者。中华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东亚影响深远,但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的确不是主流。
美国是唯我独尊的霸权者。美国称霸地球已近百年,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惯性。谁威胁到美国的霸权,谁将成为美国的对手,谁将受到美国的无穷打压和围堵,苏联和日本尝够了苦头。如今中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自然把中国当对手,无关意识形态,只因中国与美国靠的太近。
美国是中国崛起的排斥者。中国的崛起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建立在艰苦奋斗,自我图强,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既无称霸世界的愿望,也无取代美国的意图,但美国却莫名的恐惧,肆意的打压,美国绝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千方百计阻止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贸易摩擦、打压华为、插手香港和台湾问题、搅混钓鱼岛和南海局势、利用新冠病毒对中国污名化等等,都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领域不同,手法各异,但目的只有一个,把中国打回贫穷的老路,不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美国已不是那个美国,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东局势的扑朔迷离,七国集团的貌合神离,让世界感受到冷战后20年美国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它的衰退已露端倪。虽然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旗号的特朗普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但他四面树敌,病急乱投医的商人思维和政治菜鸟的迷茫,推特治国的肤浅与任性,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怀疑美国对世界的领导能力。
美国——对中国崛起不淡定
美国在世界老大的位置上呆了100多年,除了曾经与苏联争霸世界,从没像今天这样焦虑过,压根儿没想到40年前还一穷二白的中国,如今让美国领导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中国崛起的速度出乎意料。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领导力、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外交影响力和军事硬实力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GDP总量世界第二,人均GDP由40年前的300美元到如今的10000美元,贸易总额和外汇储备均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一组组数据让世界震惊;神舟登天,嫦娥奔月,航母下海,五G领先,北斗导航,一项项科技成果举世瞩目。显然,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还没有接受的思想准备,也缺乏应对的战略。
中共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经过70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制度的优势日益明显,组织机构的严密高效,政治局势的统一稳定,中国领导人的从容与自信,消除贫穷和民族复兴的决心之大,政府的动员力与执行力之强,民众对执政党的支持率之高,都让世界刮目相看,也让反华势力诚惶诚恐。
中国自身的优势美国无可比拟。自贸易战开打两年来,中国并没像美国期待的那样被打倒打服,反倒是美国更多的企业和民众希望偃旗息鼓。中国能抗衡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消费能力,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中国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生产几乎所有产品的能力;中国拥有决策力和执行力最强的政党,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天下无双;中国拥有最勤劳、最能吃苦的劳动大军,中国人民向往着幸福,但并不惧怕过苦日子。
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抬头。中国领导人其实很理性,一直在避免着与美国的正面冲突,但民间的情绪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美国曾经是无数国人梦想的天堂,随着美国到处搞颜色革命、推销民主,导致许多国家政权变色、民不聊生,随着美国在台湾、香港事务上不加节制的介入与挑衅,美国在中国的拥趸急剧减少,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反美仇美的情绪悄然滋长。美国重视民意更甚于官方,他们忌惮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力,更忌惮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引进来”、“接轨”到“走出去”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中国做加贸易,卖初级产品,赚血汗钱,美国人很高兴,很习惯,也乐见。而今中国因为资本过剩,产能多余,基础建设能力突飞猛进,中国不再满足现状,“走出去”已成必然。于是,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运营,华为五G进军欧美市场,制造2025的规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项项举措与主张,深深刺痛了美国人的神经,尽管中国领导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表示,中国无意改变世界的秩序,只是对现有秩序的补充,但美国却如临大敌,欲去之而后快。
中国是美国唯一没摆平的国家 美国有与老二过不去的习惯,不管是对手还是盟友,谁做老二,美国就收拾谁,从英国到前苏联,再到日本,都被美国痛下杀手。如今中国已然成了世界的老二,美国如法炮制把枪口愤怒的指向中国,恨不得把中国一夜打回到解放前,但中国却如巨大的金刚,屹立不倒,特别是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美国始料不及,中国竟然这般强硬!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中国不逞强,但也无惧强权,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是最近两年中国自信的声音。
中国——乱云飞渡仍从容
当前的国际局势进入百年未有之局面,中美关系进入了复杂多变的动荡时机,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两国的政要和民众都注视着两国关系的走势,何去何从,牵涉到各方的利益。对中国来说,我想最重要的做好自己。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第一要务依然是发展,不管世界的局势如何变化,我们不要偏离的了发展的主题。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
高高举起和平的大旗,我们要秉承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也要秉持“和平崛起”的理念,更要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上大胆创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环境,中国也要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要有民族自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为我们的自信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品质,使我们在任何竞争中都不言败,在任何环境下都不退缩。我们历经了百年耻辱,今天谁也别想把我们拉回老路。
要理解美国的焦虑和忧惧,一个多少年来强大到孤独求败的国家,突然发现别的国家从自己眼皮底下崛起,自然很不舒服,必然会高度警觉,继而无情打压。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做好接招的准备,要有接受停滞甚至短暂倒退的心理,更要有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勇气与能力。
中国的发展绕不开美国,美国在亚太的存在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美国的战略布局紧盯着中国,中国不必别扭,不必难受。中美两国也有很多共同的利益,有一定合作的基础,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要管控彼此分歧,避免擦枪走火,更不要寻求拼命死磕。我们要有求同存异的智慧,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我们没有唱衰美国的资本,无论怎么衰退,美国都是这个世界的霸主,它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中国,中国虽努力追赶,但很长时间内难于接近。我们没有挑战美国的本钱,更没有取代美国的底气,头脑发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无助于处理中美关系。
当然,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更不必自作多情为美国唱颂歌。我们并不否认美国的先进,不排斥美国政治、物质与社会的高度文明,但不要寄希望美国对中国有多么友好,我们要清醒得认识到,美国养不活中国,不管你多么谦卑与虔诚,也融不进美国的主流社会,充其量只是二等公民。至于那些“逢中必反、逢美必颂”者,只能成为被人鄙夷的工具,到哪也没有直起腰杆的空间。
连接中美两国的太平洋潮起潮落,我们没有共同的海岸线,但能听到相同的涛声;在太平洋广阔的天空上,云聚云散,没有永远的万里晴空,同样也不会一直风雨如晦。太平洋足够的广阔,一定容得下隔洋相望的中美两国。

收稿微信:18228181961
